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瓶颈约束:外部条件不利;家庭分散经营与土地零碎化;农民种粮积极性低;农民思想保守、文化水平偏低。针对上述问题,需采取以下相应措施: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优势;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地位,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2.
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全省城镇体系,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纳入全省城镇化战略,是河南城镇化道路的重大创新。这种以底层突破和内生驱动为主要特征,蕴含巨大发展能量的城镇化路径创新,对于拓宽人口转移渠道、提速河南城镇化进程,对于消除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对于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村现有社会保障机制的不足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将有利于城乡不同社会保障体系的接轨和转移,有利于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有利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此外,对我国农村现有社会保障机制的不足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还有利于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难的问题,对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部分地区为加快土地资源建设,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更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最大程度提升农民的经济利益,确保农村土地的科学利用,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提出要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但实践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临困境。以河南北村为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存在流转整体规模小、流转期限短和流转后土地使用粗放、流转积极性不高、流转渠道不畅和流转范围窗窄问题,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过低、农户资金短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缺失和政府、村委会职能的缺位。要加大教育与宣传的法制建设,加强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和加强村委会的基础职能建设,以期破解农业规模化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6.
法国主要从采取激励性的、调控性的农地规模化流转措施、实行装备现代化的农地投入模式、建立公司化运作的生产组织、实施科教兴农的战略策略等方面摆脱小农式经营,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其中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应该借鉴法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的比较利润较高,但农民的农业收入却很低,产生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农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消除高农业比较利润与低农民收入矛盾的出路在于正视农民兼业,引导兼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专业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途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实施激励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促进农地适度集中;降低农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免除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挥其在农地规模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在农村实行土地流转,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也是化解"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尉犁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醒脑式"培训、就业培训、开源节流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提出的科教兴农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江泽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济南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并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然而当前济南市城镇化增速滞缓、集约发展水平低、小城镇建设较弱、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通过建设城乡资源统筹利用体系、建立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机制、建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制等创新机制,将为有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并最终实现城乡融合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中部欠发达省份,城镇化对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对安徽省1978年到2012年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也证明城镇化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以安徽省为例,结合之前城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对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河南在先试先行中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为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找到了一条出路: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提供资金来源;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实现农民就业多元化;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是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河南省工作的重心之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环境制约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是农业大省却不是农业强省,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省对开展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已有深刻认识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和经验,但各种环境因素还是制约了我省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只有探寻问题的根源,找到破解之法,才能加快我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前进步伐,推进农村乃至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实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着眼,结合我国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安徽省和铜陵市农业发展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在铜陵地区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布局、从依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靠有序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依靠品牌产业化经营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指出了改遍传统农业观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要坚持“互动,一体、协调”的基本发展思路,才能真正体现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态度、科技的力量来加速推动,才能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经营方式、服务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通过调研发现,以家庭农场建设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搞运动,追指标。因为土地流转关系重大,需要摸索出一套规范的操作机制;经营主体很难选择,不宜逼村干部承包农场经营。同时,现有的经营主体农技水平普遍较低,经营效益没有得到提升。此外,急于赶家庭农场建设进度,相应的扶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也跟不上。因此,适度规模经营应该适度推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有序发展。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一部分耕地由于建设用地而被大量征用。因此,必须处理好耕地与征地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全省耕地资源的前提下加快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河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掌握其特点,坚持其原则,农民自愿,加强政府引导和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有序进行,建立流转组织,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市民化.目前在河南省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速度与城镇化速度不协调、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体地位丧失、省内各地区的城镇化率差距过大、城郊失地农民不愿市民化等问题.研究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对推动河南省新型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农村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职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然而,现阶段皖北农村基础教育远远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基础教育与新农村建设极不协调。因此,急需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改革,使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农村城市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