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家声音     
正刘恒称写作也是用文字表演由刘恒任编剧的话剧《窝头会馆》日前在京首演,刘恒在接受采访时说:"不论是写小说、写剧本、写电影剧本、写话剧剧本,我所有的文字,都是写给最爱的人的情书。所有文字都渗透着我的爱。"从这个角度看,写作与生活无异,遗憾和欢欣里,功不唐捐;苦苦求索又全情投入的创作时刻,恰似对生命的书写。《窝头会馆》当年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话剧,显得有点"特别"。剧中迂回地通过对解放前北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报》报道,继刘恒原创话剧《窝头会馆》创造了一票难求的佳绩后,北京人艺再度请名家出山。日前,人艺今年首部原创话剧《我们的荆轲》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剧是作家莫言的首部大剧场话剧作品。莫言表示,《我们的荆轲》取材于《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和史实基本上忠实于原著,但对人物行为的动机却做了大胆的推度。导演任鸣说:《我们的荆轲》关键不是荆轲,而是我们。  相似文献   

3.
《窝头会馆》是"京味儿话剧"的又一力作,该剧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独特的视角,粗粝而丰富的语言表达多义性的主题。《窝头会馆》通过小窝头反映大时代,是钱的表达,欲的深化,人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刘恒的残酷:透视自然本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恒对人的潜意识的描写,有时大胆到人们无法容忍的地步。但他始终与描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即以一种冰冷的叙述者的姿态出现,不带丝毫感情和评价。刘恒的小说,一类侧重于人的外部的食色需求,一类侧重于人内在的心理真实。《狗日的粮食》是新时期最为典型的一个自然主义小说范本,其主人公是中国文学史或许还是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形象。《狗》讲的是食的本能,《白涡》则讲色的困扰。刘恒的笔触所指,也许阴暗、也许自私、也许不那么美好,但却一定真实。  相似文献   

5.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话剧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新作,其中有谢民的独幕悲喜剧《我为什么死了》,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的“哲理短剧”《屋外有热流》,王炼的“交响式”话剧《祖国狂想曲》,贾鸿源、马中骏的“情绪展开式”话剧《路》,高行健的无场次话剧《绝对信号》、《车站》,王培公的新编历史话剧《周郎拜帅》,沈虹光的散文式话剧《五(2)班日志》,陶骏的“微型戏剧集锦”《魔方》,刘树纲的“现代音乐话剧”《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孙惠柱、张马力的无场次话剧《挂在墙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口咸宁会馆的创建者,有人认为是陕西咸宁,也有人认为是湖北咸宁,但述及该会馆的著述并没有提供最原始的直接证据。一般推理固然有其价值,而一手的史料更具明证的意义。考之《续汉口丛谈》、《咸宁市志》中的《钟台书院碑记》以及钟台书院纠纷案档案,可以明确断定汉口咸宁会馆是湖北咸宁所建。咸宁会馆本身虽然是同乡商人会馆,但在汉口地方社会的教育事业中也曾有过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在话剧作品中,能使语言诗意化和音乐化。  相似文献   

8.
1934年曹禺创作了杰出的四幕话剧《雷雨》,曹禺因之成名,《雷雨》及其之后的《日出》被誉为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的确,曹禺熟练地运用了话剧这种外来形式,并自如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在人物塑造,在话剧结构及动态语言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直至今日,《雷雨》中的人物命运仍然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并无不叹服其现实主义的伟大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79):25-26
上戏和法国2011年合作的话剧《西厢记》是对传统戏曲进行话剧改编的成功之作,这种跨文化的改编,为我们诠释《西厢记》带来了一种全然不同的体验,在如何保持古典戏曲韵味的同时,又符合话剧的创作特点及观众的欣赏习惯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借鉴,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过客》被作为散文诗而被淹没在鲁迅的创作中.其实,《过客》是一部象征剧.在意蕴上,它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于时间、人生和存在的思考;在形式上,它具备话剧的基本形式,也具有象征主义话剧的基本的艺术要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过客》可以说是现代象征剧的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11.
泗州戏是历史上流布于苏鲁豫皖交界区域的地方戏曲的演绎样式,它因乎唱腔婉转优美、柳琴乐器伴奏、句尾鲜明拖腔、声调哀怨悠长的艺术特质而使得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拉魂腔"或"柳琴戏"。  相似文献   

12.
孙康养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201+203-201,203
粤剧是我国南方的一大剧种,它流传甚广,不仅流传在广东、广西及港澳等粤语方言区,而且遍及东南亚各国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粤籍华侨聚居地。粤剧唱腔音乐曲调内容十分丰富,旋律优美、婉转悠扬、绮丽清新、柔和宽广,有"南国红豆"之美誉。  相似文献   

13.
《刘希必金钗记》是1975年12月23日在广东省潮安县凤塘公社书图村后陇山园地的一处明初一夫妇合葬墓中发现的。它的发现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关于它的整理和研究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明代沈鲸的《鲛绡记》传播甚广,影响深远。但长期以来,戏曲研究者多囿于清人成说,仅从正史中查考宋代人物行谊,遂使本事失考,出现诸如"其姓名事迹,皆属假托"、"事无所本,全出虚幻"等误解。事实上,明代创作家多从小说中汲取素材编演所成,几成惯例。至于《鲛绡记》的本事,主要依据明初李昌祺的文言小说《琼奴传》之人物、事件构建故事情节框架,亦间采《宋史》及《贾云华还魂记》、《香囊记》等小说戏曲素材,以成就一部适应民众欣赏趣味和娱乐需求的著名剧作。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浪漫史上的经典之作,作品描绘了主人公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传奇爱情,戏曲同时以华丽婉转的文辞著称,正如作者所说"一生四梦,得意处首推牡丹"。文章以恋爱人物描写、恋爱中主体双方称谓描写、恋爱中的动作描写、恋爱双方爱情心理描写以及外部环境描写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对《牡丹亭》中有关爱情的语言词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康生将柳亚子先生“大儿斯大林,小儿毛泽东”印章打成“反动印章”,歪曲印之意,制造莫须有的冤案;但是,《后汉书》本传所载祢衡称“大儿孔举,小儿杨德祖”原意是指“大儿子孔举,小儿子杨德祖”。研究把“大儿”“小儿”解释为“汉代称谓中的一种特殊用语,是对杰出男子的一种尊称”,则是对语言事实的不尊重,也是对柳亚子先生的不尊重。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诗风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意境优美,思想深刻。其诗歌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构织了一幅幅优美图画,具有一种清新自然、健康活泼的意境美;或讽刺时政,抨击贪官污吏,于逆境中保持不屈不挠、昂扬勃发的意志美;或直抒胸臆,透过现象感悟人生本质,充满着生活哲理美。即刘禹锡诗歌的“三美”特征:意境美、意志美、哲理美。  相似文献   

19.
《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开办之初曾备受欢迎,如今却逐渐呈现出衰落气象;同时,它作为河南省的品牌栏目,又成为当下河南戏曲整体畸形化又不甚景气的重要原因。在分析《梨园春》衰落成因的基础上,希冀此栏目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正确发挥其对河南戏曲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