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清代文字狱档》(增订本)是在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据馆藏史料所编辑档案资料汇编基础之上,予以整理、校对和补充而成。经过整理和校对,增订本在体例上前后统一,脉络清晰。经过补充的26个文字狱案档案,内容完整,基本能够体现清代官方对文字狱反应、处理的全貌。档案史料的增订,对于研究清代政治、经济、法制、文化和社会面貌有着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代笔记史料中谈到乡闱的很多,而记载乡闱之中“鬼神精怪”的文字更多。从今日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这些故事都有可能是虚构的,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情景与创作者和传播者的心态与观念却是真实存在的,而我们所要了解的恰恰是这种文字背后的清代社会情况以及处于其中的士人阶层的心理。本文即试图由这一思路出发,对清代笔记史料中关于“乡闱”的文本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和考察,以揭示出清代士人特殊的文化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史书对清代早期和后期云南丽江的社会生活记载颇多,而对道光初年的丽江社会生活鲜有描述。马毓林撰写的《鸿泥杂志》详细记载了清代中期丽江的社会生活,对于全面认识清代中期丽江市井、民俗、宗教、物产等提供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此项研究是利用涉及盟旗制度的当时有关档案史料,重新审视过去对清代蒙古社会构造的理解。清朝统治在内蒙古地区长达300年,而在喀尔喀地区近200年。过去对蒙古社会构造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清代的法律史料,如《大清会典》、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边疆开发的重要时期,为我国辽阔疆域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人口迁移作为边疆开发中的重要现象,是衡量开发程度最重要的指标.根据史料估算出了清末归绥城市的人口数量,分析了城市的人口构成,在整体上认识了清代归绥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清代学者王士祯所著《分甘余话》的研究甚少,本文以文献史料角度,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对该书做史料价值上的分析,论述其在研究清代典章制度、社会风俗、王氏先世著述和古籍藏佚以及王士祯诗歌品评等方面的史料价值,并对其存在的不足亦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钦定热河志》中的舆图,为我们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清代热河地区及避暑山庄的地理地貌,及该地区沿革形胜和城市的发展情况,是我们研究承德乃至清朝前期社会政治、民族宗教和文化状况的重要史料,需要我们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清代东北的矿业开发、商业、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诸多领域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在地区社会经济研究、民族区域间的交流联系研究、史料档案运用等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广大学者更加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代学者严如熤论述川陕鄂交界地区社会政事、山川形势、风土民情等方面情况的文献屡被学界引用。他的著作对于研究清代中期四川、陕西、湖北三省交界地区的社会状况、自然环境变迁、山地经济开发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汉中地区为中心对严如熤的著作进行梳理,探讨其有关汉中的经世实践及其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因素,以引起学界的关注,促进发掘更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使华过程中关于清代承德经济和社会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使团成员对城市规划、黄教寺庙及喇嘛、承德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叙述是研究清代承德、建设"避暑山庄学"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者王培荀所撰《听雨楼随笔》收录了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相关的诗作及评述,这些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相如与文君文化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在相如与文君文化传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汪森辑录的《粤西文载》收录了广西清代以前的各体文章,其中祠庙碑文记载了广西历代所建祠堂庙宇的情形,意义重大。本文从人物史料、地方史志、民俗信仰、文物教化四方面论述了这些祠庙碑文的文化价值。挖掘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认为高罗佩的《琴道》中关于清代国人对古琴的兴趣日益减退、职业琴师依靠授琴来维持生计的观点有失偏颇。考证清代地方志等史料,发现清代琴人生存状况并非如同高罗佩所说的“地位一落千丈”;相反,古琴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推动下得以普及,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儒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7,(4):30-34
清代乾隆年间西迁新疆驻防的察哈尔八旗官兵有2000人,于1763、1764年分两批携眷迁入。统率他们踏上西迁征途的有4名领队总管,可以说是4名头领。关于他们是如何统率察哈尔兵西迁新疆的史实及其4名领队总管这段生平,由于史料缺乏,鲜为人知。本文仅以这些年整理并翻译出版的清代满文档案史料内的零星记载对其做一简论。  相似文献   

15.
陈仅《继雅堂诗集》有十五卷写于陕西任职期间,这些诗歌是清代诗歌和陕西地域诗歌史料的重要资源。本文对陈仅诗歌的创作情况、题材和体裁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做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清代文学研究者和陕西地域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由著名清史专家杜家骥主编的《清代嘉庆朝的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最近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整理出版的资料,是清代嘉庆朝的刑科题本,全部摘  相似文献   

17.
由于清代国家统治能力的有限以及正式法律制度层面的缺失,清代重庆工商团体在行业纠纷解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代司法档案等史料表明,当时相当数量的行业纠纷是通过工商团体调处得以化解的。工商团体实施的行业纠纷民间调处得到了清代国家的认可与支持,从而成为清代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清代国家还通过各种形式对工商团体实施的调处进行监督、施加影响,以保证调处始终处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从而达到国家控制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依据有关史料,对清代康乾年间讨赖河流域的政治形势和行政建置、劳动力资源的迁移、水利建设的兴盛、耕地的垦辟、农业开发的成效、农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考证,以尽量展现历史真实面貌,并对今天的西部开发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同治《河南省例》是迄今为止新发现的河南省地方法规文献,其内容涉及时间段为雍正至同治年间,不仅对研究清代河南社会变迁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清代地方法与国家法关系也是极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该省例"户例"占全书页数近42%,显示地方立法以社会经济为主,其中有关房地产市场、黄河河滩开发等法规,突出了清代河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特色。这些条例因应社会变化而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20.
搜集并整理了"地方志"中关于清代甘肃陇东蝗灾记录的史料;从辩证与联系的观点出发,分析蝗灾与水旱灾害、饥荒的关系;从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蝗灾害的社会影响与成因进行探析;呈现清代甘肃陇东蝗灾发生的周期性、规律性和蝗灾发生的特点,并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