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言的学习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因此想要探索英语词汇教学必须与学习者获取词汇知识的认知过程相联系。本文以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为基础,分析英语词汇知识在学习者认知语境中的构建过程,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了解学习者现有的认知语境,尽可能使自己提供的词汇信息让学习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帮助学习者不断构建和优化英语词汇的认知语境,提升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任丽花 《考试周刊》2009,(1):207-208
词汇语用意义研究将词汇意义的研究引入到语用层面.强调语境、背景知识对语言解释的作用和影响。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我们研究词汇的语用意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本文从认知语境及词汇语用层面两个维度入手.指出词汇的理解与使用是受制于特定的认知语境,词汇的理解过程不是静态的原型意义的直接再现过程,而是一个以语境为基础的寻找语用关联的动态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拓展了格莱斯理论,发展了语用研究,为语言的认知研究奠定了基础,错误分析作为语言习得和学习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强调对错误的认知分析。以儿童语言为语料,通过对关联理论的研究状况、研究要点的分析阐释了错误分析的新观点:错误是语境相关的表现;错误不是不能容忍了,它是语言习得和学习过程中的策略之一;对错误的分析揭示了对语言使用的语境、语用认知。  相似文献   

4.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认知语境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开始被用于研究语言的各个方面。认知语境是由具体的语境经过内在化和抽象化之后形成的,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也是一个动态的语境。本文主要从认知语境的视角下去理解词汇,并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可以为语言学习者们在词汇的学习上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5.
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它指的是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共同认识。任何承载着自身文化的语言在最基本的层面上,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语境,而语境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结构,具有最基本的阐释功能,为任何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进入该语境的因素提供解释,并形成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别于一般语境中的词汇同义关系,特殊语境下涌现的同义词更有创造力,其同义关系呈现不确定性。在特定语境下理解词汇同义关系时,其同义词时常呈现涌现特征,这一特征无法通过语义联系理论进行阐释。本文以关联理论模型为出发点,结合认知心理学特殊范畴概念,探究词汇同义关系的认知前提和机制。研究指出,词汇同义关系的构建是词汇百科信息与语境假设互动的产物,其涌现特征由会话双方通过语用推理机制在具体语境下推导而来。  相似文献   

7.
"剑指"是近年来频现于新闻媒体的一个新词,本文对它在语境中的新义进行概括,分析它词汇化的过程,对它词汇化的动因进行阐释。通过这个新词语个案研究,旨在讨论如何从微观方面加强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把文化因素引入词汇化动因的解释之中,以期推进新词语研究和拓展词汇化阐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语言社会化范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全新语言研究视角。这一范式摆脱了传统语言研究过度偏重心理认知的束缚,探讨了语言学习中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从语境、认知和身份三个方面探讨语言习得的社会化过程。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二语习得研究也开始受到语言社会化范式的影响,开辟出新的学术空间。从语境、认知和习得者身份三方面将语言社会化范式引入二语习得研究具有创新意义,推进了二语习得研究社会化转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对于学生英语水平分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作为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认知语言学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提高英语词汇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词汇翻译能力,必须加强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词汇翻译研究。本文通过阐述认知语言学理论,来具体分析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词汇翻译教学模式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卢萍 《海外英语》2011,(6):339-34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认知的一面镜子,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就可以透视该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最能直观反映语言与文化认知的关系。因此,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词义民族性的分析,将对词义民族性的形成进行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话语的理解,就是对语义的理解。认知是一个哲学因素,引用哲学因素到语言学研究领域,是人类研究语言学的一大进步。所谓认知语境,就是客观世界和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人的知识。认知语境不仅有助于对话语本身的理解,更能清楚地表明交际意图。所以,离开认知语境的语义理解一定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一门学科。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影响,它能使我们纷繁复杂的词汇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理据和一定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意义在于被理解。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语言学习者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认知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14.
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关于意义构建的重要理论,对多种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阐释力,为我们研究语言意义提供新的视角。并将个人经验、语义语境等词汇层面之上的各因素考虑在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内部机制。本文以概念合成理论对多义现象的解释为基础,阐述英语多义词的意义构建和生成机制,并指出该理论在对多义现象进行解释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词汇知识深度作为是词汇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表明词汇知识深度能有效预测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尤其体现在对完形填空及写作的预测中;词汇知识深度与广度存在高度正相关,但是他们的发展有不平衡性;词汇知识深度各维度,如拼写、词义、词性词缀与词义联想等也具有相关性及各维度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存在接受性词汇知识超出产出性词汇知识的现象。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学习者采取合适的策略,提高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英语词汇习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在论述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隐喻的英语词汇习得方法:重视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及其隐喻意义;借助隐喻的认知功能,深入理解一词多义;运用隐喻思维,正确理解语境中的词义,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出发,试图用原型范畴理论来尝试性地探讨在泛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加强词汇的积累,以期能够提高学习者对词义的识记和对词汇的积累,进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效率。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语言学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前半期描写语言学,后半期生成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后期认知语言学。语言的研究从描写到解释,从形式到功能,从客观到主观。而理解和认识语言离不开意义,所以对各个学派关于意义以及意义的哲学渊源的探讨进行分析可以促进对其主张的语言观的认识,从而促进对人和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词汇语义学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图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而词汇习得(vocabulary acquisition)又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词汇是音、义、形的结合,是语音、意义和语法三者统一的整体。词汇语义学是专门研究语言词汇意义的一门学科,应用其有关原理探索英语词汇的习得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改善和强化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词汇输入量,对推动英语学习将有积极的意义。从语义方面开展词汇习得,符合学习者掌握和学习词汇的感知及心理认知过程,有助于扩充和记忆词汇。本文通过对词汇的语义特征、语义级差、语义网络和命题串联等意义关系的图式化分析来探索英语词汇习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teachers’ knowledge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 and instruction, the Teacher Knowledge of Vocabulary Survey (TKVS). This type of knowled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ll classroom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help students meet language and literacy standards that includ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While a few studies have measured teacher knowledge of reading, there are no known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teachers’ knowledge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 and instruction. However, vocabulary is a crucial determinant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content area knowledge, particularly for English learners (Graves, August, & Mancilla-Martinez, 2013). Statements about vocabulary development and instruction were gathered from foundational texts, reviewed by subject matter experts, and researched in cognitive labs for possible inclusion as items in the TKVS. The survey’s 52 statements comprise 6 categories, including one section on vocabulary development, four sections on instruction, and one section on instruction specifically for English learners. Ratings of item difficulty by subject matter experts were then used to distinguish three levels of teacher knowledge of vocabulary: emergent, intermediate, and expert. Fifty teachers completed the TKVS, and their performance was found to correlate with the experts’ predicted difficulties of the items. Initial analyses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content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TKVS as a measure of teacher knowledge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instruction. The discussion considers 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the instrument, including as a needs assessment or guide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both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