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应用日趋广泛,研究表明在相关联的配合物稳定常数间也存在定量的经验关系。通过配合物稳定常数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logK与logKM(OH) 之间的线性关系、Irving-Williams 序列关系、稳定常数与Lewis酸碱参数的关系、镧系及锕系元素碳酸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计算等定量关系分析,表明溶液体系中配位化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氢氧化物M(OH)_n的沉淀过程,可以看作先在水相中形成M(OH)_n羟基配合物,然后再从水相分配到固相的过程,所以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也与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密切有关。 为方便起见,令β_n=K_1K_2…K_n 所以式中β_n为羟基配合物的积累稳定常数,pK_(3p)为溶度积常数的负对数值,当金属于改变时,式(1)中M(OH)_n的浓度可近似看作常数,用符号K_d表示。由于M~(a )与第一个OH~-配位后,第二个OH~-再行配位较第一个OH~-配位难,因此K_1>K_2>K_3…。潘塞里翁(Panthaleon)曾得出各级配合物稳定常数间的关系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溶液体系配合的稳定常数测定的方法、文献报道中混配配合物稳定性的表征、△logK及logX值与配体间非共价性弱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pH电位法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以脉冲极谱法研究了用有机磷酸和氨基酸作为配体与Eu(Ⅲ)形成两元及三元体系配合物的极谱行为.模拟生理条件,在μ=O.1(NaCl)、T=310±0.2K条件下,电极过程为准可逆;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了复杂体系各配合物稳定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三角架型多胺配体1,1,1———三胺甲基丙烷。在250±01℃,I=01mol.l-1KNO3条件下,采用PH法测定了其锌(Ⅱ)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根据测定结果,进一步探讨了此配合物作为水解酶模型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脉冲极谱法研究了以生命活性分子(Serine,Cysteine,Salicylic acid等)作为配体与Cu(II)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极谱行为。在模拟生理条件μ=0.1(NaNO3)、T=310±0.2K下,发现电极过程为准可逆;通过对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表明,不同配体与金属离子配合的能力显著不同,配合物稳定性差异较大;同时还研究了各配合物的形态分布、引起稳定性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脉冲极谱法研究了以生命活性分子(Serine,Cysteine,Salicuylic acid等)作为配体与Cu(Ⅱ)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极谱行为.在模拟生理条件μ=0.1(NaNO3)、T=310±0.2K下,发现电极过程为准可逆;通过对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表明,不同配体与金属离子配合的能力显著不同,配合物稳定性差异较大;同时还研究了各配合物的形态分布、引起稳定性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烷基硫醇、巯基烷基磷酸基和羟胺基分子与Au、Ag、Ni、Pa、Pt、Cu等基底通过S-Au键等作用,在光滑的金属表面以稳定的化学吸附形式可以形成稳定有序的自组装膜(SAM),该自组装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序性及结构可控性,因而在分子电子学、材料科学以及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解决以自组装为基础的有机功能材料存在的结构缺陷问题,需要发展更有效的自组装途径,结合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化合物,尤其是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将是配合物自组装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在生理条件下(37℃,I=150mmol·dm~(-3)NaCl)用pH电位法研究四元体系:Glut-GLuc-Ca-La(GLut=L-谷氨酸,Gluc=D-葡萄糖酸)中配合物的存在模型,并用SCOG2S计算机程序对存在模型的组成及其相应的稳定常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该体系中La对Ca的拮抗作用十分明显,在溶液中只有三元配合物Glut-Gluc-La(1:1:1)形成,其稳定常数为:lgβ=7.72±0.20.近年来,用稀土作为生物体系中的离子探针的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此研究稀土与生物活性分子的配位作用及其对生命必需元素钙、镁等的拮抗作用是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报道了在模型生理条件下,用pH电位法对四元体系Glut-Glue-Ca-La中的配合物模型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模拟生理条件,在离子强度μ=0.1(NaNO3)、T=310±0.2K条件下,采用脉冲极谱法探究了以生命活性分子(Serine,Cysteine,Salicylic acid)作为配体与Cu(II)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极谱行为,测定了各级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电极过程为准可逆,且各类配合物的形态分布和稳定性差异较大,平衡易受体系组分和浓度的影响。而热力学研究表明,配合反应熵值增加的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反应的活化降低、可逆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理论多、概念多,涉及到的物质更多,学生难于掌握.运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和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等内容进行了部分的比较解读,借此期望帮助学生深刻、有条理、融会贯通地学好基础化学.  相似文献   

12.
元素化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内容多而且杂,这一特点决定了在元素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上述特点深入探讨元素化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从多角度、多层面、多环节体现出来.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STS"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化学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新课引入功能、常见新课引入方法分类、如何进行新课引入的设计三个方面对新课引入进行探讨,并结合“化学计算题巧解方法”的复习设计,对新课引入加以深入、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化学与环境联系十分密切,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育中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结合多年教学体会,阐述了在化学教育中适时适当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师范院校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迫切性,以及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研究分析了环境教育中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知识点,提出从学科教学知识、环保政策、环境权益意识等方面构建师范院校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影响教育改革最为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研究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和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学科进行整合,构建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点的教学模式,优化高职化学课堂教学,是高职化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玉溪师范学院化学双语教学的回顾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3年来玉溪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的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总体来看,用英语作为化学知识的教学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听力及口语水平,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通过介绍一些前沿领域的学科知识,还可克服常规教材的相对滞后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