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威  魏敬 《体育教学》2023,(3):43-45
<正>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背景下,遵循球类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理念将学与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设计。通过单一技术运用阶段、组合技术运用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来实现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篮球运动能力的提升、篮球规则及意识的增强。二、教材分析(一)本次课在单元教学中的价值本课是18学时大单元教学中的第9次课,也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单元的第3次课。学生在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对于篮球训练来讲,运球属于重点练习内容,因为运球训练的效果决定着篮球训练的整体质量。在小学高年级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关注运球技巧的指导,选择有效的方式辅助运球训练,帮助运动员克服运球技术难题,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文章对篮球运球的技术结构、技术作用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小学高年级运动员在运球过程中技巧的运用方式,期待提升运动员的控球能力,使其掌握运球技巧。  相似文献   

3.
一、运球技术的作用在篮球比赛中正确、全面、熟练地运用运球技术,就能突破防守,获得投球得分的机会;或可以击破对方的紧逼防守;同时可以通过运球来调整传球或投篮的距离和角度,实施有效的攻击;可以通过运球来组织有效的进攻战术;因此,运球是一项攻击性很强的技术。运球技术的好坏,往往是衡量一个队员控制球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运球技术教学训练的开始,就必须向学生明确讲清楚运球的作用,和如何正确地运球,让学生对运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从运球技术动作结构的特点来分析。运球时,手要连续不断地触及球体,这种连续频频的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冰球教学、训练的经验,较全面地、系统地叙述了“运球过人”技术的动作方法,提出了“运球过人”的运用原则和教学、训练示例,可为我国冰球运动和院系教学、训练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运球贯穿于篮球运动的整个环节,可以说,运球技术水平的高低体现了运动员的篮球技术水平。因此要着力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运球技术水平。然而,我国高校当前篮球运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提升。本文对高校篮球运球技术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篮球运球技术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范俊贵 《体育教学》2014,(12):68-68
在高中足球教学训练中运球技术很重要,由于基层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训练效果低下,学生在练习时存在很多问题,在比赛中运不好球,突破不了防守,创造不出以少打多的机会。如何提高运球的能力?我想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可以通过以下8个方法来提高运球技术。  相似文献   

7.
运球是篮球进攻技术中的一项主要技术动作。在运球中合理地运用身体的虚晃,重心的移动,球的摆动来迷惑对手,借以达到摆脱防守的目的,这就是运球假动作。在篮球运动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运球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它是每个篮球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进攻手段。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如能在熟练掌握运球的基础上又能与假动作结合运用,如虎添翼,则可大大提高其进攻能力,给予对方防守以极大的威胁和压力。来我国访问过的美国  相似文献   

8.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技术、体能、运用"为体育课堂导向,以学习篮球运球技术为主线,结合体能,融入运球过人技术运用。通过单一技术学习组合和运用逐渐形成运球突破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将规则和合作意识融入"以赛促学"的课堂中,在强化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体能发展。课堂教学设计以"蹬"、"跨"、"转"为切入点,选择符合技术原理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课堂中将多媒体技术与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小学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直线运球的方式,导致课堂教学单调、枯燥,学生则表现出易疲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此,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从素质、技术、游戏相整合的角度设计了一些练习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红绿灯(一)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变向运球技术;增强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球趣味教学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运动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在篮球技术中,运球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也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时间最长的技术。因此要想打好篮球,必须更好地掌握篮球的运球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运球技术教学,有的学生就会因为运球的枯燥而降低对篮球的兴趣,特别是女学生。而有的同学因运球没学好就急着想打比赛,导致了比赛效果、活动效果很差。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一些特别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对运球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运球拍击人游戏者每人持一球,在篮球场内分散站立,指定1/4左右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足球运动早已演变为“全攻全守”的时代,各位置队员都要掌握高超的全面性技战术。尤其在技术上,早已突破了位置技术单一性,在比赛中常常可以见到,守门员去踢点球,后卫插上运用熟练的运球过人技术射门得分等等。相反,也正是现代足球技术的发展使足球比赛出现激烈、快速、密集、多变、巧妙的局面。运球过人技术是足球基本技术,也是在比赛中最常采用的技术,随时出现在比赛的进攻和防守之中,特别是在对方门前作战,面对对方严密防守和贴身盯防,运球过人技术熟练合理的运用尤为重要。一、比赛中运球过人技术基本因素运用分析现代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篮球运动中运球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全面阐述。通过大臂运球和小臂运球技术特征分析对比,说明大臂运球的粘球时间长,控球能力好,可以扩大视野,提高观察判断和技术运用能力,便于保护球,减少失误。并且阐述了大臂运球与个人相关攻击技术、整体战术紧密衔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篮球运球接力游戏是在篮球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篮球运球接力游戏一旦竞速后,就会出现学生为了比快而不按要求运球的现象.笔者通过分析原因以及课堂实践后,认为可以从合理设置场地器材、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分层制定评价方式三方面入手为篮球运球接力游戏“限速”.通过这样的“限速”可以有效提高游戏的效率与质量,为学生巩固提高篮球运球技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1 一次运球训练法的特点1.1 一次运球训练法的基本概念一次运球训练法是以投篮和持球突破等进攻组合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完成进攻动作过程中只运一次球的形式,帮助初学者克服因意识和控球能力差而影响进攻技术运用的不利因素,掌握进攻组合技术与对手进行抗衡为目的的教学训练方法。1.2 进攻组合技术的设计在进攻技术的组合设计时,主要从实战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比赛中运动员进攻技术组合运用的基本程序,将摆脱技术、投篮和持球突破、运球上篮、急停跳投等技术组合在一起,设计适合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半场1对1进…  相似文献   

15.
运球接力     
王磊  许平 《体育教学》2009,(7):61-61
接力目的:运用多种运球接力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增强下肢力量,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学生挑战自我、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围圈运球”游戏通常出现在足球教学中,在游戏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传统游戏中器材使用单一、教学组织不够完善,其良好的游戏价值未能更好的发挥和利用.本文在传统“围圈运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通过对器材、组织形式的变换,丰富游戏内容,提升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所谓交叉运球突破,是指进攻球员在面对防守者时,运用双手的变向运球,配合脚步的穿插移动来完成突破的技术,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面筐突破手段。通常来说,交叉运球突破有交叉步突破和顺步突破两种形式,前者注重脚步的配合,后者注重假动作的配合。联盟历史上,将交叉运球技术运用得最为炉火纯青的,莫过于蒂姆·哈达威,自他之后,这项技术也逐渐发扬光大,如今已经成为联盟中所有得分后卫,小前锋的基本进攻手段。不过因为个人爆发力和左、右手运球熟练程度不同,联盟中能够将交叉运球任意施为的也不过区区四五人而已,即便强如勒布朗·詹姆斯,也因为身体偏于僵硬而无法将之运用自如,关键时刻还得一边靠他那强横的身体挤开对手,一边完成交叉突破。下面为大家隆重推介的,就是艾弗森、科比、韦德和吉诺比利的交叉运球突破,这四人堪称联盟中最擅长扭曲身体的突破专家,倘若你能从他们的运球和脚步中觅得一丝交叉运球突破技术的玄奥,那么恭喜你,笑傲球场的日子不久矣。  相似文献   

18.
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熟练的运球技术,在比赛中对球队的控制球、组织进攻、突破防守等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地依赖运球就会降低进攻速度、贻误战机,所以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除了掌握运球技术外,还应懂得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这项技术,懂得运球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机会传球给同伴或自己切入篮下得分。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特别重视对队员多种的运球突破和运球控球能力的培养。背后变向运球接后转身突破是一个连续的组合技术,此动作具有多变性、双向突破的功能。比赛中娴熟地掌握此技术,能  相似文献   

20.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运球队员利用突然改变运球方向来突破防守的一种运球方法,多在对手堵截运球前进路线时运用。在各级各类篮球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个技术动作的运用,由于学生对动作运用要素的理解、把握不准确以及动作变化的掌握很单一,导致了在运用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以提高学生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