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为发展目标,以“协同联动”为发展战略,以“全面发展”为发展旨归,体现目标特色化、内容实践化、过程一体化、评价综合化等基本特征。从价值逻辑角度,“立德树人”的价值基点“、以师为本”的价值规范“、融合共生”的价值选择“、和谐发展”的价值旨归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旨趣。从战略的角度看,实现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确立全面系统的发展目标,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以及塑造良好师德师风。  相似文献   

2.
数字素养是未来老年教育教师胜任数字化教学所必备的关键素养。基于“行动者—结构”互构理论,对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进行内涵解读,并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结构的研究成果,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伦理与道德三个层面对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结构模型进行构建,该结构模型包含数字意识、数字认同、数字教育、数字技术、数字社会、数字伦理和数字规范七个模块。新时代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为老年教育教师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制定、数字化教师培养体系的更新、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完善,以及教师自身数字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理论为认识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深入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背景下,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相较于第一方评价、第二方评价具有客观公正、专业性强、独立多元、协商缓冲的比较优势,但目前实践中存在高等教育第三方文化认同感不足、法律地位缺失、政府职能转变不充分、行业规范不健全等问题。为此,“精神提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第三方文化认同”“崇法善治,以依法治教破除教育治理政策化的路径依赖”“管理创新,以政府职能转变拓展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发展空间”“专业自治,以细分优势提升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行业的专业权威”,是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发展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本真追求。“国优计划”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的使命与时代担当。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国优计划”落实落地,要从“课业、专业、职业、事业”四个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涵养教育家精神,彰显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遵循内在的逻辑机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赓续精神基因构成其理论逻辑,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事业中铸造精神品格构成其历史逻辑,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夯实精神引领构成其现实逻辑。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有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深化认同接纳、完善制度保障、树立榜样模范、强化舆论宣传,为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时代国家人才、技术竞争的紧迫压力,教育发展面临着严峻的任务。“五育融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满足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旨要,填充了“双减”政策下学校的教育空间。然而“五育融合”施行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的评三个环节尚未形成有机联动,教学输出缺少反馈调整,学生学习自主性难以激发,评价导向遏制了整体设计,使得“五育融合”的推进步履艰难。针对此种困境,我们应根据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发挥学生在教评同步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评价的导向作用,重塑“教—学—评”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第三方评价既是现代治理理论在职业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重要应用,更是推进类型化发展、保障教育公平的内在需要和应然选择。理论研究不深入、实施细则欠完善、社会认同难建立,是当前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面临的现实困境。为突破困境、确保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顺利推进,必须要深入理论与实证研究,提高对第三方评价的认识和指导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定位,完善评价实施细则,强化第三方评价的制度供给;强化独立品格,营造文化环境,增强第三方评价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以“五质”,即质量知晓、质量认同、质量建构、质量提升并形成质量文化为导向,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以高职院校质量保证工作运行中最重要的分析过程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建立“五纵”“五横”教育评价改革体系。“五纵”系统,即内部管理指挥系统、学生培养质量生成系统、教学资源建设系统、学校支持服务系统、运行监督控制系统,分析了“五横”层面问题,即学校层面、学生层面、课程层面、专业层面、教师层面,从而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大数据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教育家型教师既是教师专业发展边界的突破,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指向。教育家型教师是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取向、培养教育家为目标的优秀教师群体。通过文本分析,明确教育信仰、教师知识、实践能力、发展诉求及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家型教师的必备素养。基于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和必备素养,要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就要厘正“匠人式”的教师观、强化教师职业认同、唤醒教师生命自觉、培养教师理论自觉以及重视教师缄默知识的传递与创生。  相似文献   

11.
种劼琳 《职教通讯》2022,(10):74-79
随着学生的培养标准逐渐向工匠之师迈进,“工匠型”教师也便应运而生。面对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工匠型”教师要努力朝着复合技能的拥有者、实践操作的传承者和工匠精神的引领者三个角色发展。因此,需要从匠术、匠心和匠德三个维度来造就和提升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校企合作培养匠术,提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技能;国家政策保障匠心,强化岗位与能力的双重认同;社会氛围维护匠德,遵守行业与学校的双重道德。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高度凝练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理论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时代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教育领域的最新赓续,既符合时代特征又具有中国特性。分析中国历史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代教育家,其精神品质大致经历了“以人为本”“开宗立派”“经世致用”“救亡图存”“教育强国”的历史演进过程。要从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演变逻辑、聚焦“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逻辑三方面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政府层面要在制度设计中注重对教育家精神的贯通,学校层面要在文化构建中注重对教育家精神的融通,个人层面要在自我修炼中注重对教育家精神的联通,通过三方面践行与领悟,助力更多教师养成教育家精神,成长为新时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政策一直倡导行业、企业等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的评价,这是构建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必然举措,是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要求,是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当前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还存在政府缺乏保障、社会民众不认同、职业院校排斥和第三方评价机构自身缺乏专业性等问题。要推进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高质量发展,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提供制度支撑;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增强认同意识;职业院校要努力转变固有观念,提升办学能力;评价机构要提升专业水平,打造评价品牌。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精神,即指教育家在特定社会办学或“办教育”之艰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创造精神”“、开辟精神”和创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崇高人格精神。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国人不仅践行了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的变革之路,而且探索出“回归人本、务实兴学”的发展之路,更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创新之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历史底蕴、本质内涵和价值深意,遵循并努力做到六个向度的基本要求,以便更好地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的纵深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开辟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性认识的新境界,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代使命、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需求。“理想信念”突出了政治灵魂维度,“弘道追求”侧重于价值取向维度,“道德情操、仁爱之心、育人智慧、躬耕态度”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职业素养维度。三个维度构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内蕴着外在引领和内在驱动两方面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评价是适应新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激励教师发挥媒介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梳理了国内外媒介素养的结构和评价方式,归纳出“能力说”“综合说”“过程说”和“社会角色说”四类主要的媒介素养结构以及基于能力的评估、基于作品的评估和自我报告评估三种主要的媒介素养评价方式。在批判继承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相关的教育政策、教师的角色要求和新媒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为依据,构建了包括工具性媒介素养、沟通性媒介素养、批判性媒介素养和贡献性媒介素养四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评价框架。对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进行评价,应注意处理好评价框架的时代性与普适性的关系,保证框架的理论建构与指标的一致性,理性地看待评价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近30年来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政策导向经历了由弱到强、由一般倡导到强烈主张的过程。但政策导向与实际影响并不一致,其中一个核心影响因素便是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身份认同问题,包括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自我认同和公共认同。自我认同中的价值认同既包括学校自身的利益价值的“小我”考量,同时还有履行国家和社会责任等的“大我”担当。自我认同程度还取决于对开展教师教育的功能与作用的可达成度的认知;公共认同中政府认同与其他社会认同有时并不同步,前者较高,后者则取决于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目标实现度和社会期待达成度。不论是自我认同还是公共认同,都需寻求对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基础与优势的共同认知。并将此真正转化为举办教师教育的实践优势与特色,其路向是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关注这一精神对于当前的师德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家精神蕴含了教育家所应有的高超的教学专业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坚定的奋斗与奉献自觉。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实际上也指明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应当努力的三个方向。因此,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实践,要注意结合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提升、涵养教师贡献社会的浩然之气、助力教师“为己之学”的师德构建。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新任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是乡村教育未来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乡村新任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身份认同较低、生存压力较大、专业发展较难三方面的困境,影响着新任教师的留教意愿与教学成效。建立乡村新任教师“双导师”制,由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共建导师队伍、协同完成对新任教师的培养任务,有利于增强新任教师身份认同、减轻生存压力、促进专业发展。因而,推进“双导师”制建设需要出台系列制度作运行保障、构建多主体良性合作机制、借力数字赋能与政策优势、做好导师组建与规划引领。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是教育强国的基础要素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鼓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当前世界处于急剧变革的大时代,第四次技术革命引领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教育、科技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强国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呼唤教育家不断涌现。这是一个造就教育家的时代,也是必然会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锚定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精神坐标,从而激发广大教师对崇高教育家精神的追求,将新时代教师队伍打造成为强国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