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丁燕伟 《出版广角》2023,(24):64-6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出版机构的重要职责。融媒体时代,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出版机构应通过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优化内容、构建出版矩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
陆小新 《中国出版》2023,(16):57-60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少儿出版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少儿图书出版提供了丰厚出版资源和价值内涵。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解,不仅需要表达形式上的创新,更需要立足时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价值与魅力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呈现出新局面,对于出版行业来说,新时代提供新契机,也预示着新变革的开启.文章通过对新时代以及新时代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提出新时代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创新应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媒体融合下的多样化出版以及基于文化融合的出版创新.  相似文献   

4.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路径.其中,扎实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研究,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出版业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应在"两创"方针的指导下勇承重担,用创新思维发掘与丰富传统文化新内涵,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传统文化出版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切入口,从学术出版视角提出以整理国故为开路先锋的学术现代化作为出版业和学术界创新思维、开拓思路的鲜明观点,希冀充分发挥出版业在古籍整理和学术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相似文献   

6.
吴焕姣  林建 《出版广角》2023,(15):21-26
近年来,古籍出版社在贯彻落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主业,抓住机遇开拓文博考古板块,抓住优质文博资源,做好顶层策划思路和框架,创新出版的内容、形式,探索多层次、多角度考古文博图书出版,塑造了考古文博品牌,开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构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出版的新格局。对古籍出版的新驱动和出版新实践进行探讨,展望古籍出版社文博考古图书的出版发展方向,有助于古籍出版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文化单位尤应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16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朝读经典》,作为全国第一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学生读本,取得了出众的"双效"成绩.本文以打造"朝读经典"品牌...  相似文献   

8.
王伟超 《出版广角》2021,(19):68-70
出版业是弘扬、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出版业自身的出版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科学合理的出版体系,按照"七个一"目标要求,融合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形式,构建"线上+线下""出版+IP""出版+跨界"的传播渠道矩阵,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多层次受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林玮  谭苑芳 《出版广角》2018,(10):14-16
传统文化在出版领域的创造性转化表现为向下传播、向外传播和全域传播三种价值形态,分别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现象.出版领域实践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应着力推动其多重主体、多维传播的融合,进而推动传统文化全面、深刻地融入当代生活,实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家园的社会美学治理.  相似文献   

10.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主题出版作为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其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意义重大。本文从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时代要求、概念缘起、创新方法、根本旨归入手,讨论主题出版如何结合中华文明特性进行选题创新,厘清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要把握好的四个统一,进一步强化了主题出版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崔亮  黄震 《出版广角》2021,(10):2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座文化IP的宝库,还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宝库.中国的发展,不能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割裂,而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点结合,然后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以精品出版物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力,继而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本文以“华服志”为例,结合笔者在中华服饰文化领域的融合出版探索实践,尝试剖析中华服饰文化领域的融合出版品牌传播体系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造性转化”要求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创新性发展”要求塑造传统文化新形态。文章介绍了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内涵及基本要求,指出要实现馆藏古籍文献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必须遵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同时按计划、分步骤落实各项工作,提出图书馆应通过文创产品开发、专题文献展览、跨界力量协同等路径提升“两创”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4.
纪小乐  魏建 《出版广角》2023,(23):17-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生生不断、绵延持续的历史进程。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通过刊载最新学术成果、参与并引领认知变迁、推动文化思辨等方式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同时需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向社会各界推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内和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挥引领作用,与其他媒体行业形成传播体系的“雁阵格局”,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节目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打造优秀电视节目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传统文化电视节目不仅兼具严谨历史考究与专业知识支撑,还将历史故事、非遗文化与新型影视技术手段紧密结合,丰富了节目的传播内容与表达样式,通过仪式化节目构建,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本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纲要,结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探索我国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研究者及传播者,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数智技术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的转型升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技术中介的时空互嵌与关系整合已成为数字智能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以关系时空为切入点,探讨数智活化文化遗产的义理通路,阐释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相互赋能的关键,挖掘数字化重连在文博转型中的价值内核,并对“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数智实践路径展开详细探讨。本研究试图勾勒出数字技术环境下博物馆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播的图景,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7.
辛晓磊  周斌  池瑶 《出版广角》2021,(10):13-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与传播关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发挥主题出版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引领作用,从选题创新、人才培养、技术跟进、顶层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传播力,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推进助力.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教材出版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从编辑角度出发,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的内容、结构、细节以及教材课程的实践方面,对调研和开发教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总结,并针对新时代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四点启示:扩大教材内容的视野,统一教材结构,出版单位积极承担教材培训的责任,在传统文化教材开发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教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玲 《传媒》2021,(11):78-8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遇,新技术深入影响传统文化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本文以国家典籍博物馆馆藏甲骨文为契入点,紧密结合数字时代特点,探索甲骨文IP"数字化创作+云推广"设计开发与推广模式,创新专题博物馆馆藏经典藏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佳 《传媒》2021,(10):73-76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转化势能和可待激活的"引爆点",以创意赋能、短视频助力传统文化传播普及、"云动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为路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深化传统文化全球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