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春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提出均。它“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山东大学的《文史哲》杂志是学术刊物,于1951年5月创刊,40年来,较好地贯彻了这一方针。《文史哲》的办刊宗旨是发表文、史、哲方面的学术论文,以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创刊初期,党的“双百”  相似文献   

2.
《中国卡通》办刊之路麦之《中国卡通》自1996年1月创刊至今已一年多了。办刊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小读者的认可。印数一年翻了一番。这是可喜的现象。“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儿童喜爱,社会赞同”是办好《中国卡通》的标准。创作中国特色的卡通连环漫画,是《中国卡...  相似文献   

3.
郑传寅教授的《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版),从新的角度全方位地探索了中国古典戏曲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是近几年来古典戏曲研究领域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学术论著。全书由“民俗文化与古典戏曲”、“儒家文化与古典戏曲”、“宗教文化与古典戏曲”三编十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毛泽东办刊思想初探王新民自1937年至1940年,在物质条件极端匾乏的情况下,延安陆续创办了《解放》周刊(后改为半月刊)、《八路军军政杂志)}、《共产党人》、《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等几十种期刊。延安时期,革命期刊之所以能在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融媒体、“云阅读”时代,传统出版领域的文化综合类期刊如何突出自身差异化,将内容做精做深的总体思路和有效途径。【方法】以高校主办的文化期刊《世界文化》为例,梳理分析刊物近年来明确定位、深耕内容与特色的翔实案例。【结果】刊物在坚持“小而美”的定位和做好国际传播两个方面强化自身特色,将文化普及与学术通识化融合并进,彰显时代感与人文情怀,多视角讲好世界故事与中国故事。【结论】只有充分发掘“人有我独”的优势,在办刊的独特定位、独特资源、独特思路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打造“云阅读”时代的“深阅读”文化期刊。  相似文献   

6.
魄力眼力与远见──谈“20世纪心理学通览”的出版周维强《光明日报》1997年3月1日的“学术新论”专栏发表了申荷永先生的一篇短文《心理学与中国文化》。这篇文章强调了心理学与中国古典文化的内在关联,指出了中国古典文化中所固有的心理学的意义。这个意见是有...  相似文献   

7.
剖析了当前中国科技期刊办刊存在的问题:盲目随从,迷失自我;现行的评价结果与科技期刊的真实价值背离;注重期刊“国际影响力”,轻视期刊首发权;看重学术光环,轻视培养新人;重英文期刊,轻中文期刊.指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许多方面已具有国际话语权;根据中国国情,提出需要增强我国办刊人的文化自信,提升科技期刊首发权、国际前沿科技信息的竞争力,回归科技期刊办刊初心,发扬蜜蜂和工匠精神,办好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8.
《东方杂志》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杂志.新文化运动初期,《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的“文化调和论”及其和新文化激进派间的中西文化大论战,使杂志给公众留下保守的印象,并一度成为文化革新者攻击的反动象征,杂志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大幅下降.这促使《东方杂志》顺应社会潮流,及时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化解了这场办刊危机.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报办刊“新模式”实施步骤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报办刊模式改革走“集约经营,联合办刊,集中专业,分科出版”并辅之以各校的《科技信息快报》之类报刊之路(简称“新模式”),可使高校学术窗口更畅通、更明亮,从而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高校的学术形象,使高校学报办得真正“值得利用并便于利用”,继而“得到利用并扩大利用”,最终“实现其价值并创造效益”。对此,很多人是赞成的,因为我们高校学报发展的历史、窘迫的现实和海外高校学报的经验都证明它是合理的;但同时也是摇头叹息的,因为实在无奈于那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传统体制形成的传统办刊观念和办刊模式,而不得不…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在中国期刊方阵中是很重要的一块。虽然“大多专业面窄、发行量小,但对推动社会文化、学术的发展影响甚大”。[1]在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名单中,共有《求是》、《党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文物》、《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敦煌研究》、《西藏研究》、《中国军事科学》、《装饰》等14种在列,占49种获奖社科期刊的28.57%。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献中,尤其是老庄的著作中,包含丰富、深刻、独特的美学思想、理论资源,可惜我们至今开掘不够,整理、阐述变为欠缺;虽然最近二十年来,已经做了一些开启性的工作。最近出版的王向峰教授主编的《老庄美学新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在这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工作,创获了可喜的新学术成果。 在先秦时期那个历史时代,限于人类发展的程度,不仅文史哲不分,而且,许多人类的、民族的思想、文化创造成果,都结晶于一个浑然而存的文化整体之中。在老庄之作中,有关美学的思想、理论,大多还是以思想、理论“元点”、“生…  相似文献   

12.
陈垣职掌辅仁大学时非常重视办刊工作,或担任主编,具体参与刊物约稿、审稿工作;或撰写发刊词,规划刊物办刊思路;或提供办刊指导,帮助刊物出版发行。陈垣对辅仁大学办刊活动的参与和支持,以及提倡汉学研究、倡导中西交流、兼重学术研究和社会效应的办刊理念,助力《辅仁学志》《华裔学志》《辅仁生活》等刊物成为享誉一时的名刊,提升了辅仁大学的社会影响,造就了辅仁大学的繁荣气象。陈垣注重弘扬发展中国文化、引入科学研究方法、倡导中西合作、广泛延揽学人,以坚忍毅力支持辅仁大学的办刊事业,为近代学术繁荣和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办刊十年     
屈指算来,《出版科学》已经办了十年。十年时间不能说长,但经历了实践、探索、再实践、再探索的艰难历程。办个不显眼的刊物自然不太难,难就难在要办个像王益同志勉励的那样“闻达于诸侯”的刊物,难就难在办刊人“跟自己过不去”,不断给自己加压。“执著”是佛教用语,有固执和不能超脱的意思,而这十年,我们就是“执著”于办这个刊物,这就平添了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十年过去了,克服了一些困难,又出现一些新的困难,重要的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使我们加深  相似文献   

14.
正自1979年4月创刊以来,《读书》杂志坚持和贯彻了"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的定位和"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的宗旨,成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传媒经典和广大读书人的一面文化旗帜。创刊35年来,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经营来说,《读书》已成为中国最成功的知识分子杂志,甚至可能影响一个时代思潮的走向,而这都与《读书》杂志的办刊宗旨、编辑策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大学为中文专业大四学生讲授文献学时,案头虽已有中年学者张i夕所赠《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等书,但鉴于课时无多和教科书定价两个因素,我选择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古典文献学概要(第二版)》(以下简称《概要》)为教材。令我失望的是:该书几乎每章都出现常识性的“初级错误”及“学术硬伤”。窃以为亟待修订,以免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与管理》自办刊以来,得到了主管部门、学校和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在读者中享有较高声誉,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校属的经济管理类学报也遇到了诸如作者队伍数量少、范围窄;稿源不充足;学报学科建设“小而全”“大杂烩”,缺乏特色;编辑人员短缺以及办刊经费拮据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大胆实践,调整办刊方针,实行校与校联合办刊、校与企业联合办刊,初步走出了一条“两条腿走路”的办刊新路子,使刊物质量逐年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评选活动11月2日在北京揭晓.《里尔克诗全集》得票位居年度"十大好书"之首,《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德国天才》《汉学书评》《文明中的城市》《希腊史》《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存在与时间》《怎样观察一棵树》《中国乡约制度》获评"十大好书".据了解,本次评选采取专家与普通读者、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兼顾学术眼光和大众读者立场,共有128个品种的图书入围"十大好书"候选书目,共分为博物自然、历史、生活新知、主题出版、文化、艺术与思想等7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储安平先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创办的《观察》是红极一时的自由主义重镇,因此,探索和研究储安平的办刊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观察》,展示其办刊思想的基本内涵,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储安平及储安平的《观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美丽的新疆为《新疆人文地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办刊资源。展示边地原色,观感多元文化,揽胜西域地理,揭秘人文新疆,成为《新疆人文地理》的办刊宗旨。在历届编委会和编辑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与辛勤耕耘下,《新疆人文地理》已发展成为全面展示新疆丰富的人文活动和自然地理风貌的旅游地理类期刊,也为喜爱新疆地理和文化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媒体窗口。  相似文献   

20.
数字人文是图情档学科教育热门领域之一.2018年“大数据视域下数字人文研究”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视野下的数字人文”被评为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之一,其影响可见一斑。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在大数据时代的延伸,可分解为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伦理,是数字公民的“基本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