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二十一世纪。我们的职称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前一阶段,社会上关于职称的议论很多,“取消说”、“淡化说”、“职称走到了尽头”等各种说法都有,究竟如何认识职称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关系到今后职称工作如何深化的关键。十多年来职称改革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发展和稳定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相似文献   

2.
向长征 《师道》2005,(7):13-13
教师职称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的一种鉴定,随着职称与对应的经济利益关系日益密切,本来很专业化、技术化、学术化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走了样,变了味,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各基层尤其是农村学校根据自身的体制因人设置条件,使“变味职称”越来越突出。笔认为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让职称评定回到它的本位上来。  相似文献   

3.
开展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对激励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奋发向上,从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审视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不难发现它还存在着些许瑕疵。如不尽快消除这些瑕疵,势必对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在此作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初步构想,以求教于广大同仁。一、变“一刀切”为“替补制”众所周知,教师工作表现的优劣应是其职称晋升与否的主要依据。而时下不少地方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却与此背道而驰。“思想素质”、“工作实绩”只不过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有弹性;最关键的倒是一些证书,如职…  相似文献   

4.
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是否一定要有论文有的同志认为一定要有,而且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量;有的同志认为不一定要有,尤其老同志可以没有……笔者认为,有无论文要正确对待。如何正确对待首先,要搞清论文的“含金量”。若是教师确实是从教科研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真经”,职称评审部门一定要对此予以肯定和褒奖;若是教师从歪门邪道弄来的“赝品”,职称评审部门一定要“打假”、“惩假”。固然,只要职称评审部门工作到位,真假论文的鉴别应不成问题。同时,职称评审部门更应清楚,什么样的论文应该多多益善,什么样的论文不应该充斥其中。…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展教师职称评审,对激励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奋发向上,从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审视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不难发现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在此作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初步构想,以求教于广大同仁。一、变“一刀切”为“替补制”众所周知,教师工作表现的优劣应是其职称晋升与否的主要依据。而时下不少地方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却与此背道而驰。“思想素质”、“工作实绩”只不过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有弹性;最关键的倒是一些证书,如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普通话测试合格证书等等。一名教师即使各方面都…  相似文献   

6.
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 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教师的抱怨道出职称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人事局2004年9月13日宣布:上海市在高等院校全面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停止职称评审。“教授”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只是职务,不再是“职称”,离开了岗位就不能再称为“教授”。这是以岗位聘任为突破口.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由资格评审转向岗位聘任,由论资排辈转向竞争激励,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学科梯队的调整与改善、学术带头人的确立与成长以及学校整体实力的巩固与提高,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杠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效应。同时,由于职称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又引起方方面面对职称工作看得越来越重,已成为学校各种矛盾的焦点,这就给职称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究竟如何搞好职称工作,经10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必须牢牢把握“三服务”的评审宗旨,认真贯彻“两坚持”的评审原则,切实加强“严管理”的评聘后工作。这仅是我们山西高校职…  相似文献   

9.
今后,北京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也可以评“教授”了!近日,北京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在西城、朝阳、通州三区“先行先试”,打破现行的中小学职称评价体系,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并首次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试点改革涉及35149名中小学教师。2013年三个试点区完成职称评审试点工作后,将在北京市全面推行职称改革。  相似文献   

10.
李慧香 《现代语文》2006,(12):94-94
如令,教师资格证考试、继续教育、教研活动、职称晋级答辩,总也离不了“说课”。有位同行竟然冈为“说课”不过关,至今没拿到教师资格证,影响了正常的职称晋级。由此可见,讲课固然重要,说课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我是坚决赞成改革的,不改革,社会就没有进步。但是,那些有改革之名却无改革之实的“改革”,客观上损害了老实人和实实在在干事业的人的利益,对于这种“改革”,我是深感忧虑的。近来,鉴于过去职称问题上的一些弊端,有些地方实行了职称评聘分开的做法。如有的地方是这样改革的:校长由教育部门和党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地区有明确规定:申报中高级职称,必须要经过“职级培训”,以盟市人事主管部门的签印章戳为证。我想,这大概是受“持证上岗”思路的启示,想达到职称、水平、能力、素质相统一、被评者各副其实的目标。用心可谓良苦,动机毫无疑义。  相似文献   

13.
在各地职称评审条件不断加码的环境下,“参评高级教师职称必须有全职农村支教经历”,又将职称评审这一敏感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我看来,这样的规定虽然出自良好的主观愿望,但似乎没有经过深层次的分析论证,没有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没有考虑到政策的“双刃剑”特点,未免有脱离生活实际的嫌疑,在大面积推广时会遭遇很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称评审标准是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的核心要素,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采用Nvivo12.0软件编码统计分析了32所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通过类属分析方法对相关文本资料分析后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的评价要素可聚类为十一个维度,能够概括为“资历资格基本要求与思想政治及师德师风的要求”“育人及教学工作表现”“科研及专业工作表现”“教学管理及科研管理工作表现”等。通过对相关文本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标准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多样化发展路径;获取标志性成果是教师职称晋升的“硬通货”;教学工作是教师职称评审的核心要素;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呈现理论与应用并重的格局;管理资历对教师职称晋升具有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轮岗支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山西等地实行“轮岗支教与职称评聘挂钩”,打破了陈旧的教师评聘制度,揭开了新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得到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好评,称之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之举。但我以为,靠“与职称晋升挂钩”的办法促使优秀教师被动地去农村轮岗支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此举实不可取。  相似文献   

16.
“继续教育”贵在“继续”□江苏省江都一中卞幼平由于近年来职称评审的需要,许多中小学老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劲头挺高,从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到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甚至也有一些不为职称而主动求教的人。他们利用寒暑假像小学生一样在高师院校内接受专题培训,获取、补充...  相似文献   

17.
"双师素质型"教师评定考核与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业院校“双师素质型”教师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职称和相关实践工作条件,并据此及实际工作任务对其进行考核。针对现状,可以从学历和职称、人才引进、培养渠道、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本探讨了改进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落实教学岗位聘任制,在职称评审程序上实行教学工作“先决制”的积极作用和可行性,以确保高校教师职务评审质量,发挥其对教学育人工作的导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这已成为共识。所谓“双师型”教师,主要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需特别指出的是,对我国“双师型”教师概念内涵的把握,既不能完全套用职教发达国家录用职业教师的标准,也不能简单地规定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教师职称和工程技术职称的就是“双师型”教师,而应该结合我国国情,按照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有利于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职务择优聘任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教师职务的择优聘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 ,高校教师职称每隔几年要晋升 ,从助教到教授 ,只能上不能下 ,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和教师的注意力都盯住“评” ,而忽视了“聘”。从1 986年开始 ,高校变“职称评审制”为“职务聘任制”。“职务”与“职称”的界定 ,对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职称”是区别专业技术 (学术 )水平、能力及工作成就的标志 ;“职务”则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 ,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因而 ,职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