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话语推理经历了从语用学到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进程。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其合作原则首开了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话语推理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原则探讨了作为主体的人对话语推理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Thornburg和Panther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则从语用学和认知的角度对转喻在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功能做了较好的阐释,为话语推理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语用照应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推理过程对交际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而人们的认知推理能力对理解它有很大影响。关联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语用阐释理论,同样可以运用于解释语用照应。根据有声思维实验中的实例,结合关联理论对语用照应理解中的语用推理进行阐释,从而验证了关联理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3.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基本的思维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转喻翻译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以语用等效为理论基础,以英汉转喻的语用对比为依据,我们可以探讨出英汉转喻的语用翻译策略;此外,转喻翻译还可以在关联理论的模式框架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转喻的语用类型入手,结合语用学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理论和关联理论,探讨了转喻推理在<绝对信号>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合成空间理论在之前的研究中已成功应用于对实时隐喻的解释,这一理论同样能够应用于概念转喻的认知分析。概念转喻包括命题转喻和言外转喻,两者可视为空间合成从点对点映射经过类属空间再到层创结构生成的动态认知过程,进而推出话语的实时语用意义。因此,合成空间理论可用于阐释概念转喻的实时意义建构和分析实时转喻过程中包含的语用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二者都是对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进行研究.因此,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这一交际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全面、科学地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语用推理的理解,区分了语用推理和逻辑推理。格赖斯和新格赖斯主义都涉及到了语用推理,但在研究语用推理时,忽视了动态的语境这一因素。关联理论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认为语用推理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语境生成是动态的。国内学者分别以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为基础,对语用推理的模式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语用推理是一个复杂的推理,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动态的语境因素之外,还需考虑个人的认知能力,文化因素,个人知识,说话者双方的关系等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Thombut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并根据关联原则,旨在探究关联理论对转喻的认知语用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对委婉语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最近二十年兴起的一种重要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它将认知和语用相结合,揭示了自然语言的语义和语用信息的建构模式——明示推理模式。委婉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过程。本文拟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委婉语的语义推理机制与语用意义建构的过程作出解释,旨在说明这一理论有很强的认知解释力,它能够为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常见语言现象的表达效果提供帮助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李世琴 《文教资料》2006,(26):172-173
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必须依靠推理思维规律来进行的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理解起作用的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认知语境。本文根据关联理论有关观点,以语音、语义、修辞等方面的语用推理为例以说明该理论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语用等效谈《红楼梦》杨译本的转喻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是人类所共有的普遍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模式反映在人类的语言表达中.本文从语用失误和语用等效的角度出发,在对英汉隐喻进行语用对比的基础上,以杨宪益<红楼梦>英译中转喻的处理为案例,探讨了转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概念转喻是同一认知域中一个事体通过与其他事体的关系来理解和指称另一事体的认知过程。从话语的语用角度来看,“疾病与伤残”委婉语是以消减由疾病与伤残所带来的不适和尴尬为目的,从而实现语言表达更加含蓄、思想交流更加顺畅、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的话语策略;从话语语义构建的认知理据来考量,“疾病与伤残”委婉语则是人类概念转喻认知方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日常说话、思维和行动的一种方式。转喻不仅具有指称功能,而且具有解释功能,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语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根据转喻的认知机制和心理特点来解读,可以发现高级英语课本中有丰富的转喻语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转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转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认知语用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地名命名的一种重要方法。转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认知语用理据主要有相关性、熟知性、显著性。以浙江地名为例,具体有人地、事地、数地的熟知性、相关性;山、水部分与地域整体的相关性;物产、地貌特征的显著性及其与地域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15.
“错位说”是导致听话人误解“你是什么垃圾”逻辑语义的原因,而“领属转喻说”则实现了“你是什么垃圾”的逻辑语义,二者都与语言主观性有关。语言主观性作用于“领属转喻”与“概念隐喻”时,“你是什么垃圾”依赖说话人话语中的主观关键词来实现话语的语用功能。其中,语言主观性作用于“领属转喻”时,话语幽默调侃的语用功能得以实现;作用于“概念隐喻”时,客观事件开始主观化,话语自我调侃与行为排斥的双重语用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Thornburg&Panther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简称为SAM)理论融合了言语行为理论和转喻理论两方面的内容,认为言语行为同其他日常行为一样可以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而这些阶段构成言语行为脚本(acfion scenario)。在交际中,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激活整个脚本并指代整个行为。本文则试图以该理论为基础来分析转喻思维涉及“批评”类语言所在各个阶段的语用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修辞学研究中,转喻通常被看作是一种辞格。转喻研究的认知转向不仅使我们对转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为传统的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隐喻一样,转喻从传统的词格提升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认知过程,它既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同时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又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在实现语篇连贯的众多机制中,转喻是一种重要的深层或隐性衔接手段,它在语篇层面上制约着语言运用的深层次连贯性。  相似文献   

18.
从专有名词的界定入手,探讨其词法、句法、语用等方面的运用状况,从而揭示其语用意义生成的机制,即常规关系生成机制和借代关系生成机制。借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汉语和英语双语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双语转换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由此可以明确专有名词社会文化构成基因、语用意义形成的认知机制和专有名词语用内涵状况。这种研究跨越了专有名词专指意义,深入专有名词的语用内涵,有助于帮助语言学习者认清专有名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活用状况,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专有名词转换为普通名词的基本规律。在跨文化语境的参考下,可以认清英汉语言中专有名词相同的语用生成机制。对翻译方法的探讨,有利于克服英汉两种语言中在跨文化语境中的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9.
比喻和转喻是传统的修辞手段,也是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存在于比喻和转喻系统中完美的结构对称性,包含有明喻式转喻、暗喻式转喻、借喻式转喻和象征性转喻等,让我们对比喻和转喻的机构对称性有了新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