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祝贺《上海档案》杂志出版百期网罗天下档案事情, 倡扬海上人文精神。面向社会,办出特色 中国档案报社 贺《上海档案》出版100期2001年7月10日 《档案学研究》编辑部 2001年7月10日《中国档案》杂志社贺 2001年7月10日保持学术敏感, 不忘社会市场, 再创事业辉煌。《档案学通讯》编辑部 2001年7月10日《上海档案》编辑部全体同仁: 《上海档案》杂志向以立足档案,面向社会,贴近生活而著称。在《上海档案》出版第100期之际,我们在此致以热烈的祝贺,祝贵刊越办越好,为中国兰台作出更大贡献。《浙江档案》杂志敬贺 2001年6月15日贺《上海档案》出…  相似文献   

2.
值此《上海档案》杂志出版百期之际,谨向上海市档案局和《上海档案》杂志的编者、作者和忠实的读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上海档案》杂志作为市档案局主办的档案业务指导刊物,从1985年1月创刊以来,至今出版整整100期了,这是值得纪念的。而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回顾一下它走过的历程,从中总结一些经验,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今后的工作上去,把《上海档案》杂志办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这个纪念会议是十分有意义的。正像刚才许多同志发言和市档案局局长以及新闻出版局的负责同志所说的那样,《上海档案》杂志创办十多年来,作为市档案局向社会宣传档案与档案事业,介绍上海档案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新信息的重要窗口,真实地反映了新时期上海档案事业开拓奋进的历史进程。应该说,《上海档案》杂志和上海档案工作一样,为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不经意间,《浙江档案》已行色匆匆地走过了近26年的路途,在早春二月,迎来了她历史性的时刻——300期纪念。300期《浙江档案》见证了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讴歌了全省档案工作者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的精神,勾勒了新时期兰台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新形象。翻开《浙江档案》的成长与发展史,我们按图索骥:1978年7月,《浙江档案》的前身《档案工作简报》创刊;1981年,更名为《浙江档案工作》,以月刊的形式在档案系统内部发行;1983年3月,经省委宣传部批准为正式刊物,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刊物改名为《浙江档案》。历经岁月的磨砺和洗礼、…  相似文献   

4.
有话就说     
《上海档案》编辑部: 今年第2期李真、段荣婷的《论档案文献及其与档案、文献之间的关系》一文,讨论了档案、文献和档案文献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文中引用了国家标准局1985年出版的《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中文献定义“记录有信息的一切栽体”,经查,对手头的材料(1986年出版的《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二)),却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栽体”,引文有错,特别  相似文献   

5.
2002年4月11日、4月18日《上海档案》编辑部分两次召开了2002年度档案报刊发行表彰会暨通联工作会议。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上海档案》杂志编委会主任周关根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档案》杂志主编姜龙飞主持会议。会议首先对与会单位多年来对《上海档案》编辑部发行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向与会同志介绍了《上海档案》杂志的编辑及发行工作情况。会议对在2002年度《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上海档案》等档案报刊的发行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黄浦区档案局、奉贤区档案局、闵行区档案局、普陀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人类记忆的载体,档案记录着个人的成长、家庭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档案却默默地为我们保留了岁月菁华,铭刻了时光印痕。为反映档案与历史、社会、个人的广泛联系,不断提升社会档案意识,《上海档案》特举办"岁月留痕·档案见证"征文活动。征文要求:1、从具体事例入手,突出体现档案记录历史、见证社会发展的作用;2、文风朴实,见事见人,避免空泛,切忌虚构,并请作者提供相关照片;3、篇幅以3000—4000字为宜,优秀之作不受此限;4、征文时间为2015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录用征文将陆续在《上海档案》发表,并寄奉作者样刊和稿酬;  相似文献   

7.
《上海档案》自1985年创刊以来,在传播档案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推动学术研究,特别是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推动全市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上海档案》是在国家改革开放中诞生、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今天已“长大成人”,正在以健壮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我曾在一段时间内担任过《上海档案》的主编,作为《上海档案》的一名老成员,为《上海档案》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高兴,也坚信《上海档案》在美好的未来会铸就更大的辉煌! 在庆祝《上海档案》出版100期时,使我想起她的诞生和走过的不平坦的一段路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经过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档案工作经过几年恢复整顿,也  相似文献   

8.
今天,对我们档案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与我们朝夕相伴的《上海档案》(曾一度改名《上海档案工作》),迄今已发行了整整100期,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她凝聚着无数档案工作者的智慧和  相似文献   

9.
《上海档案》杂志自1985年创刊以来,至今年第四期出版已满100期,值此百期纪念之时,谨致以衷心的祝贺。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体系,档案工作总体上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受到国际档案界的关注。上海的档案事业也和全国一样,由开创到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档案事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其速度之快,成就之巨大,是史无前例的。而在新时期上海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上海档案》发挥了其独特、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海档案》在我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自1988年到上海工作,她陪伴了我13年,成了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 1996年我在进行《上海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几乎翻阅了自1985年出版的各期《上海档案》,经过艰苦挖掘基本掌握了上海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历程与重大事件,进而认识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11.
2007年7月6日,《云南档案》通联工作会议在玉溪市澄江召开。全省十六个州市的通联组长和发行先进单位的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档案局馆长、《云南档案》主编杨汝鉴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巡视员余俊科、副局馆长、《云南档案》特邀审读员龙岗参加了会议。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副处长马俊芳应邀参加会议,会议由《云南档案》常务副主编黄燕玲主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两年来《云南档案》的宣传与通联发行工作情况,表彰优秀通联组、发行先进单位,研究布置下一阶段的宣传报道和通联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5月15日,"上海先行·档案记录——2014年上海市档案日宣传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本次为期一个月的活动将用档案反映上海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成就,反映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新举措。《上海档案》就活动情况特别采访了上海市档案局馆局馆长朱纪华。《上海档案》:"上海先行·档案记录——2014年上海市档案日宣传系列活动"已于5月15日正式启动,请问对"上海先行·档案记录"这一主题是如何考虑确定的?  相似文献   

13.
记得1964年我进入设计院档案室工作不久,在办公室看到一份类似内部文件的《档案工作》杂志,说的是档案工作的事,读后感到十分亲切,视野开阔了,档案人员闭塞的孤独感觉没有了。可是没有多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期刊停了,我又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档案工作的春天来到了!在档案工作恢复整顿中上海市档案学会成立了,我被吸收为上海市档案学会会员。1982年市档案学会举办第一次档案学术讨论会,我根据十多年来自己档案工作实践的体会和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写了《科技档案与生产力》的文章,居然被学会选中了在大会交流。接着在档案学会会刊《档案学研究》1982年第1期上发表。1985年上海市档案局和上海市档案学会合办的《上海  相似文献   

14.
《云南档案》2011,(2):22-22
<正>国家档案局网:为宣传北京的档案历史文化,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新领域,满足全市广大市民文化、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从2010年开始,由北京市档案局馆主办、北京市档案学会承办的"档案见证北京"档案文化系列讲座受到市民听众的好评。1月15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高级记者、《城记》作  相似文献   

15.
严永官简介:上海奉贤人。1968年应征入伍,1982年转业到县建设局任团委书记和保卫干部;1985年7月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干部专修科大专毕业;1985年12月调入奉贤县档案馆工作;1986年8月任奉贤县档案局副局长;1996年12月被破格评为副研究馆员;2004年5月,获奉贤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6年12月破格评为研究馆员;2007年5月,获第一轮奉贤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2008年度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受聘为上海市档案局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档案专业文章130余篇。主编的《档案学术评论概要》(专著),填补了档案学研究的空白。主持和参与档案科研项目9项,成果多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学会优秀成果奖。访谈主持人:静水映月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7月2日至6日,第二十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主题是"回顾改革开放30年,展望档案期刊未来发展".《中国档案》《上海档案》《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山西档案》《北京档案》等17家档案杂志社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人类记忆的载体,档案记录着个人的成长,家庭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档案却默默地为我们保留了岁月菁华,铭刻了时光印痕。为反映档案与历史、社会、个人的广泛联系,不断提升社会档案意识,《上海档案》特举办"岁月留痕·档案见证"征文活动。征文要求:1、从具体事例人手,突出体现档案记录历史、见证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档案馆的档案,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二十五年向社会开放”,从30年改为25年,大大缩短了档案的封闭期,表现出国家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提升档案利用率、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决心。档案开放审核是指档案馆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档案进行开放与否的鉴定,是馆藏档案依法向社会开放前必须履行的工作程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是档案开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三十回望     
1978年7月,《浙江档案》创刊,名为《档案工作简报》,为不定期、简报式的内部刊物。1981年,《档案工作简报》更名为《浙江档案工作》。1991年,《浙江档案》内页增加到48页,从第7期开始,国内统一刊号为:CN33-1055/G2。1983年,省委宣传部以浙宣〔1983〕23号文批准《浙江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创刊缘起1980年夏,羊城晚报复刊不久,香港新闻界的朋友向我们建议,打开对外宣传的渠道,应该有一份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为对象的报纸,与海外亲人共叙亲情。他们的建议得到本报的重视,1981年1月4日,《羊城晚报港澳、海外版》正式创刊了。开步走的第一年,海外版每周出纸半张,作为羊城晚报的第五、六版,只向港澳、海外发行。第二年1月,正式亮出《羊城晚报港澳、海外版》的报头,并开始在省内发行。从1982年7月起,扩充为四个版,出纸一大张。1984年1月,还创办了中英文对照的海外版增刊(月刊),每期出版4开8版,1986年改为16开杂志式,刊期不定,到今年7月,共出版了21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