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太极拳的产生、发展与太极观、太极图、水有直接的关联,追本溯源,求解其相关项,可使之更具体、形象、简易、合理、科学。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文化,它的哲理和价值不是一种拳术所能涵盖的。从太极拳的形、意、理、律、动等方面看,都与“水”有关,它是“形如水、意如水、动如水”,太极拳可称为“水拳”。水的灵性、灵动和哲理给我们很多启发。太极拳为什么不能大众化?其主要原因是理性太强,讲究过多。如果我们跳出太极圈,来看太极拳,把其理解为“太极水功”,使之更通俗、易懂、好练,对太极拳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精武》2007,(1):35-35
孙禄堂(1860-1930年)河北完县人。先学形意拳,精通易理,兼习八卦。著有《形意拳学》,《拳意述真》等书。在北京有“活猴”孙禄堂美名。后又从郝为真学太极拳,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现在的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氏太极拳。  相似文献   

3.
车星辰 《武当》2003,(2):27-27
读完瞿世镜先生《武林》2001年7-10期连载的《杨门弟子素描》一文后,令我感慨万千,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难得《武林》及瞿世镜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鲜为人知、回味无穷的杨式太极内幕。同时,困扰我多年的一个疑问——现行杨式太极为何都是柔软体操?也终被解开。原来,我们所见到的现行杨式太极拳架,几乎都是由顾留馨一手扶植的,由只懂外形拳架的某些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传播的。他们将  相似文献   

4.
论太极拳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奇葩,有诸多流派,风格和特点也各有不同,但其劲力却是互融的。文章通过对“太极”解释,进而对太极拳主要的劲作了概括和说明,从而对太极拳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张冠杰 《武当》2006,(4):5-7
犹龙派太极拳,又名“隐仙羽化犹龙嫡派太极拳”、“七星太极拳”等,当地人为区别于其他门派太极拳则称之“龙形太极拳”。该拳据说是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根据《易经》太极阴阳变化的理论,及观看蛇鹊之战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4,(2):20-21
现代许多人都对太极拳强身健心、防病治病的作用有所认识,但具体操作又无从下手。有的人,学简化太极拳亦觉太复杂、太难,希望能有比24式更为简单易学的太极拳问世。同样,有些人初学气功,静不下来,也希望有简便的、能引导入门的东西出现,“六手太极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7.
武当太极掌     
郭兆凤  李银泉 《武当》2004,(10):20-21
武当太极掌依循大自然规律,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原理,精心研发,采用多功能结构,综合了气功、中医经络学、张三丰调息论、太极十三势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华佗“五禽戏”,吸取形意、八卦和太极拳各家精华,结合生物细胞生长方式,集先哲中华武术之精髓.遵易经洗髓二经之义,取周子太极图之形,  相似文献   

8.
赵亮  润石 《武当》2013,(5):49-49
2012年10月28日,"泰国第九次太极拳友谊交流大会"在曼谷著名的朱拉大学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出席和参加这次大会的各界嘉宾和泰国运动员共有2000多人。中国太极拳专家钱源泽、赵幼斌、李卫东、庞子瑞、董振峰等应邀出席了开幕式,泰国太极拳总会薛建荣主席致开幕词。他特别盛赞了中国代表团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和赵幼斌先生十余年来  相似文献   

9.
王天玉  龚力 《武当》2003,(6):64-66
我国把每年的5月定为“全国太极拳健身月”,同时,国际武术联合会决定,把每年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这标志着太极拳已迅速走向世界,迈出了令人振奋的步伐。在这个日子到来前夕,河北日报社20多名爱好太极拳的老干部专程来到著名的太极古城——河北永年广府旅游访问,拜祖寻根,求师学艺。时间虽然只有两天,受到的教育却十分深刻。这座太极名城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刘登信 《武当》2005,(3):4-6
本刊于2004年11期刊登了《邯郸太极又一家》一文,报道了我社近两年来的挖整重点--顾式太极拳,并介绍了它的源流及风格特点。文章刊登后,受到读者热忱欢迎。为了满足大家进一步的渴求,今特辟版面连续介绍顾式太极拳功理功法,以飨读者。顾式太极拳功法计有七节108式,加上起式和收式,共有110式,该拳式式相扣,内涵缜密,结构紧凑,一气贯通。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习拳二十余载,从简化24拳起步,到各种竞赛套路,以及养生套路,再到传统杨式太极拳,我求师多人,买书买光盘无数,可谓孜孜以求。直至2014年开始接触太极观真体系,认真的向其创建人康伟老师学习太极理论,我感觉对太极拳的认知与理解,真正上了台阶。现在,我把我2019年的习拳感悟写出来,希望能对太极拳爱好者,尤其是已经能用身体打拳的人,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太极阴阳手     
李慎强 《武当》2003,(7):3-4
吾自幼修习玄门内外丹法,于外练金丹法虽不敢言知其精髓,然亦能浅窥其中动静之机枢,阴阳之巧变。后又随济南刘成德老师学习洪(均生先生)传陈式太极拳法,闲暇之余多读周夫子《太极图说》和陈鑫先生之《陈氏太极拳图说》,颇多感悟。吾之所习玄门秘传三丰清虚自然拳与陈式、杨式等诸家拳法,势虽各异,然其  相似文献   

13.
蓝晟 《武当》2003,(5):49-49
以前,我一直对太极拳的推手敬而远之,认为,现在一些所谓的推手既不能和泰拳、拳击、武术散打争高低,也不能取得很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当我遇到了杨式太极拳杨健侯一脉的继承者魏树人老师的时候,我彻底改变了对太极推手的看法。魏老师认为,把太极拳应用的内容称为推手并不科学,他按照传统练法把此称为太极揉手。  相似文献   

14.
吴式太极拳系列有拳、剑、刀、双剑、枪棍、杆、大杆子、推手等。现由李承祥老师编排,李迎、陈桂香、佟强、张淑先、李桂萍、王桂琴等六人演练。吴式太极双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梅应生 《武当》2003,(8):32-34
太极拳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土壤之中,以深厚的道家内涵、奥秘精深的拳理拳法、理想的医疗健身效果,横空出世。时至今日,太极拳流传于世界,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由于诸多原因,具有道家文化现象的太极拳,颇有沦为一般体育运动的倾向,大有惨遭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项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学方法、分析法,对太极拳的项目特征、太极拳技术发展现状及太极拳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为太极拳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劲、力仍是太极拳的核心,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中能否制胜的关键。理清“劲”与“力”的异同是合理和熟练运用太极劲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太极拳练习者习练水平的标志。文章对太极“劲”与“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太极“劲”与“力”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总结了“劲”的特征,希望能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胡伟容 《精武》2003,(4):8-9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自幼喜武,十几年来修炼太极拳,年轻时学练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以及42式、48式太极拳、太极剑,近年来专修吴式太极拳、剑。  相似文献   

19.
马杰 《武当》2014,(5):10-12
武当内功太极拳,系武当玄门丹派道家修炼摄卫大法中的“内功太极”动功,是武当气功太极拳的高层次上乘摄生方术。它根据《易经》太极阴阳的精髓,天人合一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高咏梅 《精武》2014,(36):222-223
随着国家全民运动的展开,终身体育的理念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作为终身体育基础的学生体育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习惯的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终身学习理念,怎样在高校中逐步推进太极拳教学,是该文讨论的主要问题。该文对终身体育的背景、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的意义、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的现状以及改善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情况的对策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