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环节、程序和步骤,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除了应该体现教材的特点外,还应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一、规律性原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结构必须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及知识的应用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阶段。从阅读教学的过程看,学生首先要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经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回环反复,理解领会内容,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和应…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落实江总书记关于对中小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指示精神、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遵循学生阅读心理,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阅读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心理学专家朱作仁教授认为,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即从字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抽象出文章的意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教师通过有关语言文字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作文则是开拓思路、引起联想,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然后运用语言文字把它具体表达出来。前者是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教学的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后者是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教学的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读和写各有自己的内部规律,但是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却是十分密切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  相似文献   

4.
《大纲》指出:小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中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就是把课文作为载体,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使之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因此,精心设计训练过程,并使之优化,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由具体到抽象,使训练螺旋上升学生认识事物时,总是由具体向抽象过渡。阅读教学中设计训练过程,也要遵循学生的这一认识规  相似文献   

5.
分段训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教材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安排了训练内容。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安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的情 味和旨趣,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认识,语感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的认读——理解——体味的过程。文章的作者通过书面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感受转化为语言信息,读者通过对语言信息的接收,“语感”便开始了。首先是认读这些语言,接着是理解这些语言的一般含义,再进一步,是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层次意义和体味运用之妙,最后真正完全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一、让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一般要经历直观感知、表象建立、抽象概括三个阶段,我们应按这个规律来组织教学。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要按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程序进行:1.观察,看一看形体,数一数顶点、棱、面的数量。2.想象,比一比棱的长度  相似文献   

8.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使其科学化对于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应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过程来认识和对待,理论联系实际要追求达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因此必须尊重一般的认识规律,使对实际对象的认识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再上升到“思维的具体”。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由“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再到“思维的具体”应把握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品教学内容既没有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学生在感性认识过程、知性认识过程、理性认识过程中,遵循从抽象规定到感性具体,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再从抽象规定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规律,并讨论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七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本册提出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贯串卒册重点训练项目的一条主线。学生从理解“写什么”到分析“为什么写”,从内容到思想,从具体到概括,从形象到抽象,这不仅是对读写训练提出更高要求,也是认识活动的一次飞跃。写文章首先要确定好中心思想,分析文章也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这项训练确实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王玮 《江西教育》2001,(2):45-46
一体现德育渗透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技能为双重标准,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随机进行。板书要根据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特点,遵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这样一个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再让学生从中认识课文的中心,接受思想教育,进而理解作者表现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如《过桥》一文的教学,先让学生理解“雷锋怎样背同学过桥”和“雷锋为什么背同学过桥”,再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中 ,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 ,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导悟” ,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的思维、想像、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 ,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的方式方法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以为引导学生感悟主要有如下六种策略。一、形象再现策略阅读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词句 ,学生很难领会、理解。只有使概括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 ,学生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 ,才能对词句有具体感…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要指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要再现文章中的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情感体验与作者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产生陶冶。那么,如何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我的做法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5.
几何概念是抽象的,教学时必须遵循由形象到抽象的规律,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辨别和比较,逐步形成概念、巩固概念和应用概念。1.通过实际操作形成概念。认识几何图形,不能由教师下定义。应该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进行一系列的感知,然后再概括出图形的特征。如教学长方形的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几个大小不一、方位不同的四边形:  相似文献   

16.
操作学习法     
小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一般要经过由直觉动作思维到表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这样几个阶段。操作学习法正是遵循儿童的这一认知规律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它通过学生运用学具亲自动手实践,对事物产生强烈的感知,建立起鲜明、清晰的表象,进而抽象概括到理性认识。它有助于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直观性之间的矛盾,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教师应结合数学内容帮助学  相似文献   

17.
职业高中文化课教材及其知识体系的编排,必须注意与初中内容相衔接,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使之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除了这些一般规律之外,还应坚持以下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一、设计思想导数的概念建立在极限的思想上,比较抽象,而且学生对导数概念的定义方法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背景知识和创设情境,从几何和物理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导数的概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突破教学难点.为了借助信息技术,增强直观感知与思维启发,应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注重揭示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深入数学思考,调动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一般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的.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形象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必须明确直观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把形象直观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20.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是先确定写作目的,再选择材料,然后是解决文章的组织结构和选词用语等表达方法的问题。阅读文章,则是一个与此相反的过程,即:从语言到内容,再到中心思想。就阅读教学来说,最后应回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这是阅读教学规律的体现。教学中应扣住以下三个重点:一、理解书面语言和认识事物结合字词句段篇是书面语言的结构单位,口头语了也相类似。听说读写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形式。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要处理好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体现学习语文的规律。听说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