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与新加坡在种族和文化渊源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新加坡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具有鲜明的特色。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既离不开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也需要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通过比较、批判、借鉴、整合,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重视道德教育是新加坡高校教育成功的重要经验.借鉴其经验,建立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教育体系,可有效实现中外道德教育资源的融合,提高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推进我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教派的移民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同时,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建设,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各民族所固有的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及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化的关系,建立起各民族所一致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和具有自身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研究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体且以儒家伦理为本的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比较中新道德教育的异同,学习和借鉴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解决我国在道德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提高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新道德教育的共性1.课堂讲授是两国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中…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德育对我国校园德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在短短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由一个资源匮乏、政治动荡的贫穷小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政通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花园式城市国家,是与它成功的学校道德教育密不可分的。研究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体且以儒家伦理为本的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学习和借鉴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解决我国在道德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提高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的道德建设被誉为是世界上道德建设成功的典范,新加坡把小学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高素质公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与新加坡在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研究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极具现实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曾长秋  胡佳 《中国德育》2012,(12):75-79
当今,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考察新加坡儒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加坡开展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借鉴新加坡经验,对推进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无疑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前途和希望。纵观世界各国,新加坡的道德教育水平之高在世界上是为数不多的,而我国与新加坡同处儒家文化圈,却与新加坡的道德教育水平大相径庭。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通过对新加坡道德教育特点的认识,找出我国道德教育相应的不足之处,适当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提出一系列解决我国道德教育当前问题的建议,以促进德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2007)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指出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对推动我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律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两大基本社会规范,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刚柔相济,内外结合,共同制约和引导着人们的行为,调节着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维护着良好的社会秩序。新加坡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和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有一定的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术动态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市青少年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北京、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讨会”,于1993年5月25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就新加坡近三十年来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新加坡道德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与教学经验及北京市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课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视域下新加坡德育实效性思考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浪潮不可避免,多元文化给德育实效性提出严峻挑战。新加坡与我国有着同样的文化根基,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新加坡富有成效的德育与坚持德育为首、重视德育内容改革、明确德育目标、践行德育实践和优化德育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考察新加坡德育历程,在比较中借鉴新加坡德育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的学校道德教育兼具东西方特色。文章系统地探讨了新加坡建国以来学校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对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特色进行了提炼,试图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义”为道德情感的核心,以“礼”为道德规范,以“智”为培养道德判断力的手段,以坚韧的意志为道德修养的保证,具有完整的体系,影响深远。吸收传统道德教育的优秀成分,是现代道德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方式。新加坡和韩国对传统道德教育继承与发展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促使新加坡不断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强调国家意识教育、倡导东方价值观是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围绕上述内容,新加坡开展了以学校、家庭教育为主渠道,社会运动、道德实践为重要载体,法制建设为保障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制度建设;加强官德教育;构建综合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15.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加坡是近20年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国家,其通过在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和在社会上开展各种以提倡儒家伦理为内容的道德教化活动,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对新加坡推行家伦理进行文化考察的基础上,揭示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对我国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短短40多年里新加坡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西方人赞誉的"人间天堂",重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其学校德育的建设。新加坡根据不同的形势变化进行改革,通过德育成功地加强了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加坡学校德育建设富有成效,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开展德育活动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新加坡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得到了完美结合,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八德"和五大共同价值观即是对儒家精神进行的现代意义上的转化和升华。新加坡在儒家伦理思想与公民道德教育的结合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Values education in Asian societies is commonly underpinned by an ideology of communitarianism that seeks to promote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others’ over the ‘self’. An example of an Asian country that promotes communitarian values through its values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Singapore. By reviewing the moral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curricula in Singapore, the present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accent is on ‘others’ rather than the ‘self’. Noting that communitarianism has often been linked to Confucian values in Asian societies, this article offers a Confucian viewpoint of the self and moral self-cultivation. It further argues for a form of values education that balances the ‘self’ with ‘others’ through active learning, self-reflection and self-evaluation.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 provides a useful cas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arianism and the potential of Confucianism on values education in an Asian context.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卓有成效,有“最守规矩的城市之一”的美称,它在道德教育方面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即培养“新加坡人”,开设相应的道德教育课程,构建道德教育的立体网络,注意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