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4月,我参加江苏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期间,私下从淮阴市(现淮安市)朋友那里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沭阳县沂涛乡少数农民定期集会,演唱自己编写的反“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说唱鼓词,鼓词内容有矛头直指乡村干部吃喝挥霍和贪污腐败的这样四句独白:“长的是鳝鱼扁的是鳖,干部个个都爱吃,口口都吃农民肉,个个都喝农民血”;若一个村的干部到老百姓门上收提留款,农民便聚集其他村村民前来声援助威,有组织地开展“抗上交”。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吃惊地思忖着这样一个问题:莫非农民真的要“造反”了?我决定作实地调查,把这个问题弄个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2.
汉 字中的省略词“等”字 ,实在是个奇妙的发明。如果没有这个“等”字 ,凡记者作文都要“一一道来” ,巨细无遗 ,那不知要虚耗自己多少笔墨 ,浪费别人多少时间。但也有用得不妥的 ,就是该“等”时不“等” ,不该“等”时乱“等”。该“等”不“等” ,主要见之于会议报道的出席人员名单。有些并非十分重要的会议 ,与会者名单也是长长一大串 ,赵钱孙李 ,无一遗漏 ,读者读不到一半已经不耐烦 ,但后面还有周吴陈王哩!不该“等”的乱“等” ,也有。如有一则消息《中国诞生3·15标志》报道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日正式推出《3·15标志》…  相似文献   

3.
信访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倾听人民群众心声,为普通百姓排忧解难的途径。只要留心观察,人们很容易在自己的视线中发现这样的上访者:他(她)往往用纸或布写着一个大大的“冤”字举在手里,带着大包、小包,甚至铺盖和锅碗瓢盆,常年出现在当地、省城及首都的信访办、法院、检察院、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门前。他(她)们要讨说法,要搏一口气;他(她)们要诉冤情,要惩真凶;他(她)们要求赔偿,要求享受“应有的待遇”。有的是真有冤情,合法权益真的受到侵害;有的是期望过高,或不懂法律,真的无理;也有的则是胡搅蛮缠…  相似文献   

4.
"烤食"文明     
“啊!”——一声尖叫。这是我的一位同事把这幅照片拿给他女儿看时得到的反应。要是把照片也像电影一样分级的话,《非洲某部落猎食野生动物》这幅照片,肯定会被判“少儿不宜”。是啊,这样恐怖、血腥的场面,即使我们成年人看了,也会心里发抖。从事新闻摄影多年,我从没见过这样令人心悸的场景,真的不忍卒读。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说过“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他的九字金言强调了艺术的个性“我”是艺术的主心骨 作为介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一漫画,更要突出一个“我”字“漫画要有我”,窃以为须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要有自己的思想。丰子恺先生说过:“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这个“意义”就是要具有一种思想:漫画家华君武更是直言不讳:“漫画的思想性就是一种政治倾向,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华老还指出:“齐白石的作品,大家为什么喜欢?因为他有思想。”德国的威廉 布什所以能成为漫画大家,他就是一个“善于捕捉瞬间表情,展示性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种很荒诞的感觉,《双层大巴为何从宜昌出走银川》一文见报后,我突然想到了《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故事:一个皇帝在街上赤身裸体地招摇过市,大伙却一个劲地喊:“这个皇帝的衣服真漂亮啊!”还是一个小孩子讲出了真话:“他什么也没穿!”可笑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童话故事却一再地在上演.作为一名党报记者,难道我们真的连一个小孩子都不如?  相似文献   

7.
“吗”和“嘛”不能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发现报纸和刊物上,不少把“吗”和“嘛”字用错,以致使语意颠倒。“吗”和“嘛”都是语助词,但用法不一样。“嘛”字的用法是:(一)表示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有意见就提嘛!”“这也不能怪他,头一回做嘛!”(二)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如:“这样很好嘛!”“这样不好嘛!”(三)表示  相似文献   

8.
2月17日,笔者从央视十二套“中国法治报道”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规则监管均为真空“个性纹身”隐患重重》。新闻报道了我国文身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一条有较强服务性和针对性的社会新闻。但新闻字幕中屡屡打出的“纹身”两字却颇为  相似文献   

9.
工人日报2005年10月9日《北京有一个温暖的家》一文,第一段第四行“首善之都”一词,从字面意思理解语意重复。经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工具书,发现它们里面都没有“首善之都”这样的说法。《辞海》对“首善”的解释为:《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此称京师为首善之区《。现代汉语词不达意典》中“首善之区”词条的解释是“首都”之意。显然,文中“首善之都”是误用,正确的用法应是“首善之区”,这里的“区”,不是行政区划的某个区,而是指“地域”、“…  相似文献   

10.
刚才上网浏览了一下本报的电子版面,有两篇文章,绝对让人HIGH翻天。和我一起来德国的程绩同学,在前往波多尔斯基家进行采访之后,拖着两天只睡了5小时的身躯,写出了一篇铿锵有力的采访手记——《我“真的”是这样采访到“波爸波妈”的》。而留在后方坚守的“球霸”老关,也以一版  相似文献   

11.
殿杰 《新闻三昧》2006,(3):56-56
有什么克服差错的办法吗?有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体会,总结了防止错误的“六字诀”,即:疑、查、核、问、辨、记。疑。对稿件中的提法、字词用法,敢于心存怀疑:“对吗?有根据吗?”古人云:“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凡有疑问、疑点就应盯住不放,反复琢磨、推敲。诸如:文理是否畅通?时间、数字是否准确?成语、用典是否得当?标点使用是否准确?国名、地名、译名都要订正,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一位编辑发现稿中有这样一句话:“全国劳动模范进卯”,编辑对“进”字产生怀疑:“难道还有姓进的?”经与同事切磋,断定此人可能姓“范”。后经核实,果然…  相似文献   

12.
在南京新街口一个报摊,一位知识阶层模样的中年人,手指着一份报纸,向卖报人发泄不满和愤慨:“看看,又都是些‘某’字,新闻里都是‘某’字,还要记者干什么?让记者都下岗去吧!”人民网的评论问道:人物、时间、地点,这些新闻要素都以“某”字代替,这样的玩意儿还配称新闻吗?  相似文献   

13.
慎用"最"字     
古代历史学者记事论人,讲究的是措辞严格而有分寸,所谓“一字褒贬”指的就是这一类。 在撰写人物传记时,评价人物的思想、言论、事功、成就,有一个字是千万不能滥用的,这个字就是“最”字。因为一旦“最”字用得不恰当,结果不是溢美,就是失真,而无论溢美还是失真,都是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编采业务》登载的《敏感的标点》一文,值得一读。编辑工作无小事,绝非危言耸听。报纸上的差错(技术性的、政治性的),哪怕是一个标点的差错,有时候也能酿成重大的政治性差错,造成难以挽回的政治影响,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杜绝报纸版面上的差错,别无捷径可走。惟一的办法只能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仔细、仔细、再仔细,死死盯着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不单是用“眼”看,而且用“心”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有一种认死理的较真劲)。如若我们真的这样做了,不敢说一切差错都能…  相似文献   

15.
人才辈出、星光灿烂的“发光体”每天都被竞争激烈的新闻媒体所关注,近日有颗“神童星”和“影视星”就俨然成了记者“抢新闻”的追逐目标。所谓的“神童星”是只受过一个月的正规教育、14岁就考上北大研究生的王大可;“影视星”则是身患晚期肝癌刚刚做完了肝移植手术的著名演员傅彪。如果说新闻人物是拿来被“炒”的话,二位就分明是被“炒”得煳锅的“猎物”。据9月7日《城市快报》报道,当记者向刚刚结束体检的王大可表明身份、希望能跟他聊几句时,没有任何先兆,大可竟然撒腿就跑。记者穷追不舍经过多时守候,傍晚终于在大可的寝室见到了王大可和他的父亲。警惕性极高的大可一见有陌生人进来,就立刻躲进寝室内的卫生间。直到采访结束,大可始终不肯出来,并在洗手间里大声喊道:“我每天要学11个小时,很辛苦,你们不要再来找我了!”情绪很激动,其父也表示:“这是最后一次接受采访。”而此前的另一家媒体报道,也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当记者敲他的宿舍门时,他问:“谁呀?”然后打开一条门缝,经过交涉得到他的允许才能进入他的宿舍。王大可并非“呆子”还是个孩子,他有资本和能力“撒腿就跑”,但与其相比,病情暴发得异常突然的傅彪就“跑”不动了。据报道他的父母因年老体弱早于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过年都喜欢在自家门窗上贴上吉利画和字,我小时看见人们在门窗上贴“福”字都是正着贴的,现在时兴倒着贴。我向人请教他们为什么倒着贴,答曰:“现在人家都这样贴,意思是福到了。”我挺纳闷,那不明明是把“福”像倒脏水一样倒掉了,或是把“福”打倒了吗?这不等于说一个好朋友到你家来,正着走不行,非要倒过来头朝下、脚朝上,用两只手走路才能进你的家门吗?这可能吗?这样,你虽心想吉利,实际却是大不吉利呀!这件事很小,但是它却反映了我们有的人在思维上的误区。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糊里糊涂听从一些歪理去做一些…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 ,我国书报刊发行界有这样一个共识 :发行是靠“关系”吃饭的。会“搞关系”成了发行从业人员是否合格的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关系就是生产力”一度成为发行界的一种主流观点。  1 “关系学”形成的历史原因我国“关系学”现象的形成 ,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 :(1)传统的中国文化 ,是“关系学”赖以生存的土壤这里的传统中国文化主要指“酒文化”。“一杯酒一万码洋”、“一杯酒一万订数”的说法甚至做法曾流行一时。对于业务人员来说 ,酒就是打开人际关系大门的金钥匙 ,大部分的业务关系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长短浅说     
我在与爱好写小说的同志接触中,不少人说:“千儿八百字的作品写起来没意思。”其理由是:篇幅太小,内容装不了多少,情节也展不开,更谈不上刻划人物,描写景物了。还有的说短的没份量,读者读了没印象。在我接触到的稿件中也发现,不少作者虽然在作品的题尾注上“小小说”、“微型小说”之类的说明,但百分之九十九的作品都在三、四千字以上,也可能是上述原因吧!写短的真的没意思和没有份量吗?我看不尽然。鲁迅先生的小说有许多是千二八百字的。如他的名著《一件小事》,只有一千一百  相似文献   

19.
"做"字小议     
眼下,各出版社都在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笔者认为,关键在一个“做”字。做什么:在发展规划中,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已经确立。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构筑以出版产业为主、相关资源开发为辅、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工程”,就是要做好做强。怎么做:在发展规划中,都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笔者认为,有两条很重要:一是继续占领和积极开拓具有市场占有优势、具有市场前景、具有自身特色的出版主业领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稳妥地拓宽经营范围,有选择地开发风险(下转第61页)(上接第59页)小、把握大的相近、相关专业项目。要集中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一、动词是个“好东西” 诗仙李白有首名诗《望庐山瀑布》,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生”字,写活了香炉峰,也隐隐地表现出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之景象;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泼洒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饱含了诗人多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而一个“落”字,又一“落”千钧,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汉语动词就是这样富有表现力,富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