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尤其是课外阅读,从本质上说,应该是愉悦身心、增长智慧、陶冶性情的一种行为,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互动.是不应该受到阅读本身之外的一些东西所羁绊的。试想,当你拿到心仪的一本书或一篇章,沉醉其中,要么被中描绘的风土人情所陶醉,要么被曲折的人物命运所牵绊,正在你心甜意洽之时,忽然一个声音在耳旁响起:“要记着边读边记。”此时,你心中会是怎样的滋味?恐怕读书时所有的情趣都被吓跑了.再也回不到书中所描绘的那种情景中了吧。在平时的教学中,当你让学生读一篇他喜欢的章,同时后面跟一句“读过后写一篇读后感”时,观察学生的表情,你就知道学生是不是也喜欢了。  相似文献   

2.
在课外阅读中,有的老师要求学生边读边记以下内容:书名、作、出版社、出版日期、写作背景、中大意、优美词句、仿写、读书随想,等等,并要求学生在篇数与字数上达到一定要求。如此繁琐,这哪里是在做读书笔记,分明是在搞填空练习!把学生读没读书与写没写笔记画上等号,这似乎有了“抓手”,似乎有了“计量单位”,岂不知这其实是对学生读书热情的挫伤,对学生读书志趣与习惯的戕害!学生搞定这些“豪华版”的读书笔记用去的时间,恰恰是读书要用到的最宝贵的时间,因此我并不支持学生在读书时边读边记。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课堂上,学生读书声确实没有断过。但如果设身处地地对全体学生的“读”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你会发现许多学生的“读”不过关,主要表现有:一是读书声音小,二是读书时胆怯,三是附和型读书较多,四是大声读课外读物甚少,五是大声读自己作更少。由此可以看出“读”的教学应该全面改革。笔认为,应该让全体学生大声读起来。  相似文献   

4.
当你走进这所农村中学,你首先就被教学楼主体上的几个醒目红色大字所吸引——“习惯决定命运!”带着新奇之感走进校园,便会为无处不有、丰富深刻的种种标语而驻足,楼梯道、走廊上、教室内、教室门、食堂里、寝室里、教师办公室等,都有迎面而来、直击视野的经典语言出现,让你心灵大为触动。怎么想到了校园标语?校园标语是一种校园文化建设的普遍使用,使用它并非什么独创,但是它的使用之初是缘于对当地学生读书兴趣不高的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方式。该校地处边远农村,身处闭塞又贫困之地的人们大多是得过且过,小富即安,对孩子读书要求很低,只…  相似文献   

5.
北宋教育家程颢曾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当你走进这些灵动的文字,品读着这些意味深长的佳作,顿使你感到书香沁人心脾,涤荡心灵,充溢大脑,从而心灵得以净化,头脑更加敏锐。所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把培养学生热爱读书,把他们带入书海,品读精美文字为己任。  相似文献   

6.
《宁夏教育》2013,(4):42-42
当中国人在电视镜头前被不断追问“你幸福吗”的问题时,当国内一些城市不断公布幸福指数时,有人说,其实最应该吲答“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是中国正在读书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朗读的“火”?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得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这种“整个心灵的感受”,这种“真实的内心激动”,就是朗读的“火”。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淀语感的重要前提,指导朗读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艺术,也是语文课堂最亮丽的风景线。于永正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善于点燃朗读的“火”,让朗读“火”起来,让童心“火”起来,使学生敢读想读乐读会读,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使朗朗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  相似文献   

8.
朋友     
朋友是书,荡涤心灵;朋友是琴,陶冶心灵;朋友是花,装点心灵;朋友是鸟,放飞心灵。“书”友读书者以书为友。因为书总是鼓励人,安慰人,帮助人。当你历尽艰辛,要放弃什么时,书便是挚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你重树自信;当你尝尽了成功的甜头,要沾沾自喜时,书便是挚友,《傲慢与偏见》将教会你像智者般谦和;当你的善良被人一次次否决,你要改变时,《简·爱》的伟大人格会让你明白爱的意义。你的挚友——书,会让你真切地体会到,心灵,应该像清泉般纯洁,胸怀,应该像海洋般博大,信仰,应该像玉石般坚贞……书——你的挚友,会伴你跨过一片片荆棘之地,会…  相似文献   

9.
语文,难道真的是整天的题海战术,一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作文?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到生活中寻找。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优美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  相似文献   

10.
《窃读记》这篇课文细腻生动地描绘“窃读”的百般滋味和复杂心境,这也是此篇课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身受感染,让一个清新纯朴、酷爱读书、痴迷忘我的女孩浮现在学生眼前,是我在备课时考虑最多的问题。在多次解读文本、阅读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之后,我确定课文的中心点,即“急忙打开书,一页,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作文     
不少同学读了很多课外书,可写作文时仍很犯愁,拿到作文题,想了好半天仍然觉得没啥可写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读书是写作文的基础。读书多是好事,但也不能一味贪多,或“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只注意故事情节,眼睛盯在“热闹”处,喊几声“好”就完了,这样做对提高你的作文水平是没有什么帮助的。那么,怎样读书呢?读书要仔细,当你拿到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时,一定要精读,一字一句地读。不仅要记住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还要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故事情节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为了表达这种感情是怎样详略得当地选择新鲜、典型、生动…  相似文献   

12.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心灵需要抚慰的时候,置身书的天地无疑是一种放松与休息。读书是快乐的,让心灵在书中憩息吧,因为——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  相似文献   

13.
一、师生共同进入学习情境1 鼓励学生参与板书教师询问 :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请一名代表 ,把课题写在黑板上。2 激励学生积极读书教师导语 :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 ,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 ,你就站起来读。读后 ,可以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二、了解“认知起点” ,据实施教1 直接了解 ,开门见山教师设问 :学这篇课文前 ,有谁知道“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2 设计情境 ,展现已知教师出示 :作战图和人物画像。启发学生 :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  相似文献   

14.
《山雨》这篇课文如诗般优美抒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林雨景图,是一篇对儿童进行语文综合训练十分难得的佳作。教学时可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情朗读,读中悟情——班级交流”这一教学思路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诵读,精思,感受,充分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人情人景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特定语境读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应当指涉及人的心灵,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应该具备价值引导的功能,是享受情趣的一种本能方式。英国作家毛姆断言:"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只要你们能真正享受这些书,它们将使你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而圆满,使你感觉到更加快乐。"本文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享受阅读,如何教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培根说:“读书足以恰静,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然而有相当部分学生读书非常被动,缺乏阅读兴趣,除课本外不愿读其他书或是只读与考试有关的书。阅读应该是一件愉悦心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乐事,不能让学生为了阅读而阅读,应该让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7.
网友黑咖啡说,教育,有时是一种美丽的欺骗。细细琢磨,教学中还真不可缺少“欺骗”。特级教师顾维平执教《莫高窟》一文,在指导学生读“莫高窟还藏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句时,一学生语调平平,顾老师眉头微皱,追问:“有多少平方米的壁画,我刚才没有听清楚,能再读一遍吗?”学生马上将“四万五千多”重重地读了出来。顾老师立即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你读得真好,壁画的面积真大。”课后,高林生老师点评道:“学生读得很清楚,只是有点平,我在台下都听见了,台上的顾老师真的没听见吗?这是顾老师的一个小花招,她在指导学生读书呢!”上…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丹东市六纬路小学是一所拥有40余年历史的名校。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推进养成教育,提高人才素质”为办学目标,把读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全面营造“书香校园”,增强人文底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美化心灵。一、提高认识,唤起心灵的需要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读书水平。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读书习惯的培养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以“读”促教,以“读”协教,以“读”助教。1、多方推进,培养一支爱读书的…  相似文献   

19.
大文豪林语堂先生从读书中品出了这样一个哲理:“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民族英雄郑成功也有名联曰:“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这些至理名言通俗地告诉我们:读书是熟知增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人生一大乐趣。可是,而今的初中学生读书大都没有进入境界,更没有体味到愉悦身心的乐趣。君不见,好些初中学生,甚至初三年级的学生,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报刊杂志,读不出句读,读不出感情,甚至结结巴巴者大有人在,这是现状之一。现状二,读了一篇文章,其主题其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不要用“嘴”伤害学生,当你不尊重学生时,学生也就有了不尊重你的理由。早晨,气温非常低,听天气预报说已是零下5度。早自习时,一个教室门前却站了几个学生在挨冻。我猜想,这几个同学要么没背下英语课文,要么没完成作业,要么早读时“交头接耳”……反正是犯了错误,让教师送进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