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强 《兰台世界》2005,(9):126-126
中文“历史”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何时成为常用名词?葛懋春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认为,“历史”一词出于清末;梁宗强编著的《中国历史之最》一书认为,1903年“史学”课更名为“历史”课,这是我国最早出现“历史”一词,并且可能是从日本传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首部中国新闻史学史———徐培汀著的《新闻史学史卷》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 ,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赞助出版。本书也是童兵教授等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分卷本 ,全书约近五十万字。《新闻史学史卷》分滥觞期(713~1815)中国古代新闻史学研究 ;初创期(1815~1919)中国近代新闻史学研究 ;成长期(1919~1949)中国现代新闻史学研究和曲折期(1949~1978年)中国当代新闻史学研究及繁荣期(1979~1999年)…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倾力打造的“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在2005年出版111个品种的基础上,集团此次又推出54种新书,使得丛书的品种累计达到了165种。丛书的几大板块——“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和“开放人文”继续充实与积累,逐渐形成规模。此次出版的“世纪文库”集中了一批国学精粹,《文心雕龙札记》、《词学通论》、《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唐诗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代史》、《当代中国史学》、《中国史学史》等,涉及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诸多学科,其中还有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和法兰…  相似文献   

4.
朱奕 《中国图书评论》2023,(11):104-109
《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是于2022年11月出版的图书,其作者马勇先生所撰写的核心理念在于对史学的再次梳理,探寻一条对于史学的传统启发之路。图书一共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对“老辈史家的经验”的文章整理,其二是“我的史学研究”的梳理和展现。纸张背后所探讨的是对历史学的还原与逻辑一致的观点,是基于传统史学的背景与发展,去阐述中国史学背后的真实烙印,是去开拓中国史学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自成书流传后历代均有学者进行研究。有清一代则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综合评价了清人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对《史记》史学价值的肯定”、“对《史记》文学价值之再发掘”、“《史记》编纂学研究的成就”、“《史记》考证方面的成就”及“《史记》版本研究的成就”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元代虽创下了“北迄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的辽阔疆域,但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身份,统治的残暴,享国的浅短,使人不免有元代缺少史学的感叹,尤其于史学思想,有认为“没有作出什么新的贡献”(高国抗:《中国古代史学史概要》,广东高教出版社1985年版,322页);有认为“多流于烦琐,提不出什么新意来”(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76页);甚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围绕南京栖霞山发现的一幅“飞天”壁画,两家媒体在报道中唱开了“对台戏”。《××晚报》说《中国发现“东敦煌”》,《××日报》则称《专家质疑“东敦煌”之说》;《××晚报》称《国际学者盛赞“东敦煌”》,《××日报》马上来个《考古报道莫炒作》;《××晚报》紧接着以《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应妄自菲薄——专家细释“东敦煌”》、《“东敦煌”为何长期遭冷落》“辟谣”和反诘……一时间,关于“东敦煌”的“争论”变成  相似文献   

8.
著名华裔史学家何炳棣先生的《中国会馆史论》是其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学贯中西,不仅具有扎实的传统考据根底,而且对西方治史的方法相当了解.《中国会馆史论》借鉴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以及用西方史学理论挑战传统史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史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中国会馆史论》中的诸多治史方法,对今天的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图书评论》杂志1993年第6期的“期刊评介”栏目发表了周维强先生撰写的《对历史的敬意——1992年度〈史学史研究〉读后》一文。作者把握住“对历史的敬意”这一主题,对《史学史研究》杂志作了入情入理的评述。 多年以来,《史学史研究》杂志的编者也曾耳闻目睹过国内外同行对刊物的反映和评论,但如此有系统的公开评论,尚属少见,因而引起了编者的极大兴趣。 在常人看来,学术性研究往往是与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联系在一起的,学术殿堂也会使人敬而远之。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商品大潮的直接冲击所产生的在价值判断上的某种  相似文献   

10.
谈中国近代新闻史,不能不谈《大公报》;说起《大公报》,不能不谈它的“四不方针”。《大公报》是英敛之在1902年创办的,报名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之意,以“开风气,牖民智”为宗旨,创刊之初即以直言敢谏而著称,由此开创了中国民营报刊自由主义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值得欣慰的是,最近,黄山书社出版了吴怀祺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多少改变了这种状况。吴怀祺教授多年来一直潜心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1992年就出版了《宋代史学思想史》, 1996年又出版了《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12.
丁进军 《历史档案》2005,(3):135-136
由《民国档案》杂志社和杭州师范学院近代史所共同主办的“档案与抗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民国档案》创刊20周年纪念座谈会”于6月16日至19日在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杂志社、《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社、《史学月刊》杂志社、  相似文献   

13.
《史通》是中国及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它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对我国古代文献学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贡献。该文重点探讨《史通》在“六经皆史”方面的开创性意义,以及其在文献目录分类、史注分类及文献考证辨伪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4.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亮相詝》茅海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苦命天子》是一部用通俗笔法写就的历史著作,但其史学价值并不因此而稍减,作品展现了作者对近代史的一贯思索和研究。杨奎松先生就说过该书“其通俗性不亚于读一部历史小说.其学术性更不亚于他的其他历史学专著”。作者自己也坦言是抱着写一部“既有品位而又好看的学术著作”的初衷,以期“条理自己的思想”,像拼贴画一般,“敞开来说说,读者也不妨随便看看”。(导言)  相似文献   

15.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资料里,保存着一本名叫《中国通史简编》的书。这本书由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著,是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史学巨著,与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堪称“姊妹篇”,又与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吕振羽所著《简明中国通史》并称“五朵金花”,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16.
以史为鉴和实事求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论”栏目中发表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的文章,他对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中几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及治学态度作了专题阐述。文章指出,广播电视史学属于基础性研究,要从历史的发展轨迹中探索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文章的题目是《以史为鉴和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7.
侯外庐先生的治学之道是代表着中国当代史学、哲学史研究方向的。他在《韧的追求》这部书的“序言”中说:“我半生所为,着力严肃评判古人,深知史学的美,只有‘朴’、‘实’二字。”这“朴”、“实”二字看似平淡,可其中的深刻蕴含是发人深思的。所谓“朴”、“实”者,  相似文献   

18.
刘军 《大观周刊》2012,(21):173-174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这一体例遂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正统.沿用两下多年.同时“纪传体”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史传”传统与“诗文”传统并举,成为贯穿中国文学史的一条红线。所以,“纪传体”兼具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它独特的形式是理解史记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清代方志学理论贡献最大者,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与刘知儿的《史通》,并称中国史学理论史上的“双璧”,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集中在《文史通义》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五期刊出周伟先生《由新“青岛版”(毛泽东自传)所引发的三个问题》:一、“《毛泽东自传》与《西行漫记》孰先孰后”;二、“《毛泽东自传》有无英文单行本”:三、有无“新建版”的《毛泽东自传》及毕正其人。他认为,青岛版的“代序”有“重大作用”。“尤其是所附《<毛泽东自传>的问世与版本之研究》一文,搞清了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