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基础。对学习数学而言,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数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  相似文献   

2.
所谓兴趣,在心理学上指的是我们力求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学习上,兴趣表现为对某一学科、某类书籍、某种活动的特殊喜爱。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伴随积极情感的一种需要形式。从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多种形式的刺激、不断变化的方式、丰富多彩的活动,都会不断地让他们保持新鲜感。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基础.对学习数学而言,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数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以便促进数学教学.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所谓兴趣,在心理学上指的是我们力求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学习上,兴趣表现为对某一学科、某类书籍、某种活动的特殊喜爱.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伴随积极情感的一种需要形式.从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多种形式的刺激、不断变化的方式、丰富多彩的活动,都会不断地让他们保持新鲜感.  相似文献   

5.
裴俊彪 《新疆教育》2012,(20):69-69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在引导孩子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由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中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它是事业的开端、成才的起点、克服困难的动力。可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浅析在手风琴演奏技能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解释,“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映。因此,“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应该调动一切  相似文献   

8.
王月琴 《生活教育》2012,(12):57-59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情绪的反应,它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小学生学习作文,很大程度上是从兴趣出发。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地思考,乐于参与到作文的教学活动中去,想象力也会不断丰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兴趣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从形成兴趣、激发兴趣、巩固兴趣、升华兴趣四个方面,讲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利用其直观性、可重复性和针对性对听障儿童进行多方位的语言训练。多媒体课件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图、文、声以及动画,不仅调动了听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补偿其听觉缺陷,提高了聋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表现出注意的倾向,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能在活动中,坚持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因材施教,合理地利用教材,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  相似文献   

12.
魏卿 《教育导刊》2006,(4):14-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为儿童提供一种动力,促使他们的活动顺利、高效地展开。但是,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兴趣被泛化了、被误读了,所形成的只是兴趣幻想,而非真正属于儿童的兴趣。因此,真正理解“兴趣”的内涵是消除这些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注重儿童兴趣、培养儿童兴趣的关键。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一、兴趣内涵解析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这意味着,兴趣的实施者就是儿童自己,而兴趣就是儿童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具有某种积极的反应。兴趣源自于儿童,兴趣是儿童的兴趣,儿童是兴趣的主人。诚如杜威所说,兴趣的…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  相似文献   

15.
张顺利 《新疆教育》2012,(22):29-29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兴趣是指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兴趣具有选择性、趋向性的特征。从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特征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雄主义意向以及好奇心理,对过去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都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条件。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以下是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趋向。兴趣来源于好奇、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凡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研究它,占有它,从而获得有关方面的知识、技能,并使某种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名著的良好习惯,唯有激发出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主阵地。唯有让名著阅读课堂活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从而将这种兴趣延伸到课外。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生的兴趣是指小学生力求接近、探究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态度和倾向。培根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快乐则是知识的萌芽。"可见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明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获得知识、开扩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兴趣是一种兴奋剂,能使人乐此不疲。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仅就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对学习《心理学》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初浅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