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集体备课的开展,真正把教师从繁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由过去的“劳苦型”到“创新型”的转变。使备课真正做到了“备”而不是以前的“写”,更注重了“研”与“探”,浓厚了教研氛围,增加了学术气息。以下是我在集体备课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及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2.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有的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统一目的、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教具等,完全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和机械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集体备课反倒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一“、集体备课”的几种误区1.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教学魅力的活动。因此,不能让集体备课替代教师个人备课,更不能机械地套用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母案。预设教学方案需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以适应本班学生,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如果教师不加修改,生硬照搬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教学预案,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应该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每个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情况以及集体讨论时的感悟,对已形成的教案做必要的修改,然后施教。在组内集体交流后,提倡进行块状设计,预设环节与轮廓,...  相似文献   

3.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将教师的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的智慧优势,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在,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集体备课。然而,在推行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那就是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教师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鸡肋”。  相似文献   

4.
备课管理改进:让教师从“个性张扬”到“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体备课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科学高效之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备课,实事求是地调整管理制度和操作要求,使集体备课从形式走向实质,从工作应急变为方法指导,继而深化为问题研究,引导教师将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有机结合,有思考地参与“四度调整”,学会深度的教学设计,实现从“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备课”的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赵密 《吉林教育》2007,(1):40-41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而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个体在研究、交流、互动中,产生思想碰撞,进发灵感的“火花”.进而使教师个体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形成最佳备课方案。但是,长期以来.在集体备课实施的过程中,科学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一直制约着集体备课质量。为此,我县在集体备课工作中,提出了“五步”备课模式。这一备课模式的实施,使集体备课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使我县中小学集体备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益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程磊 《现代语文》2010,(6):143-144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鉴于此,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然而集体备课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奇怪的现象:经过集体备课,不同教师上同一教材,竟然出现一样的导入新课,一样的质疑讨论……难道集体备课就应该让教学过程“如出一辙”吗?  相似文献   

7.
集体备课有利于分享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集体备课不能完全代替个人备课。从实际效果来看,集体备课之后还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即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反思后用于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既分享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特色。集体备课后的“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8.
策划人语“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树从泥土里吸收养料,人从群众中获取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诸如此类的谚语表明,互助能激发、点亮彼此的智慧,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体。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备课也是如此。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形成同伴互助氛围,彼此点亮对方智慧之光,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措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都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放眼校园,集体备课俨然已经成为校本教研中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因为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或因为学校缺乏科学管理,或因为教师对集体备课方法没有掌握,本应“资源共享、智慧碰撞、互利共赢”的集体备课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成了个别教师的舞台,一些教师集体备课时出工不出力;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成了大家相互拷贝应付检查的范本;在一起美其名日为集体备课成果……一人一课“分工”的教案最后拼凑……集体备课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纯粹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如何让集体备课返璞归真,真正发挥其优势,点亮群体教师的智慧之光,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助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严卫林 《中国教师》2006,(10):28-29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老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这不得不让人疑窦顿生,难道集体备课就非得“如出一辙”?难道“集体智慧”下就不能有再创造?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便于教师“共同富裕”;集体备课后形成的“共同结晶”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更是…  相似文献   

10.
苏瑜 《辽宁教育》2013,(7):65-66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集体备课逐渐失去了它的本质,教师备课能力也在减退:“下载一份教案,复印给大家”“你的发给我,我的发给你”“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那么,我们要不要集体备课?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如何让集体备课回归本质?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益民 《江西教育》2010,(11):14-14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将教师的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的智慧优势,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一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就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教师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鸡肋”。如,备课目的是应付检查。学校之所以进行集体备课是迫于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因而对集体备课认识不到位,准备也仓促。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不少学校都提倡集体备课,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学校教师由于认识不够导致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化、教条化的现象。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历,要想真正做好集体备课.不妨从“三心”做起。  相似文献   

13.
王登班 《师道》2009,(7):88-91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进行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从而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了使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大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依然流于形式,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相反却成了教师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鸡肋”。其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校每周进行的一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大都是这样安排的:中心发言人发言——备课组老师讨论——形成共案——打印发放人手一份——结合本班实际使用共案——撰写教学反思。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各校真正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实在不敢恭维。“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已阻碍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应付检查式”的集体备课已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集体备课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究其“落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外因,一是没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从小学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看,各校利用每周的一天晚办公时间进行活动(一个小时,除去教…  相似文献   

15.
<正>每所学校都十分重视集体备课的开展,特别是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解读国家的“双减”政策?如何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如何让“双减”走深走实?对这些“双减”的关键性问题,很多教师都需要较长时间去探索。有效的集体备课对教师在探索过程中,可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6.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相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集体备课中应注意三点。一、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不应是求同。而应是求异传统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是求同。学校对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进度、统一练习。  相似文献   

17.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相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集体备课中应注意三点。一、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不应是求同。而应是求异传统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是求同。学校对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进度、统一练习。  相似文献   

18.
游积喜 《文教资料》2006,(3):175-176
新一轮课改实施三年来,不少学校为了保证课改的顺利推进,在强化教师学习培训工作的同时,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解读新教材,设计新课程,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合作互动的平台,但教师认识和学校管理方面的不利因素影响了集体备课的效率和质量。怎样才能提高集体备课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呢?笔者认为在加强集体备课管理的过程中,应着力抓好以下五“点”。一、紧扣集体备课的关键点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集中教师的群体智慧,解决怎样“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备课方式。集体备课在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在教师的校本培训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备课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个性化备课的缺失等等。因此,在当前,我们仍然有必要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集体备课赢得了许多教师的青睐。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集体备课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体备课前个体钻研的时间难以保证、集体备课中教案修改的创新成分较少、集体备课后的反思交流针对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学校精心做好集体备课管理的”加减法”。着力落实集体备课的精神和要义,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