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民参政会从1938年成立到1948年结束,共召开四届十三次会议,其中在抗日战争中召开了十一次会议。国民参政会的召开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党派的积极争取下实现的。参政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成立的一个由各党派参加的政治机关,在成立之初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到后期却变成了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宣传内战破坏团结的御用工具。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不仅是革命时期中共实力壮大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共形象得到正面提升的关键阶段。国民参政会作为战时中国各党派团结御侮之象征,国内政治风向演化之坐标,也是中共在大后方公开活动及形塑自身政治形象的重要舞台。中共在国民参政会成立及运转过程中,形塑了团结抗日的支持与合作者、反对投降与分裂的抗争者、民主政治与发展的引领者等多重形象。透视国民参政会与中共在大后方形象变迁的关联,为理解战时中共战略政略演变及中共何以壮大提供了一面参考棱镜。  相似文献   

3.
林森是国民党元老之一,自1931年12月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直至1943年8月逝世。在他参加的国务活动中,出席国民参政会并发表训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林森身为国民参政会的倡导者之一,早在1932年他就力主召开国民参政会。1938年他在武汉主持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促使通过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同年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这一条例;林森作为国民参政会的积极引导者,曾多次亲临会场致开幕训词。他关于国民参政会的历次讲话明确指出了国民参政会的性质、任务与工作方法,其特点是高举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旗帜、对抗日战争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强调团结抗日、具有世界战略眼光。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包容了各抗日党派的代表,在林森关于国民参政会的历次讲话中找不到任何公开指责、批评共产党的言辞,由此也可看出他与此相关的一些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4.
国民参政会作为中国战时民主的象征,承载着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国民参政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美国"压力策略"的推动。文章以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大会为例,探讨抗战时期美国的"压力策略"对其的影响,由此对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1938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国民参政会。在国民参政会存在期间,傅斯年作为参政员和驻会委员,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政治信念的驱使,力图消除政治弊端,积极行使质询权,最终将劣迹斑斑的孔祥熙赶下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6.
一1946年1月10日至31日由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称旧政协),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共及其他抗日民主党派长期要求与推动的结果。抗战初期,中共及其他抗日党派为了抗日救国,就向当权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建议改革政治机构,实行民主政治,在真正的国民大会(以下简称国大)召开以前,召开各党派、各界参加的政治会议或党派会议,共商抗战建国大计。1941年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又提出了“设置各党派国事协议机关”的建议。但国民党政府总以扩大国民参  相似文献   

7.
国民参政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参政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王新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建立了国民参政会作为最高咨询机关。本文对国民参政会在抗战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国民参政会是全国团结抗战的产物在抗战初期,国民党虽然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但由于它推行的是一条片面抗...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参政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宪政的提案。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力推动下,全国性的宪政运动开展起来。国统区各界知识女性积极参加宪政运动,她们通过举办妇女座谈会、向国民参政会提交提案、召开集会,争取民主政治等形式,推动了宪政运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民政府创造民主气氛,进行民主抗战的体现。它的成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和抗战政策的变化,顺应了广大人民抗日的政治愿望,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民参政会成立不久便表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原本能作为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代表机构,却成为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一个无职无权的民意咨询机关。  相似文献   

10.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民政府创造民主气氛,进行民主抗战的体现。它的成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和抗战政策的变化,顺应了广大人民抗日的政治愿望,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民参政会成立不久便表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原本能作为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代表机构,却成为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一个无职无权的民意咨询机关。  相似文献   

11.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为了团结国内民众和各种政治力量而成立的一个具有象征性的准民意机关,国民参政会的成立为各种政治力量参与国家政治过程提供了一个平台,是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创新。但是由于国民参政会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其参政议政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答: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党为了巩固和扩大国内团结, 更进一步发展边区抗日民主的力量,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于1939年1月成立,至1946年曾先后召开过四次参议会大会。参议会是于1937年7月以后在边区普选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一届参议会在1939年1月15日召开,为时19天。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会上作了关于政府两年来的工作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会议制  相似文献   

13.
黄炎培积极参加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大会期间的各种组织,履行参政会闭会后作为参政会驻会委员会委员的各种权利,向参政会提出议案,为挽救国家民族危难而奔走呼号。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对这次会议的评价——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务实的大会。大会的各项议程和通过的各项决定,都充分体现了民主、团结、务实的精神,对全党今后的建设和各项工作,将是最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5.
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政党制度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一种具有非常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理论思维,与历史上的协商尝试有一定的联系.清末的谘议局和咨政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两党联席会议、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协商会议这些较有意义的协商尝试,都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共召开了第一、二、三届及第四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数额位居历届妇女参政人数之首,达20名之多。女参政员多为大学以上学历的中年女性,其中未婚女性占有很大比例,所从事的职业以教育和妇女工作为主。她们的提案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战争动员等各个方面,其中关于妇女问题的提案达25条之多,既有动员妇女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的提案,也有争取、维护妇女自身权利的提案。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日之间的国力悬殊决定了国民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治动员才能抵御日本入侵。扩大政治参与是政治动员的有效途径,国民参政会正是其因应抗战局势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的紧密合作使两党政治形象均得到积极提升;其后,由于国民党既无法满足各政治参与力量的愿景,又无法改变自身顽疾,使国民参政会在形塑国民党政治形象过程中的努力大打折扣,而中共在国民参政会提出的一系列诉求逐渐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其政治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国民参政会在国共两党形象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再次证明了在近代中国,执政者在面临权威与权力双重危机情况下进行变革的困局,也使中共革命胜利的意义更加彰显。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大规模入侵,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抵抗。抗战爆发后,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坚决起来抗日,而且民族资产阶级也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投入到抗日运动中来。抗战期间,民族资产阶级强烈呼吁全国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为了坚持团结抗日,他们要求国民党政府开放政权,实行民主政治。民族资产阶级所以能表现出如此进步的政治态度,除了他们本身  相似文献   

19.
国民参政会成立后,根据《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赋予参政员的权利,傅斯年向国民参政会提出了一些提案。提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关注民生,努力解决因抗战而形成的难民问题;竭力澄清内政,促成抗战的最终胜利;关注官僚腐败问题,揭露孔氏贪污;在其他方面也有提案提出。但傅斯年是一个历史学家,不是政治思想家,他在国民参政会中的提案只是出于他的亲身实践和感性反应,并无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国民参政会成立于抗战严峻时期的1938年7月,它既不是真正完全的民意机关,亦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然而,就其组成成份来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就其存在的时间看,从1938年7月直到抗战胜利结束。它成了抗战时期各抗日党派、抗日爱国人士直接联系的纽带。它在一定时期,曾对既没有共同纲领又没有组织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维护和巩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