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2月7日落幕,节目收官战收视率突破1.17%,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30%.节目的热播再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国人所认同和尊重的主流价值观,它是中华民族存续下去的思想基石. 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是跨媒介传播 文化的传承需要工具,媒介便是一种便利的工具,人们通过媒介沟通有无、表达观点,在这种分享当中,文化得以传续下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对于媒介的借助是必然的,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是在当今融媒体的环境下进行跨媒介的传播,以期增加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大众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是公众知情权获得的一种载体,同样媒介文化也是一种态度文化,它穿梭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意识形态中,不仅塑造着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观念,还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取向和对世界的认知。总之媒介文化把信息和态度凝聚成一个动力过程,将每个人裹挟在其中。因此媒介对积极的因素进行宣传和弘扬有利于社会和谐因素的生成,那么对消极性信息的舆论和传播机制如何建构才能更好的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3.
仝菲  周莹 《青年记者》2012,(17):17-18
对于媒介文化,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媒介文化,即通过大众传媒形成并起作用的一种亚文化系统,大致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原有的各种文化通过媒体来进行制作、加工、传播和交流而发生变化和发展,即原有文化的媒介化;二是指媒介本身及其传播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形态.这实际上就是文化视域媒介传播的一个既封闭而又开放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与建构国家形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一项为各国受众所瞩目的全球性媒介事件,是提升中国形象的良好契机。本文结合媒介定型理论,分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通过国际传播构建良好国家形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对如何进行北京奥运国际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众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是公众知情权获得的一种载体,同样媒介文化也是一种态度文化,它穿梭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意识形态中,不仅塑造着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观念,还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取向和对世界的认知。总之媒介文化把信息和态度凝聚成一个动力过程,将每个人裹挟在其中。因此媒介对积极的因素进行宣传和弘扬有利于社会和谐因素的生成,那么对消极性信息的舆论和传播机制如何建构才能更好的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7)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媒介对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建构与传播问题。现代性的一个主要表征是媒介技术的空前发达,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概念在当代已经部分地成为了现实。现代媒介传播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少数民族社区,这种影响力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深层次上也塑造和改变着少数民族社区群体认知外界以及自我认知的态度,重构了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空间。同时,通过媒介的表达和传播,少数民族社区在公众的视野里成为了镜像化的他者。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现代媒介对少数民族社区的影响是一种文化深层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何斌 《新闻记者》2008,(9):9-13
刘翔伤退北京奥运,鸟巢一声叹.愕然、震惊、伤感…… 中国社会因此产生的巨大反应.说明刘翔决不仅仅是-名体育明星,自雅典奥运会以来,刘翔已经成为-个符号,承载了太多诸如国家荣誉、中国未来的意识形态内容."所谓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迅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①,大众媒介通过自身的传播在符号意义的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刘翔作为-个符号包含的意义和大众媒介的报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媒与社会、文化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单波 《现代传播》2004,(1):10-16
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文化创造的历史 ,也是传播媒介的创造史和传播关系的发展史 ,在传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 ,人的创造性、反思性是永恒的“调适器”。在现代性视野里建构的传媒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 ,注重的是媒介资本的扩张 ,而不是媒介的均衡发展和信息的双向流动 ;追求的是媒介的权力 (power)及其对他种社会、文化的支配 ,而不是媒介的权利 (right)所包含的对等、互利、相互尊重传播主权、广泛的参与等价值观念 ;推行的是传播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单向流动与单一控制 ,而非在文化间的协商、沟通、理解的基础上的全球化传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媒介的影响 ,以及媒介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作用 ,均不是直线过程 ,而是要通过权力关系体系起作用。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现时代代表着三种发展观和三种力量 ,它们共存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框架内 ,它们之间的张力和搏击正是推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同时 ,也形成了建构媒介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关系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胡正强 《青年记者》2012,(11):16-18
媒介批评的欲望、动机虽然往往是因传播实践而激起,但支撑在其背后的则是人类传播活动漫长历史的整个过程.媒介批评作为一种精神性活动,其思维方式与新闻传播显然有所区别,透辟的理性解析和文化阐释无疑是其话语实践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20世纪90年代媒介批评学从西方引进大陆,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也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中国媒介批评的发生和开端自然也就成为其中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媒介,它不仅提供保存、展示、传播和建构社会记忆及历史文化的媒介技术,还通过定义当下与过去相遇的仪式和空间,超越了英尼斯所说的媒介在传播文明时的偏向,提供了一种时间性的空间.进入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以自身为媒介,在建构国家历史、加强公民身份认同、传播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  相似文献   

11.
On August 8, 2008, Beijing orchestrated a grand opening ceremony for the Twenty-Ninth Olympic Games. Ami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inexorable emergence as a superpower in the world, the ceremony provided a valuable glimpse into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and social circumstances. Employing public memory a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unravel this momentous spectacle, this essay argue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rected a new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historico-cultural invocations and reconfigurations of Chinese and global memories. Yet such rhetorical exploits also betray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intense pursuit of politico-ideological legitimacy in the globalizing world, which has increasingly been challenged by Chinese and global publics.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新闻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京奥运及其筹备期间前后的中国新闻对外开放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汶川地震、2008年两会报道和奥运报道境外记者的采访报道情况为个案,认为奥运新闻政策的开放及其对后奥运时期对外新闻政策的影响是中国新闻政策对外放松管制的表征之一,中国新闻政策对外开放的趋势是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后湖黄册库是明王朝专门用来贮藏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堪称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专门档案馆,但当明成祖迁都北京中央职能机构皆随驾北上之时,其却仍保留于原址未动。本文重点论述了其未随明中央政府迁往北京的原因,以期对今日的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08北京奥运将给我国图书馆带来变革性的影响,文章从展示中华文明,提供文化保障,开展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精神,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凡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36-42
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认为1928年9月北京图书馆参考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参考工作的诞生,而非目前我国学界普遍认为的清华学校图书馆为最早开始参考工作的图书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早期图书馆参考工作理论、我国最早参考工作产生于北京图书馆的原因以及北京图书馆作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图书馆和唯一的国家图书馆设立参考咨询机构所具有的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中,包含了许多中国古老的出版文化元素:汉字,笔、墨、纸,简册,活字印刷,卷轴等.一部中国出版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当代中国出版人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明、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1920年举办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学讲习会是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图书馆员职业教育活动。会议为发展图书馆教育就尽快组建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达成了共识,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开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加速了中国新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是新图书馆运动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会议催生了一批重要的图书馆学著作,对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自媒体涉华舆情现状、传播特征及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德宝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73-83,110,111
本文选取了10种国际自媒体形式,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国际自媒体涉华舆情现状及传播特征。通过研究,本文发现:近年,中国重大事件频发引发国际自媒体关注;自媒体对中国报道框架与传统媒体相比并无明显变化,涉华经济、文化、科技往往给予正面反应,而涉华政治、环境以及民族、宗教问题多负面反应。国际自媒体涉华内容并非自创,而以转载西方国际主流媒体为主;英美发达国家基本垄断国际自媒体上涉华信息流;发达国家受众形塑自媒体涉华舆论;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成为自媒体时代的舆论领袖;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针对国际自媒体涉华舆论引导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2008年新闻政策的变化主要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对传统媒体实行管理与开放并重的新闻政策;对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给予高度重视和扶持,同时适应国际社会对版权保护的要求,加强版权管理;保障外国媒体和记者采访自由和信息传播自由。  相似文献   

20.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have been regarded as vehicles for governments to use elite athletes to promote soft power agendas and build national cohesion. Adopting textual analysi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global sports events within a specific sociocultural context,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reportage of 2008 and 2012 Summer Olympics in four Hong Kong newspapers. All the news articles were probed to discern pervading themes regarding the Olympic champions as celebrities, and three discursive formations were identified: national heroes, rags-to-riches figures, and stars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The findings make visible both the instances that nurture the percep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Hong Kong media's alternative responses to the party-state's propaganda. Although the Olympics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articulating national pride and fostering national identity, the study also shows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patriotism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