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发散性思维理论的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得到了普遍重视.然而,科学的方法论从来是多元的,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对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辩证认识,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真正使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发散性思维是对某一问题,能沿着多种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重新组合面临的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导致问题的解决。由于发散性思维涉及到多侧面、多角度、多方案去研究知识的获得和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推测、想象、启发、创造等方法,可以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仅可以造就创造型人才,还可以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对少量习题进行全方位思考,使学生掌握方法,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作者在教学中利用典型习题,以期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下面谈…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训练与考查,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现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视,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形式主要有横向发散思维、纵向发散思维、侧向发散思维、逆向发散思维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要认真搞好物理知识的教学。发散性思维,实质上是对头脑中已有的信息、知识,进行重构、重组。所以,经验、知识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人们只能在已有的经验、知识可能提供…  相似文献   

4.
张惠良 《考试周刊》2012,(57):130-131
发散性思维是指在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使思考者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敏锐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从同一信息来源,利用已储存的知识,以探索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学生有意无意地纳入某种特定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在某种事物中更深一步地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它是创新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发散思维能产生众多创新性设想,从某些信息和知识中得出众多答案。逆向性思维所谓逆向性思维,就是同传…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课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获取基本课程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够使学生享受思维的快乐,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散性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对已知信息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视野广阔、寻求变异,对已和信息和现有思路进行扩散或转换形成各种新的信息和方法;在思维内容上具有求异性和变通性,对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发引导作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忽略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7.
发散性思维是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智力的发散性思维的综合能力就是创造力.发散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求异,这是一种不按常规、大胆设想,从同一信息来源,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变化,产生为数众多的输出,以探索尽可能多的答案的思维形式.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及时反馈知识储存信息,  相似文献   

8.
王海 《地理教育》2023,(10):17-20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向的发散性思维,而培养发散性思维技能是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依据逆向思维的特点、优势及学情需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线索,进行多维度逆向推理,从而使学生排除错误的知识认知,改正不良的思维习惯,形成正确的知识结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内涵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发散性思维在人的创造性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其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李玉玺、陈锐在《学会创造性思维》中指出,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一个问题(信息)出发,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充分发挥想象力,经不同途径,以不同角度去探索,重组眼前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避免思维僵化刻板的问题,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意义1.注重思维培养是新课标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由以前的"双基"变成了"四基",将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到与数学基  相似文献   

11.
吴洪祥 《考试周刊》2014,(7):145-145
<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于物理学科的概念抽象、规律复杂,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刚接触物理学的初中学生。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物理实验,对初中生学好物理学作用显著。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一个知识点向相关知识进行思维扩展就是发散性思维。这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学深学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笔者在此略陈管见。一.诱导发散思维,鼓励独创精神,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尽可能做出符合条件的多种解答。它是同一来源材料以探求多种不同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界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发散性思维是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放开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科学加工,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发散性思维的一般模式是“选取思维发散点——发散思维——凝聚思维”。即思维从同一信息源出发,向四周辐射,“心骛八极,思接千载”,开启心扉,震撼心灵,挖掘深层信息,架设起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的桥梁,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而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发散性思维是指思考中材料的信息朝多个角度,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列出更多的新信息,它是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地得出合乎条件的各种思维结果。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活跃。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们从选择多角度进行审题立意入手,让学生就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维辐射,尽量提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即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它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变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  相似文献   

17.
王正 《家教世界》2012,(20):74-75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学好政治课的关键,而探究课更离不开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规律:首先要培养流畅性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指导学生正确预习和思考,适当设置思考任务到培养学生一个高效率的知识储备技能;其次,从培养变通性的发散性思维入手,着重从触类旁通、注重知识的拓展运用上培养;第三从培养独特性的发散性思维上入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8.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收获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赵晓伟 《学周刊C版》2011,(7):164-16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说发散思维,何为发散思维呢?从理论上说,发散性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也就是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婵香 《学周刊C版》2011,(5):182-182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而思维要用语言来表达。发散性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向多方面寻求思维结果的活动。在英语课堂中,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以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较好的学习效果。在中考复习中,如何把学生多年来在课堂上接收的零碎的英语知识整理成系统的知识,再通过反复操练,使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是中考复习的关键,而对知识的整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