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语中的大部分词汇是从中国传入的,日语与汉语存在着许多同性意义的汉字词,但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各国语言体系的不同,日汉语中的许多词汇又存在着同形异义的情况,区分这些词汇的同异现象,以加深对日语语言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存在大量汉语词汇,如何在口译教学充分利用这些汉语词汇,实现“中文汉语——日文汉语互译”,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本文探讨的正是日语口译中汉语译法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词汇史的角度来观察“我慢”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演变,“我慢”是以佛教语面目出现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但相对于汉语中的“我慢”意义、用法基本稳定不变,日语中的“我慢”则在江户时代词义、情感色彩得到了扩展,用法上也有所丰富。  相似文献   

4.
严复的译词与日本的“新汉语”词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日语中使用着大量的汉语词汇。但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日语词汇却不为国人所知。本文拟通过对严复早期译作的译词及《严复名作丛刊》卷末注释的介绍和分析,判断现在中日两国共同使用的词汇哪些来自日语,并对严复的译词为何不能传世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同音异义词汇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语言当中,当然日语也不例外。日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其中汉字词汇中的同音异义词尤其多,对于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以及外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很多影响。要研究日语中的汉语同音词,必须先了解日语中大量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日语中汉语同音词的产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日语汉字音的音韵构造是汉语同音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借用了相当数量的日本语词汇,除日本社会上产生的新词、流行词及汉语音译的词汇外,还有日本人创造汉字词音译、意译西方语言的词汇和日语借用古汉语词的形体或是在古汉语词的基础上增加汉字意译西语的词汇,并将其赋予新的含义,这类汉字译词和被日语翻新的古代汉语词又被汉语借用过来。  相似文献   

7.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日语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字形相同的汉字在汉语和日语中都在使用着。虽然字形相同,但用于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的意义却有差异。为此,通过列举部分同形歧义词,并从语言实践角度,对其意义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准确把握同形歧义词的确切语义,减少误解、误译。  相似文献   

8.
顾名思义,类别词即类中有别的词。类别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一个特殊的词汇聚合系统。李新魁先生《类别词汇释》对古汉语类别词作了分类汇编,然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这些词语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类别词汇释》为封闭域,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中收录的古汉语类别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和分布情况作了全量的统计分析,并从客体世界、主体世界和语言世界三个方面探讨了类别词发展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汉日语“人气”的词汇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均使用"人气"表示某人、物、事受到欢迎。从词汇史的角度比较"人气"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演变,可以厘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古汉语的"人气"和古日语的"人気"作为一个名词具有相同的词义,然而,"人気"逐渐在构词、词性以及使用对象上发生变化,江户时期已开始表示某人、物、事受到欢迎。这一用法又为汉语所吸收,令"人气"具有了新意。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汉语词汇、日语词汇相互借用,互相渗透。近现代大量的日语借词进入汉语,成为了汉语词汇的一部分,为中国引进、吸收现代文明提供了便利。日语借词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对汉语词义和语法都产生了影响。汉语在吸收日语词汇的过程中,对日语借词进行了改造和同化。日语借词的不断进入,会增加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需要开展日语借词使用的规范工作,以提高语言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词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词义完全不同,有的词义有同有异。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词古义,通过对成语中古今异义词的差别情况及形成途径的论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以期对古汉语词汇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有大量词汇足用汉语来标记的,这些汉字中,有些汉字和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样,看上去一目了然,比如"学生"、"生活"等;有些词汇则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比如"大丈夫"、"手纸"等:而有些渊汇,虽然和现代汉语的含义不太一致,但如果从古汉语的角度理解,却能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在占代从中国传人汉语的同时,也传人了当时汉字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汉字的含义在中国发生了变化,但在日语中却相对稳定,至今仍忠实保留了古汉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词在日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接近半数,包括来自汉语的借词和自造词两部分,其中绝大多数是名词,也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汉语词多用于公开和正式场合。从读音上可以分为吴音词、汉音词、唐音词以及惯用音词。日语中的汉语词跟汉语相对比,有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及汉语中不存在的词四种。  相似文献   

14.
汤欣 《语文知识》2013,(1):123-125
日语拟声拟态词均属副词类,拟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汇,拟态词是描写状态的词汇。而在汉语中,拟声词又叫象声词,归属特殊词类,拟态词则属形容词和副词。拟声词、拟态词多是日语的一大特色。本文提取川端康成的《雪国》里的这两类词,从词形构成、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静态的分析展示其使用特点,以及与汉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汇中隐藏着许多日源词汇。这些词汇进入汉语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控"就是其中之一。汉语流行语中的"控"字与日语中的"コン"相比,无论是在语义还是语法范畴上,都增添了新的用法。"控"在日语中原本不健康的、负面的含义到了现代汉语中逐渐消失,转换成中性词,在积极正面的语境下也可以使用。词性由原本的词缀扩大到了动词用法,语用群体也从原本动漫和漫画爱好者扩大到了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日本均为使用汉字的国家,汉字标示的词语集中或是分散地进入对方的语言中,两国在各自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汉语词汇。对于从初级阶段开始学习日语的学习者及使用者,掌握日语中汉语词每一部分的特征对其后期的语言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晓霞 《考试周刊》2009,(46):133-134
日语中汉字与汉语中的汉字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日语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日语汉字词汇与汉语的词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其共同性及差异性,对于正确认识日语中的汉字、掌握运用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拟声拟态词在日语语法词汇系统中被当作一种特殊词汇来把握,提到其词性归属问题,一般情况将其归入副词一类.而在实际运用中,拟声拟态词的副词以外的用法是大量存在的.本文在先行研究和搜集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将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多词性用法进行归类,试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词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通过语音传递意义的符号体系,而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本文运用语言对比的理论与方法,对现代日语汉字与古汉语之间的语义关联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一部分日语词汇意义仍然保持着古代汉语的色彩,呈现出与中国古代汉语词汇意义相同或者接近的趋势;同时,部分日语词汇与中国汉语词汇的意义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这些现象及其演变轨迹的考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某些语言理论,而且可以从中认识中日两国语言发展和相互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王伟军  武萌 《文教资料》2006,(15):166-167
肯定与否定是语言的两个基本问题。在汉语中,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不存在第三种情况;但在日语中却存在既能表示肯定又能表示否定的词,本文中我们称其为“双性判断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