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冰心倡导"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其创作的主题。她以一颗纯美的童心,崇尚自然,赞扬母爱,其作品体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冰心"爱的哲学"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的思想,体现了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在文学史上甚至在人类史上都将永远闪耀光辉。  相似文献   

2.
冰心接连地写出以纪念总理为题旨的儿童文学作品,发表回忆童年和关于少数民族女孩成长的散文,并从1978年春天开始写《三寄小读者》,以天底下最珍贵的母爱来爱抚“文革”中受到创伤的童心。这是冰心“爱”的观念一个大的改变,是冰心“爱的哲学”一次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冰心小诗中占主导地位的美学特征是童心。从三个方面对此特征进行分析 :冰心深深地崇拜童心 ;童心赋予她笔下的语言以诗意 ;她用童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诗歌意象系统  相似文献   

4.
冰心的作品,围绕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她的散文《寄小读者》,文笔潇洒隽逸,感情真挚细腻,唱出了纯真的、纯洁的“爱”的声音,成为报春的“第一声”。  相似文献   

5.
儿童世界是一个美丽的王国,童心是人世间最透明的场所。一方面,我们对儿童赞美不止,对童心向往不已,现代人梦想做回孩子,然而,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进步速度越来越快,竞争的惨烈已经蔓延到孩子的世界,当下的孩子日益失却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在这种情势下,儿童文学的价值因此而突显。呵护童心,保留童心,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冰心的很多创作是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品。从美学的角度来认识这些文学作品,理解作者表达的中心是童心美。  相似文献   

7.
母爱、自然、童心,一直是冰心作品的重要主题。在冰心的大多诗文中,我们读到的是这三者和谐交织在一起的"爱的哲学"。这就使冰心的作品与五.四时期很多作家作品相比,更多了一分  相似文献   

8.
童话精神及其对童年生命的呵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文学各文体里,童话最具有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它和童心世界离得最近,童话的精神世界和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9.
“童心美”是冰心展现个人作品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并且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是对我国古代美学遗产的继承;二是对外来思想(包括基督教及泰戈尔美学)的吸收利用,以及冰心所处的“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童心美”时代价值的催化作用。冰心的“童心美”正是在涵盖三种因素基础上升华而成的,具有独特审美个性的至纯至善的童真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10.
周双清 《师道》2007,(4):27-29
今年四月初,我参加了在扬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活动。我见到了许多教育专家和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印象最深的是台湾著名的儿童作家、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方素珍老师。她虽然年近50岁,却充满着青春活力,笑起来像花儿一样甜美,自称“花婆婆”播散“花”种,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你从她的一举一动中,无法找出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因为她是一个富有童心和爱心的人。听了她的一节课,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1.
齐燕对幼儿的爱是诚挚的。她把这种爱建立在尊重、了解的基础上,她能走进性格和发展水平各异的孩子的童心世界,她能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今天先让我们认识一位用爱心创造奇迹的人。请大家齐读这段文字。(投影) 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她的诗文的魅力是那娓娓道来的温婉的调子,是水一样的柔情,是金子般的童心。她是20世纪童心、母爱和良知的化身——冰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散文是冰心成名后的主要创作样式,从“问题小说”发展到“爱的哲学”是作家探索人生的重要成果。本文以《寄小读者》为文本分析基础,从母爱、童心和自然三个方面来解读冰心散文的抒情性和典雅性。  相似文献   

14.
爱心教育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变得更自信更快乐,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护,只要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收到丰硕的果实。童心世界是纯洁无瑕的,童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童心世界是充满智慧的,我们应怀着一颗爱心,用赏识的目光,小心翼翼地走进这片圣洁的领地,与幼儿一起欢喜、悲伤、想象、创造。  相似文献   

15.
冰心与叶圣陶早期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在早期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问题儿童”和“天使儿童”,这些儿童形象的个性是消隐在他们所承载的社会问题或理想宣言之后的,具有概念化的特征。叶圣陶也同样在早期小说创作中,寻找寄寓在儿童和妇女身上的作为“世界的精魂”的“爱、生趣和愉快”。相比之下他更忠实于现实,他将童心作为自己人生的安慰,为生存寻找一点烛火。冰心与叶圣陶的成人文学中的儿童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五四”发现儿童、关注儿童艺术地再现儿童的特有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16.
赵文萱 《现代语文》2007,(12):54-55
冰心作品的主题非常简单。一个"爱"字就可以概括其创作的基调和特质。"爱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冰心的家庭环境和她所钟情的基督教精神。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冰心,便用爱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看待世界。这份爱同样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她的作品中有对母亲的爱、对童年的爱、对大海的爱。可以说冰心用一颗爱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柔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作家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意。20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在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和翻译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1932年出版第一个版本的《冰心全集》,1998年出版第二个版本的《冰心全集》(8卷本)。主要作品有:小说《小橘灯》《空巢》等;诗歌《繁星》《春水》等;儿童文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散文《往事》等;翻译作品《园丁集》等。"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是非常真诚、非常纯粹的人,冰心的作品即是她的精神境界。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类,对和平,冰心总是怀着博大精深的爱,对黑暗、腐败和丑恶,她又无比憎恶。她的创作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她爱了,也抒写了,她的生命因之丰富而高贵。  相似文献   

18.
在爱的信仰确立过程中,冰心表现出了同时代作家罕见的忏悔意识。忏悔意识伴随着进一步的价值确信,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忏悔意识的流失证明冰心最终并非从超验的意义上接受上帝之爱。传统文化精神在此绊住了冰心的思想,她所吸收的基督之爱实际上已为她自身的民族文化积淀所改造。来自彼岸的上帝之爱转化为被伦理道德化、现实人性化的“爱”——母爱、童心和自然之爱。这必然决定了冰心的“爱”失去彰显人间苦难和人性丑恶的力量,从而难以企及世事真相。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文化大背景下,冰心、陈衡哲、凌叔华、苏雪林等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初次打开心灵镣铐,关注童心世界。她们时而从诗意和哲理的角度赞美儿童世界、关怀儿童的成长,时而隐匿起成年人的身份去细心体察儿童的内心世界,时而着重抒写渗透着童心的女性世界。在对童心世界的歌唱中,“五四”女作家开拓了现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有力反叛了封建父权文化,并在其中寄寓了她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失望与对美好人性的热烈期盼  相似文献   

20.
冰心老人辞世了,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她的悼念之情却连绵不断!冰心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她与世纪同龄,一生爱国,爱世界,爱大海,爱孩子。可谓爱是她的化身。她以博大精深的爱,为我们留下了七百多万字的作品。冰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