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涪陵是巴枳文化的重要地域。春秋战国以后,巴人西迁枳地,积极进行政权建设、经济开发和文化创造,形成了极为重要的、卓有特色的、绚丽多彩的巴枳文化,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对之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援南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南征过程形成了相应的政治文化,通过审视马援将军在南征过程中的政治主张,可以全面地了解东汉时期国家在边疆地区实行行政改革和民族团结政策,有助于推进东汉时期我国南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秦汉中央政府积极开拓,使得枳地历史更加多彩,枳地文化更为丰富、绚丽。这里仅仅勾稽秦汉中央政府在枳地的主要军政大事要事。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南征的战略重点不在打击少数族酋长叛乱势力,而在平定南方诸郡汉族大姓耆帅和地方官吏叛乱;南征军所达最远地不是滇池,而是今天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南征及其善后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此后南方诸郡没有再发生汉族大姓耆帅和地方官吏的反叛,少数族叛乱的次数和规模也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5.
周昭王南征.前人及时贤多有论及,但涉及昭王南征的对象、目的、线路等诸问题,则多有歧异,故不得不辩。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物,尤其是青铜器铭文,对昭王南征作一简单辨析。本文认为,周昭王南征的对象是周初溃逃江南的殷民旧族,南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江南的铜锡,南征的线路则渡汉水击荆楚,沿颍水、汝水而下伐虎方。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巴人西迁枳地,拓土创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深入考察枳地巴人的军事活动,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巴人的军事风云,考察巴人的军事斗争,总结巴人的军事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读一九八四年第四期《教学通讯》(文科版)李定与同志《“深入不毛”一解》后,觉得有必要就“不毛”一词再慎重地做些探讨。李文认为,诸葛亮《出师表》中,“深入不毛”一句之后,不能加“之地”二字,也即诸葛亮南征时,并非深入不毛之地,而  相似文献   

8.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促使学生枳极主动地去认真求知,勤奋钻研.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南昌起义军南征决策的形成具有其历史必然性,这为考证南征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了依托。“南下广东”在当时具有至上而下的思想基础,在军队中深入人心,故能在路线争论中取胜,敌方的态度与我方的准备等都更加促进了决策的形成。叶贺南征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实践经验,是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业服务业最缺的还是人才!"这是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培训部部长刘南征在接受《教育与职业》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的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11.
学界一般认为元嘉北伐导致了北强南弱的形势 ,这个结论有些片面。本文分析了在宋魏对峙的政治 ,军事形势下 ,刘宋元嘉北伐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提出了元嘉北伐的失败是加强了而不是导致了南弱北强形势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隋初,佗钵可汗卒 突厥汗国因汗位之争引发了内战,隋文帝乘此北征,沙钵略可汗兵败请和,并迁居漠南白道川,突厥的历史,以及内蒙古地区的历史遂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目标及战略步骤各不相同。东吴鼎足江东,重视对长江中下游的防御和开发,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发展;征讨山越,开发豫章、岭南、闽江流域,促进了江南民族融合,为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唐代兵制由府兵制逐渐向募兵制过渡,征人的衣物供给由自备逐渐转变为官给,征衣供给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减弱征衣本身所寄寓的情感。征衣作为具体的生活物象,寄托了征人和思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多样情感。在唐代边塞诗人的创作实践中,思妇、征人的情感倾向以及征衣与闺情相结合所构成的情感意境,使征衣意象的情感触角伸向了全社会。唐代边塞诗人在边塞诗中着力表现征衣意象的社会内涵,情感愿望和现实境遇的结合使征衣成为唐代边塞诗中含有丰富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5.
1898年克莱门兹(Кlemenc,D.A.)率领的俄国考察队在吐鲁番地区的首次探险考察,开启了西方人在该地区探险考察的先河。1909年,由奥登堡(Оldenburg S.F.)领导的俄国考察队在吐鲁番地区的第2次考察是俄国在该地区最大规模的考察,此次考察使俄国考察队收集品的总量上升至仅次于德国。本文着重介绍有关这两次考察的组织与考察经过,其中包括所到达的考古遗址和时间等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宋之的创作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等三位作家创作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报告文学经典之作,并都曾以其厚重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风格对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短篇报告文学经典突破了通讯报告的一般模式,为当代报告文学的文体探索树立了优秀的"范式",具有穿越时空的审美意义,尤其对当前报告文学创作"抑长扬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undertaken during a six week mountaineering expedition to Iceland in July 2003 set out to investigate approaches to facilitating the reflective process in 20 participants aged between 14 and 18. A number of models were examined to help determine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underpinning the expedi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involved documentary searches, observation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pproach of expedition leaders accorded with the 'mountains speak for themselves' model as the leadersmade little or no attempt to encourage, facilitate or enable reflection on the part of participants. With few exceptions the participants did, however, engage in reflective thought both about the activities they had been involved in and the holistic benefits of the expedit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st the facilitator/interventionist model and the Kolb cycle do little to explain the pedagogy within this expedition, there was evidence of much reflective learning from the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18.
学界关于《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的历史史实问题争议颇大,不少专家学者也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根据历史记载,可推断《水浒传》中的"宋江征方腊"实乃虚构。但不排除《水浒传》作者在编撰"征方腊"细节之时,以历史事件为框架,参照了朱元璋征张士诚的某些历史史实。《水浒传》中"征方腊"的某些细节也与历史中的朱元璋征张士诚非常相似,从某一方面支撑了这种设想。  相似文献   

19.
河南枪会在二次北伐中与直奉军阀的对抗,虽在客观上为北伐的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属自发性的斗争,而并非参加革命。武汉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对枪会的争取利用没有成功。枪会的基本属性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是受地主豪绅控制的农民自卫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