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蔡兴蓉     
《教师博览》2006,(2):F0002-F0002
此公是众所周知的“另类”教师,2002年,湖北电视台曾以“另类教师蔡兴蓉”为题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所以者何?迁也,怪也,犟也。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学名词术语多。对容易混淆的术语进行归纳和辨析,是夯实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一些另类相似术语归纳和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教改大潮中我们强调素质教育,我们所有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同志都在努力。无论怎样,作为老师总要去面对实实在在的不同类型的学生。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位比较“另类”的学生,直接或间接与他相处的老师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是收效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4.
杨德祥 《考试周刊》2012,(65):180-180
美术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美术课比较难上,特别是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尤其难上。当然这里所说的难上,并非是指上课时的纪律问题,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另类"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教师是视而不见,还是想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当然,解决好这些问题,会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这需要教师更细致、更宽容,更要以赞赏的眼光来对待。  相似文献   

5.
我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终而至于成了所谓“另类”。不久前,市电视台“有话好说”栏目甚至以“另类教师”为题,对我进行了专门介绍。我自己自然知道,“另类”一词,在过去,在现在,总不是什么好称谓。然而,有什么法子呢?按常理,人生在世,总得按左右的看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此这般,既稳妥又快捷,可我偏苦于不能。“我与我周旋久,  相似文献   

6.
当下,以对个体价值的极度尊崇,对主流文化拒斥,以及对日常庸众的蔑视形成的“另类”文学现象,表现出“另类”写作的“私人化写作”、“走向世俗”和“零度叙事”三个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另类”.一般用来形容与众不同的人。“另类”学生是指具有独特的秉性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超常规的一些学生。在校园中的“另类”学生是不应被忽视的,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另类”学生的心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这些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约翰·格雷在自己的书中描述到: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现在又有了另外一种流行说法:90后来自火星。"地球""火星"的界限成为舆论划分一般人与"另类人"的标准。另类的则来自火星,而90后素有另类的特征,于是有了"90后来自火星"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作为一代名臣贤相、三国时的“风流人物”,历代吟咏者不绝如缕。自宋以后,诗人笔下的诸葛亮都呈现出十全十美近乎神化的绝对性审美特征。但唐代诗人对诸葛亮却是有褒扬也有批评,尤其是批评,相对于后世那些代表道德主流的价值评判,无疑是“另类”的。正是由于这些“另类”的看法,反而能帮助我们交破道德化、绝对化的思维观念,找回真正的诸葛亮,而诸葛亮有了“另类”的色彩,也更有了丰满度、鲜活度。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学论坛》2007,(5A):54-56
主持人:“学困生”,是分布在众多教学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追求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与实践层面的关注,但是,关注的效果如何,“学困生”的现实境遇如何,却难以令人乐观。且不说当下的“名校”名正言顺地将“学困生”拒之于门外,单就“学困生”力不从心地跟进学习进度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面对教师的种种“另类”关注,就足以令其焦虑、令其悲观,当“学困生”被移位于关爱的边缘,教育的和谐景观被投下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阴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录音机里传来了熟悉的歌声。哎,唯独我的妈妈是另类的。  相似文献   

12.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陆小艺可谓别具一格,尤为"耀眼":她是一个相当另类的"女权主义者"——"权"的彻悟者、极端崇拜者、狂热追求者和"权"令智昏者;她是一个另类的"女权主义者",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另类女性形象中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3.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陆小艺可谓别具一格,尤为“耀眼”:她是一个相当另类的“女权主义者”——“权”的彻悟者、极端崇拜者、狂热追求者和“权”令智昏者;她是一个另类的“女权主义者”,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另类女性形象中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时下在校园内悄悄泛滥的另类宠“尖子生”现象感到深深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另类”女性创作产生于二十世纪末,以“新人类记事”为标榜,以“前卫”为指向,主要描写了当代青年“另类”生活方式,展示了当代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中青年一代的生存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大都市世纪末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状况。从后殖民的角度审视“另类”文学创作可以发现,“另类”女性创作中从人物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行为意识以及小说的语言和人物喜爱的艺术等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后殖民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6.
史峰 《新读写》2011,(6):28-29
在学校里,我是一个很“另类”的学生,因为我与许多老师的关系特别僵。  相似文献   

17.
人们面对两种选择时,常常是肯定一种.而否定另一种。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取”和“舍”。“取”和“舍”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各有特点,现将它们的常见的表达方式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出现了一股写“另类文学”之风,因其表现形式的“庸常”而迎合了一部分青年人的媚俗心态。从“另类文学”中折射出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人文精神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中国的前途和青少年的前途,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不”和“没有”在否定动词时各有分工。本主要从时制和时态两方面对它们的具体用法作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别,总结出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20.
马艳光 《成才之路》2010,(12):I0006-I0006
南开大学研究生方涛快要毕业时,立志读博士。可是,他的妈妈刘娥坚决反对。做家长的哪个不望子成龙?为什么刘娥这么“另类”,要阻拦儿子的前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