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远的母爱     
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读过丁立梅老师的《不要对那个人叫嚷》这篇文章。其中的一幕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周末.一位驼背母亲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乡下来城里的学校看望儿子。可儿子嫌母亲是乡下人,在人多处竞装作与母亲素不相识。等到将母亲带到人少的地方,儿子对母亲皱眉跺脚,大声呵斥。叫她以后不要到学校来。  相似文献   

2.
《儿子与情人》和《母亲大人》这两部小说中的母亲都为儿子表现出了极端的畸形的母爱。本文通过比较社会背景,不幸婚姻和自身欲望等因素,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畸形母爱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3.
顾连梅 《中国德育》2010,(1):78-79,84
《亲爱的安德列》是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之间的通信集。书信采用平等交谈的口吻,讨论的话题却极为广泛,环境保护、民主意识、道德判断、社会责任、人际关系、民族主义、精英思维、革命冲动、浪漫情怀……字里行间“爱”在闪烁。那是母亲对儿子的舐犊深情,那是母亲对儿子的理性尊重。龙女士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袁月  徐敏 《小学生》2008,(5):29-29
《游子吟》这首诗很多人都知道,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因为这首诗的一字一词都蕴藏着母亲对远方孩子的爱,这首诗把母亲为即将要出门的儿子密缝衣服的神情表现出来了,写出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儿子与情人》和《孔雀东南飞》中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母亲的不幸命运和这种不幸命运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两位母亲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她们本身的个性造成了她们各自不恰当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直接导致了家庭悲剧的发生。同时两位母亲由于婚姻失败,把情感和希望过度集中在儿子身上,对儿子有不正常的依恋关系,对自己、家庭和儿子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村庄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的妹妹叫芦花我的妹妹很美丽 【赏析】 《村庄》这首短诗结构简单,但意境朴 实而优美。 诗人选取很普通的意象──村庄,人 类生存活动的最基本的场所;很普通的人 物──母亲和儿子,人类最基本的组成单 位。第一节着“静静”二字,“儿子静静地长 大!母亲静静地注视”,一切复杂的东西都 清晰明了。母亲为儿子所忍受的种种苦 难,儿子在母爱呵护下艰难的成长,是如 此地轰轰烈烈而又不动声色,母爱被鲜明地凸现出来。第一节意境单纯而不单调,醇美而又从…  相似文献   

7.
散文《秋天的怀念》讲述作者身患重病的母亲,用宽容和理解,细致入微地照顾身体残疾、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儿子,使儿子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作者用贴切、动听的语言刻画了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文中的人物美和语言美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一、《诗经·凯风》篇的本义:是一篇儿子们未能尽力回报母亲养育深恩和期望而自愧自责的亲情诗。本为盛赞母爱的诗歌杰作。二、汉、宋经学的玷污。《诗序》等无端地诬蔑诗中母亲:“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欲去嫁也”。《诗序》流弊很大,一直危害到今。三、《诗序》谬说经久不破的儒家诗教、经学师法、家法等原因。四、《凯风》诗的正确古义,汉晋唐宋人多奉为“千古母仪”,朱熹后来也公开改变观点,对母亲发出“不胜凯风寒泉之思”  相似文献   

9.
读过一篇题为《纸篓与墙》的故事。两个母亲的儿子打小都喜欢画画。一位母亲给儿子准备了一面墙,凡是儿子画的画,她都把它贴在这面墙上,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就让他们欣赏她儿子的画,因此收获了许多的赞扬;另一位母亲给儿子准备了一个纸篓,她对儿子说,你画的所有的画都将被扔进这个纸篓里。第一位母亲的儿子10岁时成功地举办了一个画展;第二位母亲的儿子10岁时  相似文献   

10.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我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便是《爱与被爱》。它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一个奉献爱的人。这篇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位伟大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可儿子却不懂母亲深情的关怀,成天忙于自己的生活。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母亲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憔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怀念》中体贴入做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而自己却重病缠身的母亲,和《地震中的父与子》里不颐自己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儿子及同伴的父亲,强烈地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同学们都是弛牛子女,在亲情的包围中成长,可是有谁知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享受了多少父母的爱?面对这人间至真至纯的亲情,我们又该怎样回报  相似文献   

12.
正一、案例背景《合欢树》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散文部分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现代散文的小与大",一粒沙里见世界。《合欢树》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情,以小见大的文章。"合欢树"是母亲种的一棵树,它象征着史铁生的命运,对母亲而言合欢树寄寓着她对儿子的希望,对儿子来说合欢树凝聚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并且《合欢树》是史铁生  相似文献   

13.
朱艳  丁正学 《学语文》2013,(3):17-18
[导入新课] 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父亲形象,记得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古往今来。母亲这个名字一次次叩响我们心灵的大门,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感情。所以歌颂母亲的诗句、俗语很多,比如: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现在我们一起背诵。(学生齐背)  相似文献   

14.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情节十分明晰:“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该文因文质兼美而成为公开课选文时的“宠儿”。  相似文献   

15.
一位母亲,在儿子牙牙学语时,就每天给他唱歌、念古诗,儿子总是一副很认真、很安静的样子。儿子1岁多会走路说话了。妈妈带着他去郊外,那正是个三月天,桃花如粉云般弥漫天地,母亲问儿子那桃花像什么,儿子用胖胖的小手指着桃花,告诉妈妈:桃花就像小姐姐,桃花里面住的都是小姐姐。孩子的想象力给了母亲灵感,母亲写了一组“桃花开了”的诗,发表在《诗刊》上。儿童对美的敏锐感觉和极其生动的想象,有时真让大人吃惊。这位母亲也是个称职的妈妈,她把孩子带到那灿烂缤纷的春天中,去体会真实的美,孩子的头脑中留下的这一切,会成为…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我读了一则题为《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小故事,对我很有启发,相信也会给教师们启迪: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教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教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  相似文献   

17.
周华伟 《教育文汇》2006,(5):46-46,49
晚上看书,看到一篇文章《爱的盛宴》,文章记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儿子在外地工作,常年不能回家。母亲终于等到了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家的消息。那天,在鞭炮声中,母亲包好了儿子爱吃的三鲜馅饺子,专等儿子回来后下锅。馅是精心调制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便预先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忽然发现,饺子馅里竟然忘了放盐!  相似文献   

18.
儿子大了,就不属于母亲了。俗话说:闺女是娘的贴身小棉袄,有女儿的母亲有福。做男孩子的母亲其实是一个尴尬的角色,特别在儿子半大不大时候。曾经读到一篇文章,是一位母亲写自己儿子的,题目就叫《你是我的无奈》。瞧瞧,多能说明问题! 我和儿子的黄金时代是儿子小的时候.他还是个香香软软的小肉团,依在  相似文献   

19.
《战士与母亲》是一首抒情的军旅歌曲,诠释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儿子对祖国的衷心和热爱。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体现出最真挚的情感。本文主要是对其背景、旋律、演唱技巧、曲式结构、伴奏织体等方面作出浅要的分析,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作品整体,更好更完整的诠释《战士与母亲》这首歌曲,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情感冲击。  相似文献   

20.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瞧,照片上与姐姐站在一块儿的那个严肃的小小伙子,便是我那纯真善良的儿子。儿子的善良,常使我这个做母亲的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