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浙、湘、川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动机结构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托消费分类和消费动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湘、川三省全日制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动机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三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差异,但高校学生的体育实物消费与劳务消费构成比却具有同构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体育实物消费的比例有增高的趋势;2)三省不同性别的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存在着各异性;3)三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其消费支出总量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均呈现高度正向关系;4)三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均有较完整的结构型态,但在主因子的排列顺序上存在着地区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不同省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有一定的体育消费基础。其中体育实物消费较高,体育劳务消费较低,对观赏性的消费则是有心无力;消费能力是现阶段制约大学生消费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且消费结构偏于一隅。其消费动机主要是消遣娱乐和健身需求;不同性别、地域生源、专业、教育程度和运动参与其体育消费水平迥异,但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会逐渐向参与型、观赏型的方向发展,体育消费的行为方式将会逐步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大学与山西省实验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了解大学生与中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和种类,找出大学生与中学生之间体育消费的不同及其原因,从而建立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方式,丰富体育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两所学校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仍然不高;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仍比较单一;大、中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存在着差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生活消费支出的水平不相符,而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符;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而中学生缺乏健身意识的培养同时没有形成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大、中学生正常认识体育消费,建立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及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较低,男生的活动频度明显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总体上,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学习紧、没有时间和场地与器材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形式,大学生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较低;缺乏体育劳务消费的场所是制约大学生体育劳务消费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盛加利  王欣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99-101,1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地区8所普通高校2000名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场馆有偿服务及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劳务型体育消费所占比重较低;外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实证调查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后高校学生自身感受体育锻炼行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浙江省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及持续时间增加显著,体育课内锻炼积极性明显增加,课余参与体育锻炼不容乐观,浙江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变化较大,半年计体育实物消费支出约为119.1元,劳务消费支出约为107.96元,劳务消费行为变化高于实物消费行为,消费行为趋向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我院150名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及其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目的明显,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但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并针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西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 ,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西北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特点、消费水平和趋势 ,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参与体育消费。研究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低下 ,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健身和娱乐消遣 ;主要特点是实物型和观赏型消费 ,并具有逐步向参与型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促进鲁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枣庄、济宁、菏泽三个地区城镇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态度、动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影响老年人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研究得出,鲁西南地区城镇老年人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以实物型消费为主;收入、传统消费观念是影响老年人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开拓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对杭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动机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查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但体育消费观念已形成一定规模;体育消费以实物为主;经济能力低和场地设施缺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综合方法,分析浙江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结果表明:浙江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水平还是很低,消费结构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实物消费逐步转向信息消费品和参与消费的趋势.活动场所、运动伙伴和闲暇时间、经济收入及体育消费观念等因素是影响休闲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承受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消费作为高校学生的一种时尚追求,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加入到体育消费的行列中去,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有偿的体育锻炼或纯粹的体育消费。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的调查表明,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①男性学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高于女性;②城市、城镇和农村生源的学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呈递减下降趋势;③本科生的体育消费承受力水平为最高。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山区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山区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增强体质与健康、消遣娱乐和丰富生活等因素是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居民年人均体育消费支出178 84元,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 91%,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居民体育消费以实物质消费为主,非实物性的"健身活动"等消费明显过低。以期为山区小城镇体育市场开发和发展,引导居民理性的体育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省30~45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查阅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 8城市 30~ 45岁居民 16 71人的体育消费目的、形式、货币支付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这类人群在体育消费需求上因其所处的特殊角色位置表现为生存型、享受型、追求未来效应型、美化形体型等多元化特征 ,其消费形式也表现为多样性。说明 :山东省 30~ 45岁城市居民在体育实物、信息、健身消费上都具有很大潜力 ,是一支对体育产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生力军 ,并建议体育产业部门的开发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而更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5.
以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现实性--幻想性测验中的攻击性分量表,对132名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体育大学生攻击性水平有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体育大学生攻击性水平具有显著差异,高年级显著高于低年级;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攻击性水平不具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林强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3):123-125
通过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体育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为发展体育消费市场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浙江省13892例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情况、自我保健以及对国民体质监测的认识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与研究,发现浙江省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的体育人口已达到3774%,但存在各年龄段比例相差较大的现象;体育消费还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水平.有73.4%的人平均每月用于体育的支出为65元,远远低于化、娱乐的消费水平;以自发的业余时间锻炼为主.主要在免费的场所、空地等进行跑步、长走等项目的锻炼;比较关心自身的健康状况.但缺乏准确、有效的健身手段;对体育的基本知识、体育政策、具体的锻炼方法等了解不够.认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有必要的。调查结果提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性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大众体育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普及科学健身的知识方法.是当前发展大众体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对10所高校文、理科84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及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按照消费水平的高低,排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前5位的分别为运动服装、健身娱乐场馆门票、运动保健饮料、体育报刊杂志、小型运动器材;而性别、生源地域、体育兴趣、运动参与、体育消费品的价格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选取342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选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测评量表进行测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社会支持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构建体育专业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应对策略及心理压力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最终的理想模型为GFI、AGFI、NFI、IFI、TLI、CFI均大于0.90,χ2/df小于3,RMSEA小于0.80。研究结果还显示:消极应对策略与心理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其他支持与心理压力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策略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应对策略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压力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该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培养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进而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心理洲验量表(16PF),对河南省中学和高校200名体育教师、80名非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将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人常模进行比较、男女体育教师人格特征进行比较、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体育教师与其他成人和非体育教师性格特征均有明显差异,表现出六高三低,即高乐群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自律性、较高稳定性、较高敏感性、低恃强性、低怀疑性、低世故性的特点。男女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差异不大。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师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