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一一、观察主题图,感知平均分师:(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分西瓜。生:有的小朋友在分月饼。生:盘子里的苹果被分成了两半。生:鸽子的食槽有分成3份的,有分成4份的。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说说是怎么分的吗?生:都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二、教学21,理解21的含义师:这块月饼,我们应该怎样平均分?用自己手里的圆试一试。生:我把圆对折,然后沿着折线剪开,就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教师请两位学生演示平均分。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教学21的读法、写法,并让学生举例说…  相似文献   

2.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兔子、小猫等小动物的图片、资料。)师:同学们,今天我带了一个神秘的宝盒,里边装了一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师:我想请一位小勇士上来把手伸进盒子摸一摸,然后再告诉大家是什么,好吗?(师请一名学生上台摸一摸。)师:告诉大家,它是什么?生:兔子。师:你没有看,怎么知道是兔子呢?生:我摸到它身上有软软的、暖暖的毛,还有长长的耳朵。师:从盒子中取出小白兔,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小白兔(板书课题:小白兔)。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兔子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学生观察一会儿后,教师让学生发言。)生:有红眼睛,四只腿,还有…  相似文献   

3.
王泰臣 《四川教育》2007,(10):37-37
【活动再现】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师:如果老师给你一条毛线,你能用它围一个长方形吗?(学生踊跃举手,请生A演示,先将毛线打了个结,试着围了一下,然后望着老师。)师: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正一、范读导入,直奔重点师:老师先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跟着默读。(配乐朗读,教师感情充沛真挚,读毕掀起掌声)师:这篇散文写得好不好?生(齐):好!师:好在哪里?好,这个同学积极举手发言,那就请你说说。  相似文献   

5.
大海的歌     
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围绕“大海”这一主题展开欣赏、歌唱等音乐活动,感受大海的不同情绪。2.发挥想象力,用绘画、故事、配伴奏等方法将心中的大海表现出来。教学重点:感受大海的不同情绪教学难点:创造性地表述你心中的大海教具准备:三角铁、沙锤、铃鼓、大鼓、钗教学过程:第一乐章启航1.出示大海的图片师: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吗?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的吗?请学生回答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坐轮船去大海上游玩,请大家闭着眼睛仔细听……2.放录音a.轮船汽笛声b.海浪声c.海鸥叫3.请你说一说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你听…  相似文献   

6.
陆枋 《四川教育》2000,(10):26-27
一、谈话引入,看图说话。1.小朋友,你们说说一年有哪几个季节?2.每一个季节都给大地带来许多变化,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不按四季的顺序贴图)请大家认真观察,通过比较,你看第几幅图是秋天?(学生用手势表示)3.大家都觉得这幅图是秋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从下往上说一说。(生说图)4.我们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说秋天的。(板书:树叶天空大雁)我们还要继续学习课文是怎样写的。(取下其它三幅图)  相似文献   

7.
教学准备:餐巾纸、红色的水、培养皿、玻璃片2片、粗细不同的玻璃管2根、宣纸、蜡光纸、塑料片、粉笔、记录纸、酒精灯等。教学过程:一、观察现象引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一看,水是怎样的?(教师演示实验:把餐巾纸的下端浸在水里)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现象给同学们讲一下?生:餐巾纸变红了。生:水沿着餐巾纸上升了。生:水是慢慢上升的。师:你们想试一试吗?在试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实验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什么问题?(教师下发餐巾纸,学生实验)师:现在,谁能说说你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录]1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师 :(板书42÷2)42÷2等于多少 ?(学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回答。 )生 :等于21。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 :40÷2=20,2÷2=1 ,20+1=21。师 :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表示没有 )如果要用竖式来计算这道题目 ,你们打算怎么列 ?试试看。2 .探索材料 ,教学新课师 :你们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指名学生回答 ,实物投影仪演示。 )生 :生 :师 :还有其它方法吗 ?(学生表示没有 )比较一下 ,你喜欢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生 :喜欢第一种 ,因为简单 ,竖式可以短一些。生 :我也喜欢第一种 ,本子还可以…  相似文献   

9.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生看视频听读课文)师:(播放中课件出现故障,不能播放)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有谁记得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了?生:燕子帮蜗牛搬家。师:你听得真认真!现在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我把这个故事讲下去?(生感到困难,没人举手)不要紧,简单地讲一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好不好?(师生合作讲述)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生接着把故事说完)师:你真棒,比刚才…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片断一:做三角形师:如果让你做一个三角形,有什么方法?请大家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有钉子板、三角板、正方形纸、小棒等),每人动手做一个三角形。(生动手操作)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并用手比划一下三角形在哪儿。生1:我们组是用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对折得到三角形的,三角形就在这儿(用手沿着三角形的三条边比划一圈)。生2:我们组是先在钉子板上找出三个点,然后用橡皮筋围成三角形的,三角形就在这儿(用手比划)。生3:我们组是沿着三角板的边画出三角形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上册第41页的内容。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师:一个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生:一个顶点,两条边。(学生边讲老师边画出一个角)师:那么怎样判断角的大小呢?生:张口大就大,张口小就小。师:你们认识什么角?生:直角。师:谁来画一个直角给大家看看?生:在黑板画直角。师:他画对了吗?(指名回答)生:对了。师:请你给大家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判断他画的是直角,好吗?  相似文献   

12.
片断:理解“平均分”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分物体,你对平均分有哪些认识?生:平均分就是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生:平均分的结果要每份同样多。生:如果每份结果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师:说得多好啊!现在老师再给你10颗糖,不告诉你分的份数,你会把它平均分吗?生:会!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分一分。(生分完后)谁愿意带着你的练习纸上讲台交流展示一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分的。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5颗。(见图1)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都是2颗。(见图2)图1图2图3师:同学们,这两种分法是平均分吗?生:是!师:…  相似文献   

13.
【课堂实录】一、问题生成:在情境中引发需要师:叶老师的家温馨而舒适,这是它的建筑平面图。你能帮老师计算一下每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相似文献   

14.
最小公倍数 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 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师:哪些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生:报数6、12、18……的同学。 师:报数6的同学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两次都要站起来吗?  相似文献   

15.
请看以下一则案例:一位教师执教《少年闰土》一课,他在检查小组研读“海边捡贝壳”这件事时,其教学过程如下:师:请这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读“捡贝壳”这件事的。(生汇报)师:其他小组的同学有补充吗?生:老师,我有很多贝壳,能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吗?师:可以,请带上来。(学生把一大堆贝壳端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师:你能说出这些贝壳的名字吗?生:不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师:既然叫不出这些贝壳的名字,那请你把他们全部拿下去吧。(生手捧贝壳,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地回到座位上。)对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不得不引发出以下思考:一、…  相似文献   

16.
叶柱 《河北教育》2005,(4):23-24
[课堂实录] 一、问题生成:在情景中引发需要 师:叶老师的家温馨而舒适,这是它的建筑平面图.你能帮老师计算一下每个房间的面积吗?说说你怎样算的?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导入 师: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请大家看屏幕,(电脑演示)这四个小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请你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你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 师: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国的认识”。 [评: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师:你们会画长方形吗?生:会。(回答时有种不屑的神情,意思是我们早就会了)师:既然你们都会,那就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演示一下,其他同学观看画的过程是否正确。出示题目: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要到黑板上来演示,我请数学课代表上台来画。只见他非常自信也很熟练地拿起三角板就画,他首先画了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师: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生:可以。因为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先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作为长。师:请继续画。紧接着他把三角板作如下摆放,再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师: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生:可以。因为…  相似文献   

19.
一、说奇事,感妙文 师:人们常说大干世界无奇不有,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件稀罕事儿,从咸丰年间一传就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咱们跟着冯骥才先生一起来瞧瞧《俗世奇人·泥人张》. (屏显文题和作者.) 师:同学们已经做过简单的预习,老师给大家一些时间再读读文章.大家思考一下,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说了个什么事儿. 生:这篇文章讲了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的故事. 师:你的概括特别精练.但是,是一开始就贱卖了吗?有没有原因和过程?补充一下.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天。(板书:秋)师:谁能说说秋天来了,天气怎么样?大自然中还发生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秋天的图画。师: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你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