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译评估对译员自我提升与译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尝试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多维度、多层次地对口译学习者的在口译活动各个环节的译员能力评估,以探讨动态评估体系在译员意识培养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论文就法庭口译如何真正为中国法庭所用做了初步探讨。法庭口译研究在中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问题已经得到初步探讨,例如:中国内地法庭口译与香港法庭口译的差距、中国与英美国家法庭口译的差距、法庭口译人才的培养、我国法庭口译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但是少有研究针是对目前中国法庭实际情况的。很多研究对中国法庭口译的实际问题、中国法庭的独特性较少提及。因此,论文针对前人的研究做了归纳和总结,将国内目前已有的法庭口译研究进行了分类,指出了在法庭口译理论研究方面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对以后法庭口译研究的侧重点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努力促进中国的法庭口译研究真正为中国的法庭口译实践所用。  相似文献   

3.
口译中译员的整体意义传递是口译质量评估中的要素之一。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元功能理论,聚焦概念意义下的及物性,人际意义下的情态动词、人称代词,语篇意义下的衔接等研究变量,并利用UAMCorpusTool语料库工具,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三名职业译员与一名学生译员的英汉口译过程,探讨译员在口译中的意义协调过程,旨在拓展口译意义研究的内容和视角,并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口译意义研究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社区口译是各类口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涉及语种繁多,耗费巨大;相关研究相对成熟,对口译活动的范围、性质、质量评估,译员培训等,均有较深入研究和详尽论述。相比之下,我国的社区口译活动规模和需求量较小,涉及语种较少,译员培训和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通过评介西方社区口译,本文旨在提出中国社区口译的发展方向,以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口译界对社区口译的重视,从而促进社区口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口译与笔译不同。既有很强的现场性又要求译员具有相当的心理素质和现场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通过营造口译氛围并辅之以正确的评估手段,帮助学生完成向一个合格译员转变的心理准备过程。结合亲身教学和口译实践的经历,对口译教学和口译人员的培训提出一些设想,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期与有志之士共同探讨我国优秀口译人才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听力理解焦虑与口译受训者的英汉交替传译质量的关系,旨在帮助译员了解口译过程中导致听力理解焦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为译员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提供针对性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Fundamental Aspects of Interpreter Education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口译测试评估的现状进行了探讨。该书介绍了译员培训的相关文献,分析了课程基础、教学方法、课程模式等口译课程的主要方面,从口译测试评估的效度、信度、种类和测试规范等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阐释,结合理论基础进行了详实的实证研究,对帮助我国口译教师充分了解口译测试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庭口译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涉外诉讼案件的日益增多,我国的法庭口译工作也在显著增加。然而,法庭口译具有与一般口译不同的严肃性和复杂性。为了维护我国法律的尊严,维护和保障涉外诉讼当事人的权益,从法制原则和法制文化,以及法庭交际中的语体的差异性、事实的客观性与观点的对抗性的角度,探讨法庭口译的求变与求不变,以帮助提高法庭口译的质量,实现法庭诉讼的公平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施巧  严静 《英语广场》2023,(23):61-65
本文结合已有学者以学生译员或职业译员为实验对象进行的实证研究,总结并分析已有研究中汉英和英汉口译实践所使用的语块数量和类型对译文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积累不同类型的正确语块对于提升口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语块的不断积累并不总能促进口译质量的提升,语块的使用也会阻碍口译水平的持续提高。职业译员使用大量语块且选择稳定,学生译员和口译初学者则语块意识较弱,对译文产出的监控意识和能力也较薄弱,因此培养和增强语块意识、加强语块类型训练是提高译员口译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为口译学习者提供帮助,为日后开展有关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喆 《文教资料》2012,(20):43-45
虽然多语种国际会议中经常用到接力口译,但是口译界对接力口译的研究却非常匮乏。本文以Grice的合作原则为基础,结合Gile的会议口译互动模式,提出接力口译的互动模式,通过总结分析接力口译训练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接力口译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枢译员和接力译员在合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EI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认知心理和脑科学研究领域以元认知和元意识为依据的元情绪理论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出现了不少元情绪与其他领域交叉学科的研究,但是对元情绪与口译关系的研究至今尚未涉猎。元情绪作为EI的核心,是学生译员不可或缺的能力,是做好口译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法对学生译员口译行为的元情绪做了系统考察研究。随之对学生译员口译元情绪(IMEs)研究的理论基础、口译元情绪的理论建构、口译元情绪的研究范畴以及口译元情绪的研究展望做了较为详尽的诠释。本研究对口译元情绪概念的正式提出将会受到该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口译元情绪对学生译员的口译行为影响颇深,积极的口译元情绪对其口译元情绪管理具有良好效应,能够提高口译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法国释意理论产生的背景极其提出的口译程序为导引,结合会议口译实例,论述了该口译程序三个环节有助于译员提高口译质量,更为重要的是为确立衡量口译质量的"忠实"和"对等"标准提供了依据。并且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为主要的理论依据,对释意理论受到的质疑、批评做出回应,纠正了相关误读,以便为正确运用释意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对口译质量进行评估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3.
口译的流利性是口译质量评估的重要维度。本文以广东咨询会为例,通过认真分析后发现,英汉双向交替口译中非流利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译员的双语语言能力不足等智力因素以及译员的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为了减少口译中的非流利现象,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双语演讲技能训练,加强口译技能和口译策略训练,加强双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拓展知识面和专业术语,拓展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4.
汉英口译作为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主要涉及说话者、译员和受话者三方的明示和推理。由于交际各方语言和思维方式不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注重汉英语言结构上的差异、译语表达及受话者的需求,以求最好地传递说话者的信息和交际意图,提高口译的质量和听众满意度。因此,口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中英句子结构快速转换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在动态的交际中进行口译教学,而不是单纯依靠口译结果进行学生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涉外活动的与日俱增对于口译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也逐步提高,口译活动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语言的表达在另一种语言的即时再现,口译效果除了取决于译员的语言水平外,还取决于译员处理两种语言隐含的文化差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口译的多样性及其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质量评估存在着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交流方式、交流程序、交际语境、调查对象和评估目的.这些多样性导致口译质量的评估标准难以统一.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多样性的因素,并指出在任何情况下,译员都应该传达讲话人的交际意图而非话语信息.  相似文献   

17.
陈慧华 《考试周刊》2008,(13):215-216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口译,分析了语言文化与口译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指出培养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两套调查问卷出发,旨在较为准确、客观地了解中国口译市场对口译工作和译员素质的要求以及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学生对口译工作和译员素质的现有认知,从而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对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求提高本科层次的口译教学质量,为中国口译市场输送更高质量的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9.
联络译员角色模糊不清,阻碍了其主体性的发挥,在译学研究经历社会转向的背景下,论证了联络译员角色的多重性和立体性,并论述译员角色的重新定位对口译教学和培训、口译规范的制订、口译职业化等带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会议口译作为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跨文化、跨语言脑力活动,其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员的译前准备程度。为了减轻口译现场的压力和负荷,提高口译质量,译员必须进行译前准备。本文从会议内容和译员自身两方面阐述了会议口译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