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了社会主义科学、民主、法治精神,法冶文化建设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法治文化建设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方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法治文化建设由于受到传统人治文化、具体实施不力的影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加强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法治保驾护航。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究其根源,是缺乏强有力的法治文化的支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文化体系,必须加强"三农"立法,夯实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快农村司法改革进程,培育农民法治文化素质,加大法治文化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民主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中,还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中,民主法治都被摆在第一条。本文主要从民主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关系及如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法治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文化素养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手段和有效途径,高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高校法治化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部分,提高高校法治文化的建设对实现依法治校至关重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高校实施法治育人对国家法治建设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大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高校的有力保障,而和谐高校的构建又对依法治校提出新的要求.在构建和谐高校的过程中,依法治校的工作重点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主建设;制定学校章程,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法制宣传,倡导自觉守法;狠抓法德并举,建设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和吸纳外国文化的合理内容,以服务大众为方向,使和谐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关键之一是搞好法治建设。鉴于此文章在分析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和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完善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全国不少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法治城市和文化大市的目标.建设法治城市和文化大市是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法治城市建设是实现文化大市的重要保障,建设文化大市对法治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理清建设法治城市与建设文化大市的关系,对于更好地实现这二大战略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相对完整的法治理论,其法治理论涵盖了法治的内涵、实施法治的根据与法治的具体实施手段等内容,成为西方法治理论的主要历史渊源。以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为背景,结合当前的和谐社会理论,阐释当代我国法治的理念及其构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和”、“合”、“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推进依法治校的根本保障,更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当前高校应当深入理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加强高校章程建设,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提高高校管理者和师生的法律素养,在高校中形成平等、自由、民主的法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谐创业社会文化,催生和谐创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培育和谐创业的社会文化,核心任务和中心环节是构建和谐创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因此,通过设定科学的价值目标,创新价值实现方式,拓展价值来源等途径构建和谐创业社会文化的价值体系,是培育和谐创业社会文化,营造和谐创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形成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和谐创业发展模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和制度特征,必然会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法律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现代法制建设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法治文明是国家实行法治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法治文明被推崇的重要原因在于法律自身所具备的文明属性,以及法治文明的发展始终与人类进步事业息息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法治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他根据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完善法制,推进从进行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在文化建设和创新中促进法治化的进程,创造法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引领与支撑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法治文化与伦理文化是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弘扬法治精神与培育法治文化理念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必然选择;自由、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引领着伦理文化的创新与进步,而伦理文化则以其丰富的资源与深刻的内涵支撑着法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立法的伦理形式、司法的伦理适用与守法的伦理机制是法治文化的主要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为实现依法治国,迫切需要对法律文化的借鉴与研究.我们不仅要借鉴与研究西方的一些法律文化,还要借鉴与研究我们祖先的遗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利与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摈弃传统法律理念,促进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和谐社会法制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精神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法制建设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重视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到进一步充分发展,立足于使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重视规范诚信友爱行为,充分体现对创新与创造行为的保护,维护好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积极规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