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妙。本组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语言都很优美,教学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及时运用积累进行写话练习,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笔者分别执教了《触摸春天》、《百合花开》、《掌声》这三篇课文,与学生一同经历了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的过程,一同触摸了生命真谛,一同感悟了美丽人生。【案例1】《触摸春天》片段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找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春天为主题的。这是一篇极美的文,充满了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仅是要导学生去感受春天,更是要激励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动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我决定把《找春天》的教学分为两大块:第一,用好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孩子们从记忆的仓库里提取的印象,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语言的美。第二,超越教。开展一系列有关春天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语文实践机,并在实践中积累、提高。教学过程:一、在被激活的状态中踏上学习旅程记得小时候听越剧…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写作思维训练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思流畅,义理严谨。“感悟春天”写作思维训练,旨在利用储备的信息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思维品质,提高其人文素养。第一部分:描写春天:A、推出情景画面及课题。B、阐述训练目标。初级:“描写春天”;高级:“感悟春天”。C、引导学生提理朱自清《春》所描写的事物、特征及感受,归纳“描写春天”的方法之一:选取对象,抓住特征。春日:颜色———红、金;感受———暖融融。春风:声音———沙沙;感受———轻柔、温暖。春雨:声音———淅淅沥沥;感受———清凉、润泽。春草:颜色———鹅黄、嫩绿;感受—…  相似文献   

5.
“感悟生命“是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立足《触摸春天》教学过程,践行活动教学理念,设计系列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体验活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重视单元学习的整体性,使课堂学习与学生行为改变发生联系,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意义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最美是春天     
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春天如此的美好,又是如此的短暂。于是,春天引发了人们的许多感悟。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在阅读中引发疑问,在质疑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求得感悟。【教学目标】1.联系全文,以读懂"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乌罕娜和达丽玛心里"这关键语句为教学支点,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人物特点,激活学生思维,理解感悟语言。2.让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对"老师的爱犹如春天细细的雨丝滋润爱抚着学生的心"产生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下1单元)学习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3 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从形象感知春天引入 ,激发阅读的兴趣1 学生观看CAI课件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春景图 ,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2 师 :这几幅美丽的图片描绘的是哪个季节?(课件上出现绿色的“春”字)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3 师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春天一到 ,万物复苏 ,小柳树呀 ,也醒了!(出示课题、齐读 :柳树醒了)设计意图 :形象感知春天的…  相似文献   

9.
顾红梅 《生活教育》2014,(16):95-95
正语文S版第二册教材中的《春雨的色彩》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描述了一群小鸟的争论,表现出了春雨细如丝、柔如水、美如画的特点,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春天。课文语言生动,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和积累,不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春雨,而且从中对学生的语感进行了较好的训练。一、创设情境,感悟意味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让读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散文。全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作者观察细致,准确抓住了事物特征,大量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全文显得清新活泼、自然流畅,特别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欣赏感悟。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笔者分别执教了<触摸春天>、<百合花开>、<掌声>这三篇课文,与学生一同经历了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的过程,一同触摸了生命真谛,一同感悟了美丽人生.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祝福新春     
新春,总是属于那些像春天一样的烂漫的人们。有春的耳朵、春的心跳、春的歌吟……才有春天的感悟,才能成为春天的人们,也才拥有真正的春天。春天早已不是一个季节。春天是精灵,它是冬季炉火上那跳动的光焰,它是恋人树下那清凉而又明媚的轻叹,它是夏夜绿阴下闪烁的绿色荧光,它是一部古典书中字里行间缓行的亮点,它是你发间的嫩香,它是我心灵铁壁上的一抹微雕……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2 .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3 .培养学生语感、朗读能力。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好景物、事物的喜爱之情。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揣摩读技的巧妙与方法。3 .学生自由朗读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喜悦之情。(二 )设置问题情境这篇课文可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能从文中提出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么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 :这篇课文通过选取春天最有特色的景…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作者给我们展示的优美、恬静的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  相似文献   

16.
祝福新春     
新春,总是属于那些像春天一样的烂漫的人们. 有春的耳朵、春的心跳、春的歌吟……才有春天的感悟,才能成为春天的人们,也才拥有真正的春天.春天早已不是一个季节.春天是精灵,它是冬季炉火上那跳动的光焰,它是恋人树下那清凉而又明媚的轻叹,它是夏夜绿荫下闪烁的绿色荧光,它是一部古典书中字里行间缓行的亮点,它是你发间的嫩香,它是我心灵铁壁上的一抹微雕……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资料,潜心品读、吟诵、想象拓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好雨”这一文眼,诵读感悟,品读文本,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古今对比,感受古诗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理解与鼓励学生改变头脑中原有观念的过程。基于此,笔者觉得只有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探索到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真实性的内涵。近期,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简单的搭配”(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一课,颇觉受益匪浅,下面是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片断。一、创设情境:动手感悟,逐步抽象师:春天到了,咱们要去春游了!(多媒体配乐并出示春天的图景)首先,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服装搭配的问题,让我们穿得漂亮一些再出发,好吗?(多媒体出示2件不同的上衣…  相似文献   

19.
《寻觅春天的踪迹》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设计。教学目标为:采用手抄报、诗配画、画配诗、书法、片段作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活动历时半个月。学生经历了准备与实践阶段后。如何展示他们的风采呢?根据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用视觉与听觉感受春天。(2)展示表现春天的手抄报等各类作品。(3)朗诵赞美春天的片段作。(4)谈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感受。下面是《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教学片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的写作有一个质的飞越,做舞台的主角,必须要走出去,用心感悟生活。记得那是初春时节的一节作文课,我让学生以《春》为话题作文,我带学生走出教室,奔向田野,捕捉春天的足迹。孩子们在原野中,时而漫步,时而奔跑,时而沉思……可爱的孩子们与春融入一体,构成了一幅多么优美的画面!"老师,俺找到春天了!春天就在小草的芽尖儿里"!平日我们班最腼腆文静的小静说。突然在小河边果树丛的一角,发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