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3期刊发了《虎簋盖铭简释》及其拓片,使我们有机会就西周年代作进一步探讨。 定虎簋盖为穆王器,十分确当。因为与虎簋盖相关的器物,如师虎簋、望簋、牧簋、吴方彝、师汤父鼎、豆闭簋等,其年代大体都在西周穆共时期。这里想就穆王的绝对年代联系相关的几件铜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2.
初吉即朔是传统的解说,不可否定,初吉反映了西周的朔望月历制,不是“朏为月首”。铜器师兑簋、静簋的初吉仍然是指朔。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拜读了李孝林先生的大作《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一书,该书在第二章《复式簿记史比较》中说,“我国复式簿记产生于西汉初期的赋税和商业会计.”李先生提出这种观点的重要依据是居延新旧简和凤凰山10号汉墓竹简的几条释文.现摘抄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以“五四”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中,郭沫若的名字和他的诗集《女神》联在一起。当1919年他开始新诗创作,并且陆续在《学灯》杂志上得到发表的时候,他的诗立即赢得了世界读者。日本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说他的诗具有真正的近代情调;也是著名诗人的闻一多说他的诗表现了“二十世纪的精神”;中国现代诗派的著名作家施蜇存说“郭沫若先生的功绩是在建设了新诗的精神”;早于郭沫若《女神》,结集出版了《尝试集》的胡话,与郭沫若第一次见面时自愧弗如地说:“要我们郭先生才是真正的新,我的要算旧了”。1921年9月,郭沫若结集所作新诗为《女神》出版,他立即成了国内青年狂热崇拜的对象。《女神》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旧的彻底破坏,对于新的大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出土于甘肃礼县红河一带的秦公簋因其多样价值,面世以来不断引发学界对它的绍介、阐述、考论、评说和引证,在器物学和文献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出了鲜明的构史、证史趋向。关于此簋认知的各个环节,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持续探讨,学界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判断和认知。丁楠先生《秦公簋铭文考释》一书的编著,不仅显见了他对于地方文化别样用心的学者情怀,而且也通过对于簋铭详尽清晰的解读,从一个特殊的渠道对于秦公簋研究成果并及秦历史文化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普及宣传。  相似文献   

6.
1997年10月,为了“充电”,为了检验所学知识、耳闻目睹日本风情,我只身开始了日本之旅。第一次出远门,拿着超重行李,颇感重任在肩。飞机起飞时那一刹那飞往梦幻般世界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机内用餐后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福岡机场。当我办完入境手续走出出口时,伊藤夫人已在候客室等侯一个多小时了。我俩叫了辆出租便前往伊藤府上。 伊藤先生家住福岡市东区,拥有一幢独门独户的二层建筑,白色院墙内有座幽静别致的庭院,院虽不大却绿荫掩映,花朵纷繁,十分清雅。院落就夫妇俩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进行“关学”文献检索时,发现一篇名为《关学研究的里程碑》的文章(马延著,《渤海学刊》1992年第1期),当时异常惊喜,因为这正是我近来关注的问题。但读后却发现,是作者读王学奇先生《关汉卿全集校注》一书的评论,与学界所认同的“关学”一点也不搭界。我认为该文把“关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第四册 )选编了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作品《怀疑与学问》 ,第二册选编了清人钱大昕的文章《弈喻》。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相左 ,让世界观尚待形成的初中生无所适从 ,他们确实感到了“求学问”之艰难 ;这种编排教材也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怀疑与学问》一文中 ,作者根据经验 ,提出并论证了这样的观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才能辨伪去妄 ,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文章的开篇引用名言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和“在可疑而不疑者 ,不曾学 ;学则须疑。”(张载 )提出中心论点 ,并从学问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前科学上升到现代科学的阶梯──浅评《现代体育科学丛书》金文泉,赵宏,魏建设(成都体育学院成都610041)编者按:由我院前党委书记胡晓风、现任院长周西宽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体育科学丛书》业已陆续出版完毕,我院金文泉等对之写了这篇评介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东坡赤壁赋到底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和生活态度?最近,翻阅了几个注本,如,朱东润先生说: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生活态度流于消极”,后赤壁“思想内容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胡云翼先生说:“他的生活态度还是偏于消极自处”“充分显示了他的出世和入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中华合页文选·合订本(五)》;冯其斋先生虽然说;“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抒发了自己政治抱负和对现实的不满”,但“也表现了他在老庄佛思想影响下的超现实的人生态度.”(《历代文选·  相似文献   

11.
巧设悬念     
有些文章,我们每读一节都有收获,同时又有新的疑惑,急于想知道下一小节的内容。这些文章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呢?我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给予是快乐的》吧。课文回放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  相似文献   

12.
川 端康成虽然不是美学家 ,但他却是一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热情地追求美、执着地展示美的作家。当我们走入川端的文学世界 ,就会感到美的韵味、美的情调、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仿佛春风一般扑面而来。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不灭的美》、《日本文学之美》、《日本美之展示》等一组富有美学意蕴的文章中 ,通过剖析日本古典物语名著和歌俳句 ,深入探索日本民族的艺术观和日本文学之特征 ,行文中透视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十分欣赏泰戈尔访问日本时关于“民族的义务”发表的见解 ,他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引用了泰戈…  相似文献   

13.
对“朕”、“余”(予)、“吾”、“我”的初步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说:“从殷代到西周,‘朕’和‘乃’(而)只限用于领格。”“有少数例外,如《书经·尧典》‘朕在位七十载’。但是,《书经》的流传经过很多波折,个别的例外不足以妨害规则的建立。”“春秋战国以后,‘朕’字渐渐兼用于主恪了,但是‘乃’(而)仍以用于领格为常。”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学》1992年第12期刊登了余桂元先生的文章:《年代、世纪与公元前后──新教材“怎样计算年代”教学刍义》一文。文中提及“年代尺的表示及跨公元前后年代的计算”问题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拙见,以求教于方家。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及其《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992年3月第1版)在有关“年代的计算”问题上确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公元一世纪是从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元年(不包括公元元年),而该书认为:“公元前一世纪是由公元前1年到公元前99年。”①其一,从公元前1年到公元前99年,实际上只…  相似文献   

15.
日本留学给鲁迅最大的收获是使他认清了改造国民精神的迫切性,和医学对国民精神改造的乏力,这更加坚定了鲁迅改造国民精神的信念。鲁迅正是从藤野先生那里看到学术对于改造精神的乏力和藤野给予鲁迅的“热心的希望”的结局,看不到这种“新的医学”能给国人的精神带来什么改造,正如藤野先生所教的但根本不能改变日本青年的爱国思想一样。藤野先生给鲁迅的“良心发现”和“增加勇气”就是用笔来改造国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常用字探源     
十 金文中多作。文字学家马叙伦认为:古结绳时代以一条绳表“一”,而于一绳之中间作结表“十”。“十”字源于此是无疑问的,是个会意字。许慎在《说文》中说:“十为数之具也。”在解释章字时又说:“十,数之终也。”“数之具也”与“数之终也”大体相同,表示数字告一段落的意思。我们数数,数到十就结束了,再从头十一、十二往上数。《说文》讲的并非字源,而是对“十”所包含数字多少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说:“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团糟,但贴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今夜看出来的大题目是‘论辩的魂灵’。”“辩论的魂灵”是什么玩意呢?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摘录了许多条,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8.
张季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报刊政论家,一生坚持“文章报国”,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尤其是在主持《大公报》期间,他通过其生花妙笔将言论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致,其本人也被誉为一代论宗。张季鸾先生评论语言平实畅达,逻辑性极强,文章结构严谨,论证缜密。  相似文献   

19.
《死水》新奇而浓丽,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它的新奇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正如波德莱尔对一具爬满苍蝇的死尸极力描写,闻一多先生也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进行了独特的构思,竟然对北京城西单臭水沟这样一个臭的形象给予美的点缀,使人更加厌“恶”,弃丑图美,破旧立新。这样的构思如异军突起,奇崛有力,给人印象深刻。《死水》的浓丽也不同于闻先生其他诗歌中对神州山河所表现的壮丽和生活彩色的明丽,而是一些繁密而具体的意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用这些美好的词语去描写一潭死水,使我们对此诗的新奇感受又更深一成。  相似文献   

20.
彭定安、马蹄疾先生编著《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一书,对鲁迅研究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已为鲁迅研究界所公认,毋须我在此赘述.但作为“一本资料性专辑”,虽被讲评为“史料翔实”,一然而就我所见难免还有差强人意的地方.因而进一步考核订正其某些“史料”不“翔实”之处及结论的舛误,对于完善该书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现就所见,提出二则可供订正的地方,以求教于作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