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一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在本章“基因的表达”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在对基因、遗传信息、转录、翻译、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上;二是难在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上。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在本节教学中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生物中"基因的表达"一节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且教材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不仅复杂,而且是静态的,不便于学生理解基因表达的详细过程,这给教学设施不足的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基因表达的过程模型,进一步理解中心法则的内容,笔者设计制作了一款基因功能演示仪(图1)。  相似文献   

3.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中心法则”的建立,学生才能真正认识DNA的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真正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内涵,从而掌握遗传物质作用原理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心法制”是遗传学上有关遗传信息流向一个概念,是教材中关于基因对性状控制一节的中心内容。旧版教材对其只简单地定义为:“由DNA—→RNA—→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新版(1985)教材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遗传信息从DNA 传遗给(?)NA 的复制过程”这一重要内容,使“中心法则”概念进一步完善。为了检查学生对“中心法则”  相似文献   

5.
林文官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0-41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之后,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它对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后面生物的变异、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制作原因在新课程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这一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相对较难理解,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自己制作出相对科学而实用的教具,模拟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帮助学生理解这节内容不错的方法。让学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3章《基因的本质》,讲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第4章《基因的表达》讲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最后总结出了"中心法则"。历经考验后的中心法则可表示为图1:其中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DNA→DNA的复制过程;2DNA→RNA的转录过  相似文献   

8.
中心法则阐明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或传递规律,是对遗传物质作用原理、DNA的两大基本功能、遗传物质与性状关系的高度概括。但是,有人凭自己对中心法则的理解和猜测出了一些错误的题目。本文对与中心法则有关的几道错题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蛋白质"一节中相关的化学概念做简单辨析与归纳,并建议教师将学科交叉知识融入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为例,阐述资料分析法教学的资料处理方法:用课外图文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改变教材资料的用途,体验知识发展的过程;删减教材资料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调整教材资料的顺序,发挥教材资料的示范作用;利用系列资料,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替换教材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1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本节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人们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性状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对本节的教学,教师也应按着这样的思路设计。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执教以来笔者一直思索和探索这个问题,下面结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的教学,谈点心得体会。1确定教学内容和教法仔细研读了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后,笔者发现这节内容在编排上变化很大。旧版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在学习了DNA、基因、性状以及基因与DNA、蛋白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再来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教材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分析密码子及其特点、tRNA的结构和功能及中心法则,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观、信息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破译密码子的科学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构建翻译模型发展归纳与概括、推理、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范飞雪 《考试周刊》2016,(5):136-137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是在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性状的实质。本节内容既能挖掘生命的本质,又能架构起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间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第三章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遗传密码在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心法则及基因的概念等教学内容。其中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DNA作为遗传信息分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合成等  相似文献   

16.
汪菁 《中学生物学》2006,22(11):18-20
1教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苏教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过程,并通过对该过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这部分内容在知识体系上与老教材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注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教学中,除了要给学生讲清楚基因概念和实质外,还要说明基因的功能,后者是由DNA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但DNA不是直接地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是通过合成RNA来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是一个遗传学中的生物化学问题,对中学生现阶段知识水平来说是个难以理解的内容。为此,我们制作了一套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演示教具,运用投影幻灯进行课堂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学生们反映:这套教具形象化、通俗易懂;看得见、听得懂、记得牢。比现有的同类型的幻灯片好。  相似文献   

18.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课的内容复杂且微观,如果仅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文章主要介绍如何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进行该节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理解中心法则的几个含义 DNA(基因) 转录 逆转录 RNA 翻译 蛋白质(性状) (1)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信使RNA的转录. (3)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病毒).  相似文献   

20.
张芳玉 《科学教育》2004,10(5):59-60
1.1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的表达”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在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变异的实质及规律。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的有关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