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是指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朗朗"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表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语文课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放射光芒。怎  相似文献   

2.
正朗读,就是出声地、响亮地读,讲究眼到、口到、心到。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然而,就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来看,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声音小、语调拖拉、不够流利、感情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教师引起重视,改善教学方法。因此,我将从现状分析、解决方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阅读教学中的"读"早被"阅"所取代,教师不敢抓诵读,学生不愿读书,无形之中阅读走入一个由不读或默读主宰的误区,出声的朗读已被淡化,朗读成了课堂的点缀,而笔者认为:"读"才是学习的根本.加强诵读教学,努力找回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朗读,历来被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读,却读不出课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教师往往也缺乏指导学生的有效方法,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普遍表现出空泛和缺乏实效性的特点。这样的"读"和指导反倒成了制约朗读教学的瓶颈。那么我们究竟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万前军 《考试周刊》2014,(24):31-3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方面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从营造学生想读的课堂氛围、教师的经典朗读示范、朗读方法指导和教师鼓励与宽容的评价入手让学生对朗读感兴趣,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刘党桦 《现代教学》2013,(10):49-49
日前,我随督查组到几所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听了一些教师的语文课,发现这些教师在课堂上都十分注重学生读的环节,但这种读大部分是朗读,有集体齐读,分组朗读,也有学生个别读,但少有让学生默读的。课后交流时我得知,主要是教师认为朗读有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我认为语文课上不能没有读,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调节气氛读,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诵也是读,乃至口腔喉舌决不运动,只用  相似文献   

7.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时间被讲解霸占,朗读时间不足;课堂上电光声齐放,但是学生捧书朗读的画面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语文教师教育理念没有跟进,对朗读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朗读教学环节被压缩,常常用齐读代替个性化的朗读;二是因为教师群体朗读基本功较弱,不能指导和驾驭课堂上的朗读活动。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朗读的目标模糊,指导无力,导致朗读教学效率低下。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需要转换思路,扩大视野,将朗读的示范、练习、评价合理地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借助视听新媒体,利用各种交互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朗读实践中来,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8.
教会孩子读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教给学生读书呢?具体说“读“可以分三步走:一读,读通顺,读流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朗读。出声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边读边听,自己欣赏自己的阅读,只有文通字顺,才能出乎口,入乎心,才能为下一步的感悟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9.
教会孩子读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教给学生读书呢?具体说“读”可以分三步走:一读。读通顺,读流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朗读。出声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边读边听,自己欣赏自己的阅读,只有文通字顺,才能出乎口,入乎心,才能为下一步的感悟做好铺垫。可见,读好课文是我们课堂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声情并茂地表情朗读,还要引导学生练读,进而能绘声绘色地表情朗读,使学生在朗读基础上达到模仿、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一个"读"字。只有读得好读得透才能感受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自古以来就有"声为至清者"一说。从而可见读的重要性。学生要想在阅读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从读上下功夫,要充分地研读,读出感知、读出语韵、读出情感。因为朗读的根本就是用嘹亮的声音将文字赋予一种表达艺术。所以,"读"是文本和语文教学的桥梁。"读"一直伴随在中学语文教学,因此,要想提升中学语文阅读教  相似文献   

12.
王丽平 《学子》2013,(4):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语文老师到底该如何把朗读真正落到实处?一、轻拢慢捻抹复挑——重在指导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把文章(或词语,句子)念出声来,将诉诸于视觉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本文中笔者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给我们语文教学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其实,文章通常具有情感的内隐性和知识的广泛性,只有通过多读(可以是出声的朗读、诵读,也可以是不出声的默读),才能心领神会和潜移默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灌"的教法,尽量少讲,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读悟文,以读悟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来谈谈在教学中运用"以读代讲"的具体做法。1.重视多读,体现层次让学生多读固然不错,但方法不对,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被弱化、边缘化。有的教师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身并不具有多少教育价值,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益处。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之下,有的教师心态趋于功利,考什么学什么,甚至有人公开提出,语文教学少些花哨,多些“实在”,这里的“实在”当然是指多讲知识点、多做模拟题。这些认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每况愈下,语文课堂缺少生气,味同嚼蜡:早读已是声若蚊蝇,有气无力;课堂上倘能有声,也是表情木然,字字停顿,拖腔唱读,更有甚者,朗读时不是结结巴巴,就是毫无感情,索然无味。因此,重新审视朗读的育人功能,以确立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小学阶段,"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渗透、读中感悟。"读"的形式多样,可以分为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略读等。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至关重要。一、该出声时就出声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常常要让学生预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达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这时候,就需要指导学生放声朗读。只有大声朗读,学生才能检查自己是否读正  相似文献   

17.
有位教育家说过:"……朗读,是出声诵读。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作了  相似文献   

18.
朗读,就是有表情地读现成的作品,通过有声音的语言,把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它在语文教学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汉语的语言模糊性、混沌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音乐性,非读不足以传出其特有情趣,古人就很注意沉浸在语言里面吟诵把玩,“因声求义,因声解文”。新时期语文教学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朗读不单是一个出声读的过程,而且还伴随着思维、  相似文献   

19.
白伟 《陕西教育》2010,(6):31-31
朗读,即出声地读、响亮地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新活动,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更高层次上说,朗读也是学生主体性、创造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借助电教媒体,不失为优化课堂朗读训练的一种很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上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考察,进而触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情感、形象、思路、质地、表达等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毋庸置疑,朗读是一条有效提高学生语感水平、语文素养的捷径。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该怎样训练学生的朗读呢?笔者以为主要是让学生解决好"准备读"、"读进去"和"读出来"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