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坦 《宣武教育》2003,(7):46-46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包含积极互赖、面对面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5个基本要素。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发展理论、精制理论和接触理论;其基本方法是: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和小组调查法。合作学习开辟了现代化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发展了课堂教学互动理论,创新了小组教学形式,凸现了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简论   总被引:144,自引:1,他引:144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包含积极互赖、面对面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5个基本要素。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发展理论、精制理论和接触理论;其基本方法是: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和小组调查法。合作学习开辟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发展了课堂教学互动理论,创新了小组教学形式,凸现了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互助形式.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发展理论、精制理论和接触理论等。合作学习活动具有积极互助、个人负责、互相激励、讲究技巧等特征。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拼图和学习圈等教学方式来实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语言交际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合作学习简介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2001)。合作学习的5个要素是: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关系、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合作学习适用于课堂和课外,形式主要有:一人中心活动、结对子、分组法、共学法、小组调查法、拼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等。合作学习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多位的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社会互赖理论,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堂,用实证研究的方式证明互赖互助的合作学习模式比传统的强调个人竞争的学习模式更具优越性:1)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2)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3)促进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社会互赖理论主要研究个体间在合作性和竞争性社会情境中相互影响时的行动效率、内在心理过程、互动方式及结果.它通过积极互赖、消极互赖和无互赖等三种形式,分别产生促进性互动、反向互动和无互动,从而导致相应的结果.要使合作学习实施卓有成效,教师在教学设计整个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学生之间产生积极互赖,尽可能地减少甚至避免消极互赖和无互赖.积极互赖的运作是通过加强个人责任感来实现,而促进性互动则是强调社交技能和小组反思.因此,社会互赖理论研究在互赖形态设计、个人责任设计、互动方式设计、社交技能设计和小组反思设计等五个方面,为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积极互赖、个人责任、人际技巧、合作技能与小组自评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本文首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然后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参与为基础,强调以小组学习为主,注重学习者的自我实践、个人责任、内在动机以及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将美国教育学家倡导的以建构主义、社会互赖理论和发展理论等为依托的合作学习引入到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敖登 《海外英语》2023,(22):1-3+12
根据约翰逊(Johnson)兄弟合作学习五因素论,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合作学习小组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t)、面对面促进交流(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个体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人际关系和小组合作技能(Social Skills)、小组自我评价(Group Processing)五个因素的力量充分发挥。文章中首先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合作学习教学实验,然后列出教学实验中所采取的合作学习方法,并对教学实验成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证实了教师通过掌握科学的合作学习技能是可以有效激活合作学习因素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共同解决和评估教学的一种方式。本文通过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建构主义理论、社会互赖理论和动机理论等指导下,探讨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经实践,我们发现合作学习对英语文化课①的教学具有适切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实效性;对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提高学习兴趣都具关联性。在当今教与学的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互赖理论主要研究个体间在合作性和竞争性的社会情境中相互影响时的行动效率、内在心理过程、互动方式及结果.社会互赖理论作为合作学习发展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和实践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结合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梳理和分析社会互赖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模型与贡献、研究特征与结果等方面,对促进合作学习在我国卓有成效地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备受中小学教师推崇的一种新型教学的学习方法,它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积极互赖;二是个人责任。教学实验证明,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精心构建两个模块: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模块,包括总分任务模式和开放任务模式;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块,包含明确任务→小组分工→自主互助→小组合作→小组发言等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备受中小学教师推崇的一种新型教学的学习方法,它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积极互赖;二是个人责任.教学实验证明,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精心构建两个模块: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模块,包括总分任务模式和开放任务模式;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块,包含明确任务→小组分工→自主互助→小组合作→小组发言等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刘金凤 《考试周刊》2011,(89):92-93
1.引言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由若干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在一种积极的目标互赖情境中,为完成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彼此指导,并以集体的成功为评价依据,最终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学习策略。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堂上总能发现部分优等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这完全违背新课程标准的首要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合作学习方式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很好方法。19世纪初,完形心理学派考夫卡提出社会互赖理论。该理论认为,积极互赖(合作)产生促进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分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分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呢?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的内涵、特质及教学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艳  陈丽 《当代教育科学》2004,(3):16-17,2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顾名思义,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们为达到共同一致的目标,所进行的一种小组分工合作、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的学习形态。其内涵  相似文献   

17.
合作学习法-英语专业语音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学习法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分析能力,并增强对个人、他人的责任心,共同促进语音学习。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针对传统教学形式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研究并实验的一种发展性教学策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今的公开课中随处可见小组合作,但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并未真正有效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无效的,甚至是非合作的,原因在于学生和教师并不清楚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培训系统化地建立小组合作体制,取得一定的成果。一、小组规则的确立社会互赖理论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积极互赖产生促进性作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存在不重视小组构建,合作平台搭建不合理;责任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参与度不均;小组成员彼此不了解,缺少相互支持、配合的关系;教学过程缺乏规则的引导和约束,合作学习无序、低效等问题。要保障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要重视小组构建,搭建合作平台;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了解彼此任务,建立互赖关系;制定合作规则,促进讨论高效有序。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伪合作",即小组成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问题答案,但是徒有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间缺乏荣辱与共的意识,并没有形成积极互赖的小组关系。要实现有效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在教学情境下构建合作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