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媒业的变化有三个基本面:一个是制度面,一个是市场面,一个是技术面。这三个基本面决定了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大势和基本格局。笔者据此预测中国传媒业2010年的行动路线图。  相似文献   

2.
传媒业的发展不是自为自在的,它总是与宏观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单"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产业总是在不断面对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留下自己文明进步的脚印.  相似文献   

3.
柳斌杰 《传媒》2015,(12):8-10
2015传媒发展论坛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对分享中国传媒产业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展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谈三点意见.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秉持的三个原则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连续11次发布,正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借助清华大学的多学科综合优势,用大数据研究传媒产业发展现状,以对未来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这也是学院努力服务国家大局、深化教学科研改革,推动新闻与传播教育向国际化、现代化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体现.过去11年中,《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秉持了三个原则:数据说话、热点跟踪、全球比较,提升了它的科学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王玥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241-242
在国家推动金融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发展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指出中国传媒产业和金融融合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建议,以期促进中国传媒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集团的收入分布和基本产业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楠 《新闻界》2009,(2):5-7,83
中国传媒集团的收入分布和基本产业结构可以体现出传媒集团的产业发展取向是否合理,以及存在何种问题.虽然以广告经营为支柱是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初始阶段的必然,但产业融合为中国传媒集团改变这种收入分布和产业结构提供了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9,(5)
本报讯日前,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编撰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9》一书正式问市。该书系社会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册,目前已连续出版6年。该书作者队伍聚集了国内传媒研究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对当年中国传媒各领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来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了科学预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9》分为总报告、报纸产业、图书产业、期刊产业、广播影响产业、电视产业、电影产业、互联网产业、移动媒体产业、广告产业、受众市场、国际及港台地区传媒产业12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市场竞争与广播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中国传媒业在政治和经济两大力量影响下,仍然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并在新旧传媒的此消彼长中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中国大陆媒体发展与广播市场已经拉开序幕的政治文明建设为中国传媒业的内容建设指明了主攻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提升了人们对政治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而且提高了人们对传媒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广播《阳光热线》类节目的兴起说明了这一点。传媒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两个效益的最佳统一,走产业化之路,已成为我国的第四支柱产业。广告是中国大陆媒体的经济支柱,伴随经济…  相似文献   

8.
崔权 《今传媒》2011,(6):41-42
中国传媒的集团化发展已经度过了近十五年的历程,经历了前期的迅速发展之后,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增速放缓,同时集团化发展面临资源内耗、结构不合理、受到经营区域限制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传媒集团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中国传媒集团的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美国学者、专家对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关注问题进行总结,一是中国"三网合一"的现状、问题、机遇、政策;二是中国网络视频的消费需求、赢利模式、国际文化交流、国家政策;三是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与变革、虚拟交流与口碑传播、新商业与媒体新空间;四是网络游戏对传媒产业影响,以及中国传媒娱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是当代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既是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解决中国传播力、公信力和文化影响力问题的治本之策,因而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传媒年会三次聚焦融合发展就是证明,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仍以"媒体深度融合"为主题,这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专家视点     
<正>喻国明:《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三种转型》,《广告大观》(媒介版)2007/01中国媒介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自身的理论逻辑和市场的逻辑发展,更大程度上它是与中国的制度现实、技术现实和产业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这三个基本面的逻辑交汇点上看,2007年中国传媒业的现实发展取决于在下列三个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产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了3000亿元”。 这是《2004—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一书对中国传媒产业做出的判断。有资料显示,在近10多年间,中国传媒产业的广告收入增长了近20倍,平均增长速度为35%,比同期的GDP增速快4倍多。这就是说,无论从产业规模、产值规模哪个方面去衡量,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传媒产业大国。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05,(7):4-4
“中国传媒产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一书对中国传媒产业作出这样的判断。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中国传媒成为第四支柱产业”的报道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7日,一向敢为人先的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再迈新步伐:成立全国首家媒体"外脑库",聘请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实业界有影响力的专家和企业家,共同谋划广东以至全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新途径.一时间,羊城晚报"外脑库"在同行中成为热门话题. 现代社会正行走在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过渡的康庄大道上,面对着这种社会进步,作为技术与知识结合的前沿产业--现代传媒业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在记录社会的同时参与社会并影响社会?这不仅是中国传媒业,也是当今世界传媒业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朱学东 《传媒》2003,(8):3-3
在被无数人在无数个场合重复无数遍之后,发展这两个字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然而,对于传媒业来说,发展仍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业界普遍认识到,坐而论道已不是面对发展问题的现实态度,中国传媒业迫切需要的,不是发展的空洞话语,而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改革。 前不久,中央相继召开了两个会议,一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一是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工作会议。这两个会议对我国报刊出版业具有重要意义,前者是要推动报刊进入市场,实现“三贴近”和“两个面向”;后者旨在通过实现党政部门权力退出报刊发行和经营活动,制止报刊摊派,切实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达一进一退,实则是异曲同工,都指向一个无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中国传媒业靠什么来求得发展?靠什么来巩固宣传舆论阵地?我们注意到,中央决策所透露的信息,已经为经年来辗转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新闻实践》2011,(6):80-80
5808亿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编撰的《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称,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5808亿元,比2009年增长17.7%。新媒体产业的产值规模已经基本占据了整个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7.
在发达国家,传媒产业早已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中国,传媒长期无法作为一个产业并按照产业运行要求得到发展。本文认为,按照产业经济学理论关于“产业”的基本标准衡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传媒的有关经济活动,中国传媒不仅是产业,而且是正在崛起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传媒产业的积累、几十年来传媒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需要,如何判断中国传媒的整体实力,认清中国传媒的宏微观发展格局,综合测量和评价我国及各地区的传媒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差异,为科学制定传媒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参照——构建一个综合、动态、结构性的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指标体系,已成为一项有  相似文献   

19.
柳斌杰 《传媒》2017,(14):8-11
媒体融合是当代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既是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解决中国传播力、公信力和文化影响力问题的治本之策,因而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传媒年会三次聚焦融合发展就是证明,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仍以“媒体深度融合”为主题,这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4月底在京发布,该报告又称“传媒蓝皮书”。蓝皮书在对2008年中国传媒各细分领域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的同时,也对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担任该书主编。目前,传媒蓝皮书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