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媒产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了3000亿元”。 这是《2004—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一书对中国传媒产业做出的判断。有资料显示,在近10多年间,中国传媒产业的广告收入增长了近20倍,平均增长速度为35%,比同期的GDP增速快4倍多。这就是说,无论从产业规模、产值规模哪个方面去衡量,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传媒产业大国。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4月底在京发布,该报告又称“传媒蓝皮书”。蓝皮书在对2008年中国传媒各细分领域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的同时,也对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担任该书主编。目前,传媒蓝皮书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3.
方亚平 《新闻世界》2008,(8):108-109
由中国社科院推出的《2007: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认为“中国传媒业的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原因就在于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4.
在发达国家,传媒产业早已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中国,传媒长期无法作为一个产业并按照产业运行要求得到发展。本文认为,按照产业经济学理论关于“产业”的基本标准衡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传媒的有关经济活动,中国传媒不仅是产业,而且是正在崛起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传媒业而言,传媒集团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甚至有观点认为。由于中国传媒产业的特殊属性,传媒集团的公司治理研究为时尚早。但曾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广州日报》黎元江案及中国传媒第一股“北青传媒”事件。猝不及防地为中国传媒业敲响了警钟——虽然中国的传媒集团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但如果中国传媒产业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如果传媒集团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么.国内其他企业集团面临的公司治理困境。同样是传媒集团绕不过的一个“坎”。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媒集团化自1996年成立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迄今已经过去了7个年头。在中国传媒集团化的过程中,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中国的传媒集团做大了是否就做强了?笔者认为,为有利于中国传媒集团化的发展,应注意遵循市场规律,辩证把握“做大”与“做强”的关系,首先有必要从传播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着眼,认清“做大”的根本动因与动力在哪里,然后认清“做大”并非等于“做强”,进而懂得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做大”与“做强”。从国际传播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考察,在发达国家,传媒集团化确实是一种客观趋势。到了当代,…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主编的《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传媒蓝皮书”。5月26日上午,“2005年《中国传媒蓝皮书》成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据崔保国介绍,社科文献出版社的“蓝皮书”系列已是一个知名品牌,在社会上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第一本“传媒蓝皮书”分总报告、宏观视野、报纸产业、期刊产业、图书出版产业、电视产业、广播产业、电影产业、新媒体产业、国际传媒产业等十章,对传媒产业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在附录中收录了《2004年中国…  相似文献   

8.
数字     
《新闻实践》2011,(6):80-80
5808亿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编撰的《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称,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5808亿元,比2009年增长17.7%。新媒体产业的产值规模已经基本占据了整个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9.
崔权 《今传媒》2011,(6):41-42
中国传媒的集团化发展已经度过了近十五年的历程,经历了前期的迅速发展之后,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增速放缓,同时集团化发展面临资源内耗、结构不合理、受到经营区域限制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传媒集团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中国传媒集团的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产业规制的解构与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有的游戏规则制约下,传媒产业发展已经到达某种极限。很显然,规制变革已经成为保证和促进中国传媒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1.
周对葵 《新闻前哨》2008,(11):19-24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外国资本纷纷抢滩中国传媒市场,“传媒概念”活跃中国股市。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中国传媒产业不断壮大发展,竞争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为更好地引导舆论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莉娅 《青年记者》2005,(12):20-22
《2004年-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传媒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13270亿人民币。1999年的第一次媒体投资浪潮之后,产业资本及风险投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传媒领域,2005年甚至被认为是以数字媒体为代表、中国媒体投资的嘉年华。而在传媒投资的大潮中,以上海复星集团为代表的长三角的民营企业正在进行一场逐鹿以“媒体”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投资转型。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传媒产业已经由初期市场生产要素的积累阶段,进入到资本运作的产业整体发展阶段.传媒资本运作成为现阶段传媒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显示,新媒体的迅速成长已经使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新媒体增长的势头在传媒产业中的比重增加到28.07%,而传统媒体下降到71.93%。2008年将成为新闻出版单位转型攻坚的关键年份。  相似文献   

15.
喻国明 《新闻实践》2002,(11):22-25
一、中国传媒业“合竞时代”的到来未来两三年,中国传媒业的变化、洗牌的程度可能会比过去十年还大。无论是从资本逻辑的角度、产业的发展,还是政策面的可能性来看,未来两三年都是中国传媒业最值得关注的两三年。现在中国媒体处在一个临界点,也就是说,处在一个将变未变的关键点上。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6,(4):75-75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简称“传媒蓝皮书”)最近出版发行。该书是社会科学献出版社的蓝皮书系列中的第一本,共分为:总报告、宏观视野、报纸产业、期刊产业、图书出版产业、电视产业、广播产业、电影产业、新媒体产业、国际传媒产业等十章。对各个产业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并在附录中列了《2004年中国居民媒介接触概况》、《2004年中国传媒业大事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走出去”是中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传媒集团的必由之路,不仅有利于中国媒体吸收国际资源、利用国际市场,也有利于中国媒体在国际上扩大知名度,提升影响力。自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传媒产业“走出去”取得了不俗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8.
新媒介的诞生改变着传媒界的生态环境。遭遇新媒体外部分割和产业内部挤压的电视媒体,只有调整经营和盈利模式,才能保持竞争力。“融合”成为救“市”良方。很多电视台通过建立自营性网站,通过部分内容的收看收费, 来弥补网络观众流失引发收视率下降的窘迫,同时,网络广告也成为网络电视赚钱的主要手段。目前已经上网的报纸已经占全国报纸的14%,电台上网的已经达到了3%,电视上网的约3%。中国传媒的融合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19.
影响力经济--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影响力经济———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一文是根据喻国明教授于 2 0 0 2年岁末 ,在湖南卫视举办的“千年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该文从战略层面到技术层面 ,对当今中国传媒运行中的若干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发表了生动、独特而颇具启发意义的阐释与表述。文中关于传媒产业本质为“影响力经济”的观点、传媒影响力发生与建构所依赖的“三个环节”的观点等 ,都对正在热烈讨论并探索的中国传媒业有着重要的认识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已经组建了38个报业集团,分布在我国4个直辖市和18个省。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随着竞争的加剧,媒体都努力把自己的规模做大。把自己的规模做大,不仅仅是竞争的手段,更是一种生存之道。当今的中国报业,抱团成风,正是传媒市场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表现。如传播学者喻国明所言:中国传媒业的“合竞时代”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