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望”——就是观察学生。这是学生进入自学时教师了解学情的常规方法之一。教师的[睛要始终在学生身上。在学生的自学时,通过察看学生学习中的种种表象,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自学的内部动态,从而作出具体和必要的帮助与服务。首先要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对积极参与且认真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特别要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走到自学的活动之中。其次要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是高涨还是萎靡,是愉悦还是勉强,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以及学习进展情况。要善于从学生表情的蛛丝马迹中分析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比…  相似文献   

2.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素质。还有,就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体现是“:严”“、细”“、恒”和“做好表率”。一、班主任的工作要“严”“严”是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并给学生起码的尊严。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可以激活课堂,解决学生"沉默"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慧"提问,引导孩子"慧"学习,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慧"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讲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最基本的形式,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讲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一定要强化阅读,尤其是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去读书。有时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细腻、优美的语言,文中那些生动鲜活的词句也就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记忆仓库中,无需教师过多讲解。  相似文献   

5.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课堂的教育与熏陶。语文课堂应将实实在在地教与扎扎实实地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精心取舍,对于课堂教学的精讲精练,是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高效学习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敖克厚  胡明华 《考试周刊》2015,(52):151-152
组织学生到本地著名食品生产企业参与食品生产、检验工作。在工作中领会现代食品生产理论、掌握食品分析技术,感知食品行业创业过程。探索《食品分析及实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进入食品行业从事质量检测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分析技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数学教学就是组合问题的过程。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是思维活动的三个过程。更是认知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进而应用问题。而发现问题的关键又在于问题的潜息点与思维的主动意识能否接火。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会,才能使学生认知水准具有一定的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之源泉。因此在教学上应变重点的“启发”为重点在拉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发问上。下面以圆的一般方程为例,浅谈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8.
王亚娟 《文教资料》2010,(34):116-117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角色和地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何静 《湖南教育》2007,(6):15-15
1.还给学生“想”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想,这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究能力.如教材中出现的“通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技术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可以应用于包括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机械制图,艺术设计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技能课程。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摆在我们很多研究者和教学一线的工作者面前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堵,是禁止,是限制,是对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动性的扼杀,虽然能让学生乖巧听话,保一时之无事,却很难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堵”的状态下,平时不出事,一旦出事就是大事.理,是疏导,是善诱,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性格,也是培养学生安全防范的自觉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方式。数学教学不应只局限于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理解课本的知识内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运用课本的知识.通过课本例题的学习起到“窥一斑知全貌”、“举一例能反三”的教学效果。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去探索和研究数学科学领域.是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要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作业设计不能只定位在"巩固"和"强化技能"上,还要在"活""趣""动"上做文章。即强调"活","活"中求新;体现"趣","趣"中求新;追求"动","动"中求新。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本中含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靠“学”。我觉得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学好、学活课本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导“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回归课本”,必须使学生对课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认识到课本是学习的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如果课本没有学好,就想另辟蹊径,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形成不良的学风及对…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错误时学生陷入"一错再错"的困境,教师困于"一讲再讲"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中,要善于找出学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并且能有效筛选错误资源,物尽其用,达到以"错"治"错",变"废"为"宝"的效果,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都得到一定的减轻。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让学生以专家的身份进行命题和提供答案,课型新颖,复习效率高。真正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提出了"情境设计要突出生活气息,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能力培养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感悟。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主动参与、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广泛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科学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玉梅 《考试周刊》2011,(7):220-221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出现的一些学生逆反心理和无效沟通等问题,提出一些在师生沟通时要注意的地方.这些都是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验和从一些相关资料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心理学专家周红五老师曾说:"做好老师的第一要素是眼睛永远看着学生,第二要素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作为十几年班主任的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觉得班主任工作更应该如此。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要求班主任对班级"心有所属",而且要求对学生"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及运用的意义“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学 ,通过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 ,使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包括几个方面的环节 ,一是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二是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 ,形成课堂讨论的问题 ,布置学生进行课后准备 ,然后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