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实践,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或主动、或被动地与互联网融合,逐步形成新的行业生态,互联网已经超越工具成为一种生产力,赋予各行各业以新的力量. “互联网+教育”必将引发新的教育模式及学习方式.本文从学习方式与途径、自主学习的发展、课堂内外的融合、学习方式的功能化应用等几方面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正以不可预测的速度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中,“互联网+”成为推动变革的强大力量,教育也加入这样的变革大军之中,成为创新浪潮中的一支主力军. 那么,当教育牵手互联网和高科技,数字化及智能化究竟能为教育生态的变革带来哪些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必须坚守怎样的初衷和核心?“互联网+教育”的未来又将被大数据如何优化?  相似文献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教育信息化也从“十二五”跨入下一个崭新的五年.回首2015,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呈如火如荼之势:在国家倡导“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俨然已成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多国代表齐聚青岛,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行动指南;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刘延东副总理总结教育信息化成绩和经验,部署“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2015年湖南教育信息化也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涌现出一个个引入关注、催人奋进的热点事件.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教育创新结构性,利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化教育创新性的开展各类学生结构教育创新技术教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环境下高职学生结构教育创新技术教育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化教育创新决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基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及课程特点,"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时空局限,极大丰富和完善了教学资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精心组织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人才培养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改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推动人才培养中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所颠覆,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变革.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我校始终坚持立足本土、破立结合,因势利导推进“互联网+学校管理”的本土化建构.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现代人才培养基地,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育人功能和构建系统全面的育人结构,通过“互联网+”思政课程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教学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另外,以学生为核心、以学习成果为目标的OBE教学理念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所以基于OBE理念开展“互联网+”思政课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创新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笔者在开展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GJB1421119)过程中,通过对《互联网+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一书的详细阅读,深入了解到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并由此进一步探讨基于OBE理念“互联网+”思政课教育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这样一种新经济形态,即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变革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知识产权侵权的重要场域. 近年来,有关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事件层出不穷,反映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完善和加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为我国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的发展下,“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使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发生重大改变,而且对大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树立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应制定正确的教育策略,使其正确认识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政教学的最佳效果。本文主要以大学生思政教育为基础,对“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现代化成为教育领域创新发展的主流趋势,这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新型管理模式为传统教育管理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了解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难点和挑战,认清新形势下教育管理发展的目标方向,借助网络技术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互联网+高校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习的边界被跨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优质的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泛在、交互、协作式学习。传统纸质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全媒体数字教材具有丰富的媒体资源形式,兼具碎片化与系统性、交互性、便携性等特征,已成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材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互联网+"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下,建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在加强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以"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为探究主旨,通过对高校网络教学现状的分析,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概述,呈现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提供实践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兴起,线上教学(也被称为在线教育)已成为当下一种重要的、常态化的教育形式。本文针对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线上教学展开研究,论述了“互联网+教育”具有时空灵活化、资源共享化和行为数据化的特点,并从促进线上学习信息化、促进学生学习自主化、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和加强线上教学平台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小学线上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也应该不断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特点。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概念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传统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教育也应该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实现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于创业人才的鼓励。需要将高职大学生创业园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才能够为高职大学生的发展创造基础。本文将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创业园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VR技术的逐渐发展与推广,一大批新兴虚拟现实行业正在逐渐萌芽.作为时代的新生儿,VR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拥护下必将迅速成长,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又一个新生物.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新事物相结合,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滋生出的难学、难考等问题将在VR技术的运用中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教育教学的日常,其对教育的影响毋庸置疑。但是,如何才能将“互联网+”教育合理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本文以一节信息技术整合课为例,尝试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以期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达到预期目的:(1)“云”活动助力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2)“云”课堂增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强度;(3)“云”评价提升课堂的参与率。  相似文献   

18.
陈婷婷 《科技风》2023,(33):66-68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须认识到互联网对现代教育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意义,并分析了目前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基于"互联网+教育"这种环境的变化来对大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大学生自主能力的相关对策。这有利于让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发挥极致,让学生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更好的了解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20.
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互联网+”已成为当下社会热门词,许多行业纷纷踏上互联网的风口乘风破浪.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去年,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人率高达87.1%,许多学校亮出“十八般武艺”,利用二维码、微课等方式改变学习方式……移动互联网不仅搭建起了线上教学平台,也成了沟通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