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报道留有余地,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具有实事求是态度的一种表现。众所周知,人们的主观认识往往不那么容易符合客观实际。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相吻合的事是常有的。有鉴于此,我们采编新闻报道,宜留有一定的余地。以我之见,至少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宜留有余地:第一,在报道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宜提倡留有余地。一个先进单位,不可能十全十美。有时侯,先进单位的落后面,被其成绩掩盖起来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一个先进人物也是如此,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可能是完人。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是我们报纸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我们报道他们的事迹,如果不留余地,讲过头话,那就会使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处于为难和被动的地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及其相互关系客观性与倾向性是消息通讯等以叙述事实为主的新闻报道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认识与处理二者关系的时候,正确认识恰当掌握二者的度,是搞好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几年,新闻界搞的北京市读者情况抽样调查、浙江省读者听众观众综合调查和人民日报读者调查均表明,一部分读者对我们的新闻报道不完全相信。分析读者对报道不完全相信的原因,归结起来,都是报道内容与实际生活不符,不够客观。读者要求我们的新闻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具有客观性。而我们往往过分从主观愿望出发,片面强调倾向性,结果,损害了新闻的客观性,导致群众不相信。这就需要我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实的变动就没有新闻。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又离不开人和事,离不开新闻传播者的主观性和倾向性。应当看到,不依赖主观意识的“纯客观”新闻是没有的.因此,只有科学地分析主观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影响,充分认识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所宣扬的“纯客观报道”的虚伪性,我们才能正确地把握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原则,使我们的新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杨凤娇 《现代传播》2003,(6):117-118
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反映事实的映像。全部的新闻报道汇集而成的整个客观世界的新闻映像 ,我们称之为新闻图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 ,新闻图景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外在化。客观世界与报道者的主观世界相互作用 ,形成了大量的新闻映像 ,这些映像构成了新闻图景。新闻图景既是客观世界的映像 ,又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融合了传播者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新闻图景本身也是任何人都必须承认它的存在 ,接受它的影响。新闻图…  相似文献   

5.
王敏 《记者摇篮》2010,(2):21-22
公平、公正、客观一直是新闻工作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但新闻报道中公平、公正、客观的概念却很模糊,很容易受主观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新闻报道内容总会有个立场,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国家立场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早已被公认的新闻工作的一条重要的基本规律。但是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具体涵义,在新闻界仍然有不小的争议。对新闻真实性进行科学的探讨,认识新闻真实性的固有涵义,这对于自觉地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很必要的。新闻真实性的定义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新闻报道的事实和现实符合就真实,不符合就不真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失  相似文献   

7.
立意,对文学作品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立意亦是如此。立意对于新闻报道的采写准备和内容组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稍稍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但这种主观并不影响报道的客观和独立。因为有了立意的新闻报道仍然是去客观地采写和实事求是地刊发稿件。只是在采写的过程中,围绕立意的要求去充分挖掘相关采访材料,对于与报道立意关系不大的材料可以有所舍弃。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作为报道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与反映。不可避免地带有潜意识中的主观性。也就是说,就算记者在进行采访报道时力求客观、准确,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做到这一点。而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新闻的客观公正视为新闻的生命。这就凸显出新闻文风在整个媒介产业链中的重要性了。如果不能将求真务实的新闻作风在新闻采编中一以贯之.必然会让新闻作品严重偏离客观、准确的轨道。甚至踏上虚假、错误的歧途。  相似文献   

9.
(一) 经常按照实际生活发展的情况来检查新闻报道中有没有主观片面性,对于一个人民的新闻记者来说是有很大意义的。它可以在采访写作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使自己的新闻报道更密切地联系实际生活,更好地发挥新闻报道的作用。新闻报道中的片面性,是从两个方面来的。一方面是因为报道方针不明确所引起的;一方面是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来的。以往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报喜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主观对客观能动反映的新闻报道也愈成熟,并从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确立了“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生存原则。当今,新闻事实本身失实的报道已经愈来愈少了,但新闻事实本身真实却又被认为不真实的报道仍然常见。比如,用个别事实概括全貌的报道;以假象反映真相的报道;以整体形象来替代局部结论的报道;以形式主义的东西来证明实际效果的报道等等。这些报道就其事实本身来说,是真实的,但从受众的客观感受来说,新闻又是虚假的。究其原因,就是报道对象的现象与报道对象的本质没有统一。因此,无产阶级新闻的真实性,应该表现在报道对象的现象与本质的高度统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实,而是报道者的主观想象和臆造,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策划是对未来报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这种规划和设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组合、分析信息和选择、决策的结果。新闻报道策划有其客观存在的依据,它是客观存在作用于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又产生能动性反作用的产物。构成新闻报道策划依据的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1、可供传播的客体。新闻是对新近变动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没有变动的事实,便没有新闻报道。因此被传播者所意识到的外部世界的客观变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永远不能纯客观地反映事实。因为客观报道也总是含有采编者的主观性。然而,资产阶级新闻界为了欺骗受众,提出“客观报道,坚持对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作纯事实报道”的理论,并煞有介事说什么“应该在新闻报道和意见表达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新闻报道应该完全摆脱意见或偏见”,仿佛他们的报道完全没有主观性,是纯客观的。他们这种虚伪的理论在我国却有一定的影响,我国有些新闻学者对此盲目推崇,甚至企图用它来“完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这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有必要予以分析和澄清。下面我们从新闻的选材、构思和写作3个环节,来看看客观报道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要平衡、公正、客观”(balance,fair and objective)。几乎每一本新闻教科书中都有这样的字眼。确实,“平衡、公正、客观”已经像新闻应该真实、新鲜(有时效性)一样,成了人们对新闻的基本要求,没有人愿意与“平衡、公正、客观”这样美好的字眼闹别扭。 但是,真正做到“平衡、公正、客观”在我们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又显得格外困难。新闻报道这种由一个个几乎不可能摆脱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环境影响的“主观的”人来从事的社会活动,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主观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视真实为第一生命,自然是追求客观的;然而新闻又是人做的,难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从这个层面说,新闻天生就有不客观的基因。同一新闻事件。媒体报道中的细节有不同,并不奇怪。如果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层面看,不同记者采访得到不同的新闻细节似乎也无可厚非。然而,新闻采访作为一项专业的工作。新闻报道也必须体现应有的专业性,一个新闻报道中关键细节存在较大差异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6.
客观与真实,可以说是新闻的生命。在客观报道中,新闻似乎是排斥感性的,因为感性往往是与报道者的主观联系在一起的。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在以新闻发现  相似文献   

17.
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西方哲学史上,“客观(体)性(objechvity)问题”是与“主观(体)(subjectivity)问题”紧密相连的经典性问题。这一问题“移居”到新闻学领域后,就转变成了长期困惑人们的“新闻的客观性问题”:表面上,客观性原则在西方新闻界保持着“新闻专业理念”的地位,但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新闻的写作与呈现时,却成了一种迷思──有人队为新闻报道“不客观”,有人认为新闻报道“不可能客观”,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新闻报道“不必客观”①。1959年,在美国《新闻学季刊》春季号上,一位名叫肯·麦克罗里(KenMacrone)的美国学者发表了一篇探…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每一个构成元素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任何一个组成要素都经得起客观实际的检验。真实、客观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忽视了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新闻报道,必然会导致报道有失偏颇甚至真实性受到冲击、舆论导向偏激,影响新闻媒体在受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加强调查研究,将事物的本来面目原原本本地反映给读者,是确保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早已被公认的新闻工作的一条重要的基本规律。但是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具体涵义,在新闻界仍然有不小的争议。新闻真实性的定义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新闻报道的事实和现实符合就真实,不符合就不真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失实。新闻的真实性是由新闻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新闻的根本属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以反映实际、影响实际为己任,它实现自己使命的最主要的手段是报道客观发生的最新的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基础,新闻只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最大特点和独特的优势。新闻报道必须实实在在,不能有任何弄虚作假。新闻活动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新闻必须  相似文献   

20.
许青 《军事记者》2004,(2):58-58
高祥森撰指出。许多批评报道可以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中性操作”并非完全不带主观色彩。它是记在新闻报道中不掺带任何主观褒贬.客观准确反映事实的发生发展真相.记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不偏不倚进行采访写作.让读自己去把握、思考和判断。“中性操作”是让事实去说话.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