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太极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并对太极拳课有正确的认识。开展太极拳课,对国家提出的终身体育的贯彻执行起到良好的作用。文章为太极拳课在山西高职院校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索了太极拳对于提升体育保健课的意义和价值取向,对于太极拳在提高体育保健课教学中的健身原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进行体育保健课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运用太极拳教学的基本方法,对于推进我国体育保健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中伟  刘洋 《体育世界》2013,(8):117-1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对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在开展简化太极拳必修课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性剖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旨在能为日后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及进一步提高简化太极拳授课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太极拳选项课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从中总结江西省高校太极拳选项课在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发现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促进江西省高校太极拳选项课的开展和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卢健辉 《武当》2010,(12):28-29
太极拳这门学问,除了可以养生和保健外,也可以用在提升领导力、执行力、团队力及管理思维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和散手的同步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海燕 《体育学刊》2005,12(3):77-79
通过对传统太极拳、散手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散手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太极拳与散手的同步教学符合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能提高高校武术选项课中太极拳和散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7.
保健与康复处方对高校体育康复课学生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保健与康复处方——《经络刮痧法》结合太极拳练习对普通高校体育康复课学生心理状态——特质焦虑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健与康复处方有利于减轻学生因病痛而带来的焦虑,有利于学生掌握保健与康复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为体育保健与康复课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20所高校研究生运动健身开展状况及开设太极拳选项课可行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目前没有开设太极拳选项课,还是以传统项目为主;63.4%的研究生对太极拳的比较感兴趣,太极拳选项课在研究生中的开设是可行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在引进专业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和高校工作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很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行了选项课,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太极拳是大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但随着教学的进行,部分学生却渐渐丧失了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本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太极拳的动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程金石 《体育世界》2010,(12):23-24
太极拳作为我国宝贵的传统健身文化,已经被指定为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中的教学内容,目前,在全国各高校已普遍开展。本文通过对体育课堂中的太极拳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实施太极拳教学的关键的四个基本要素:培养学生对学习太极拳的兴趣、重视对太极拳的理论教学、正确组织和实施太极拳教学、为学生创造习练和学习太极拳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Sportunterricht     
Physical education is linked with hopes of health improvement. Especially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o are inactive in leisure, physical education (P.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health status of inactiv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iffers depending on the number of P.E. lessons attended. This question was analyzed with a sub-sample of the KiGG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ealth survey) and MoMo (motoric module) studies of inactive subjects (n=310; age 7–17 years) who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depending on the number of P.E. lessons attended (up to 2 lessons/week; more than 2 lessons/week). Health status was assessed using questionnaires, motor performance tests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Analyses of varianc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erning health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的调查结果与评价体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4所高校部分学生进行有关体育课成绩评价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课成绩评价内容巳基本改变过去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评价的现象;体现了“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评价形式趋于多样化。由此,构建了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Current concerns about a childhood obesity crisis and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have combined to justify fitness lessons as a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e in New Zealand primary (elementary) schools. Researchers focused o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s of fitness lessons argue that they construct fitness as a quest for an ‘ideal’ (skinny or muscular) body. The conflation of fitness with thinness, however, is complex and problematic. In this paper, we draw from research conducted with a class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New Zealand. Drawing on the theoretical tools of Foucault and utilizing a visual methods approach, we examine how children experience school fitness lessons and construct notions of fitness, health and body. The children's responses illustrated that obesity discourses and body pedagogies ‘collided’ in a way that shaped understandings of fitness lessons in ways inextricably connected with the avoidance of being fat. The children assumed that fitness lessons increased fitness and that being fit was demonstrated by a ‘correct’ corporeal appearance. We argue that body pedagogi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gates shape children's ideas about the body in ways which exclude other understandings of bodies,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在进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过程中,健康教育问题最为突出。许多学校没有对开设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引起高度重视。运用文献资料法,认真总结分析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经验教训。加强教育和体育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田径课改革之设想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不受欢迎的现象,通过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提出:淡化田径课的竞技意识,树立健康体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把以技术学习、体能训练为主的田径课改革为以快乐健身走、快乐健身跑、快乐健身跳和快乐健身投为主要内容的健身娱乐课;用教考分离的考试方法和全面合理的考试内容去检验教和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增进健康,从而产生对田径快乐健身的需求,在不断的需求中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宿迁学院一至三年级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认为学生学习负担重、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就业压力、家庭环境、生活环境、营养卫生习惯、考试制度、心理障碍等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出改善其现状的对策,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状况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研究海南省大学生的运动量、体育锻炼感觉、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运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的正相关;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的正相关;体育锻炼感觉与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此研究提示,通过体育教育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中美学校体育的教育体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外体育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真总结分析我国各地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经验教训,以期推动我国健康体育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祝大鹏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5):55-57,62
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团结在一起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项目体育课对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的影响的研究,探讨大学体育课对促进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的作用,为提高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日本健康体育行政机构谈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借鉴、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思考,介绍了日本现有的健康体育行政组织机构,并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推广提出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