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方面.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条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和界定 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和增强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等,这些使得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比较封闭,这些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采用开放性教学,以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谤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体验式创新教学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体验式创新教学应适时引入到教学中来.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既应看到体验式创新教学的价值,也应看到其风险.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作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要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更新教育观念,以全新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全新的课程观重整课程结构,以全新的教学观优化教学过程,以全新的学生观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全新的师生关系观实现教学民主,以全新的学习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现以机械零件专业课教学中安全销的创新设计为案例,来谈谈对职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音乐创新能力“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教师以音乐课程为依托,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培养其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教学实践.以“开放化教学环境“为平台,建构“人本化理念,活动与技能相结合“形成音乐创新教学模式,以音乐基础课程为主体,开设实践活动课、欣赏课、技能训练课、演出实践课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试飞“的翅膀.“活动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尝试创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有三:启发教学和任务教学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灵活使用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创新条件;改革考试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创新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重要.本人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语文创新教学,就是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积极吸收创新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在听说读写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指向的学科教学.语文创新活动的主体、培养对象和最终目的都始终围绕学生而展开.因此,语文创新教学要坚持突出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可以通过树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抓住教学机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改进评价方法,积极保护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等等,以训练为突破口,使学生具有创新好奇心、自信心、恒心.  相似文献   

13.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就是创新,知识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希望所在,所以,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创新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作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内部机制.其次,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为创新教育创造条件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应当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标志,在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今天,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坚持化学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要能够创新性地将化学的教学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而不是仅仅服务于课本.要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原来是可以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的,而之前的教学风气则是以课本为中心,以学问为中心的,跟实际联系较少,学习起来难度也相对较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无从谈起.所以,要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唯有化学教学目标真正地多元化了,才能够为创新教育创造出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在落实创新教育中存在着社会政治体制的负面影响、教育功能取向偏差、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学生缺乏自由创新活动的时空和教师素质不适应等困难因素.贯彻创新教育理念,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确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就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精神.教师既要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传统的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共建一个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未知,成为创新的主体.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以求和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过于死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也难以推进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我们确立该课题旨在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载体,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参与者的观念出发,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大胆改革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吸取先进的语文教学思想,探索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教师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大胆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而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一、正确认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1.现代教学的全新观念传统教育把"传道、授业、解惑"当作基本使命,认为教育就是把基本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当代知识增量的加速、  相似文献   

20.
一、为学生自主创新预留空间学习贵在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首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时时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教学过程,加强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的原则.案例1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字母表示数》中的练习题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