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移动互联时代下,推进纸媒编辑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转型,这为纸媒编辑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纸媒编辑应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自身工作重新审视,以先进技术的有效性运用,实现自身编辑工作模式的变革,进而达到编辑自身职能工作的转变.对此,立足于移动互联时代下纸质媒体编辑工作的变化,分析移动互联时代下对纸质媒体编辑职能的发展要求,提出移动互联时代下对纸质媒体编辑职能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2.
庄婷婷 《今传媒》2016,(1):138-139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面临重大变革,对媒体从业者来说,也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特别是对编辑而言,怎样转型,从传统的纸媒编辑转向新媒体编辑,并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笔者从自身从业经历和工作时间入手,指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媒体编辑,必须不断学习,成为一名多面手,具备正确研判信息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主动策划以"全媒体"思维做新闻和掌握多种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现在,媒体行业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于互联网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线上媒体逐渐取代传统纸媒的地位.随着媒体融合从"相加"向"相融"深化,传统纸媒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传统纸媒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纸媒编辑要从创新的角度实现纸媒行业的转型发展.本文从融媒体的角度入手,探究融媒体时代下纸媒的现状,进而分析融媒体时代下纸媒编辑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飞速发展,以数字网络技术支撑的新媒体应运而生,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通过计算机、数字化电视机、手机等智能电子终端把信息传播出来,新媒体特有的低成本、即时、互动、共享及个性化、社群化等特点使之迅猛发展。这种极速变化的新闻环境催生了媒体大融合的出现,各大传统媒体纷纷进行集团调整、媒体融合,力争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拥有话语权和较强舆论引导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新的传播形势给传统的纸媒工作者提出了全媒体人的要求和挑战,美术编辑也要积极调整心态,跟上节奏,尽快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新环境。下面是笔者从四个方面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时期,信息传播环境以及纸媒竞争环境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则要求纸媒编辑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推进纸媒更好地融入新的发展环境当中.本文在对纸媒编辑工作创新的紧迫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纸媒编辑工作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推进纸媒编辑工作得以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对新闻传媒领域的改革发展也比较重要,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对于纸媒新闻的编辑工作也要能够创新发展,只有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保障纸媒新闻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良好的生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特征体现和新闻编辑职能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新媒体时代下纸媒新闻编辑工作的问题和创新策略加以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纸媒新闻编辑工作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期刊的融合与品牌延伸——以《青年文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网络媒体的使用率达到78.5%,用户群体达到2.34亿人,较2007年增长7900万人.互联网传播主流媒体地位的日益凸显,带来了新读者群的形成和新的内容生态环境,给传统纸媒"编"、 "读"、 "卖"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就纸媒期刊而言,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其品牌建设的重要方向.因此,加强纸媒期刊与网络媒介的融合和品牌延伸,成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视频形式的增加,丰富了纸媒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内容,传统纸媒从业人员要学会"十八般武艺",掌握拍摄、编辑视频的能力,并不断提高制作水准。随着5G时代即将到来,纸媒平台更要发挥自己的媒体公信力、影响力,积极学习前沿最新技术,从而生产出更优质的传媒作品。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不只是信息具有更多的传播途径,而且信息也有更快的传播速度,作为传统媒体的纸媒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发生该情况,不只是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也由于纸媒行业不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力。随着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纸媒一定会受新媒体的相应影响,纸媒融合新媒体将成为其发展的趋势。本研究基于媒体融合背景,较深入地探讨了纸媒编辑的功能转化,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对于提高纸媒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播、电子出版、手机出版等使各种媒体间的相互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纸媒出版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两个方面都对传统的纸媒编辑、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要给以充分的关注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以实现纸媒编辑出版产品质量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崛起与各种新型传播媒介的发展,传统纸媒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如何从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入手,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发展更多受众成为了当务之急,文章主要从融媒体与传统纸媒的差别作为入手点开始论述,从而给出融媒体时代做好新闻编辑工作的关键要点建议,为融媒体新时代发展提供思路。从而帮助传统纸媒更好地抓住时代的契机,大大适应融媒体时代,创造更多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12.
正转型、转型升级,已不属经济领域的专用词,今天,它已渗入传媒领域,成为业界探讨发展前景时的高频词。据《人民日报》消息,由于纸媒广告量持续下降,英国第一大报《每日电讯报》近日宣布裁撤80个纸质版编辑岗位。英国其他主流大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也都在近期宣布各自削减数十个纸质版编辑岗位,并将重心转向数字板块。不论国际与国内,不论媒体规模的大与小,纸媒向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重新思考生存方式,是传统纸媒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及其摄影记者和编辑都面临着转型和新的挑战。摄影记者的工作不再仅限于为报纸提供几张静态照片,更要为新媒体提供大量有深度的系列组照甚至摄像作品。新媒体编辑也不仅限于处理文字或排版工作,而要成为能够选题策划,编辑文字、图片、音视频的全能选手,并要和摄影记者搭档配合,才能创作出吸引人的新媒体作品。本文主要论述了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特点和新媒体编辑的职责,探讨了如何生产出满足"掌图时代"受众喜爱的作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勉 《新闻前哨》2023,(9):39-40
在新媒体时代,纸媒在寻求转型出路时,大多数在尝试和改变中强调“数字化”,即将报纸版面内容搬到互联网上,却没有足够的内容生产和媒体运营方面的变革。而且,传统报刊编辑的理念和角色也已经无法适应纸媒转型的要求。本文结合北京青年报的“北青人文寻访”专刊,对副刊编辑的转型提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时代为纸媒编辑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一方面,订户的减少造成了报纸影响力的下降,纸媒编辑工作的影响力也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平台又为纸媒编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对纸媒编辑而言,只有不断拓展自身的职业技能,在做好报纸编辑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延伸新闻产品的影响力,才是顺势而为的睿智之举。本文以河北青年报纸媒编辑部转型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纸媒编辑部流程的再造及由此引发的编辑职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微媒介传播的迅速流行,传媒行业全面进入微时代。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受到了极大冲击,各大纸媒纷纷抢滩微媒介入口,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然而,囿于传统新闻传播思维,这些微媒介产品良莠不齐、处境尴尬。纸媒编辑如何创新编辑理念,运用互联网逻辑破解融合困境已经成为纸媒数字化进程中亟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武唯 《新闻爱好者》2012,(24):29-30
面对"纸媒寒冬"这一说法,近几年学界和业界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2012年10月美国《新闻周刊》提出将在2013年初全面发行数字化版本,更是让许多人相信了这一说法。但"纸媒寒冬"并不意味着"纸媒市场的寒冬",本文结合美国《新闻周刊》的全数字化发行案例,提出了纸媒发展的新出路——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数字化平台。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无论是新闻生产还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传统媒体编辑而言,面临着受众新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如何在编辑过程中满足这些新需求,是报纸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编辑面临的困境入手,就纸媒编辑如何发挥传统优势和新媒体的力量,促进纸媒传播力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呈逐年升高之势,新旧媒体从"共存共荣"转向"激烈竞争",进而呈现出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略胜一筹之趋势。传统的纸质媒体在新媒体的压力下,自身的缺点被放大,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使得其改进迫在眉睫。为此,纸媒发展趋于类型化、模式化,有的甘愿成为辅佐新媒体发展的一个渠道,对于这种纸媒向新媒体靠拢并融合的方法,或许是其缓解其压力的一个办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叛变式"的转型并没有最大化地发挥纸媒自身的优势,反而在本不利于传统媒介发展的全媒介环境下,使得纸质媒介更加失去了其竞争的优势,变"主动探索创新"为"被动附庸配合"。为此,纸媒在全媒体环境下的立足之本,便成为了业界探究的一大重点。  相似文献   

20.
杨春兰 《传媒》2007,(5):30-30
在纸媒数字化炙手可热的今天,手机报早已成为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关键词.报纸媒体对它有了火焰般的热情,从地方性的报业集团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平面媒体《人民日报》,都没有逃过与它的"情缘",纷纷与之"牵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