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提示     
■要严格禁止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编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征订或随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 ■教辅材料的出版需坚持专业分工的原则,除出书范围含教辅材料的出版单位外,其它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出版教辅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编印、出版、发行供学生有偿使用的教辅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教辅期刊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按照《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中小学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家长们仍通过零售方式为孩子购买,使教辅读物的销售数量持续走高。  相似文献   

3.
出版动态     
《全国新书目》2011,(9):12-13
新闻出版总署:规范中小学教辅出版发行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辅材料品种多、质量差等现象,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出版、发行、印刷复制、质量、价格、市场等方面明确了规范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4.
邵云环是我的老乡,她非常要强,也非常敬业。这次她刚到贝尔格莱德不久,就迅速地适应了特殊的报道环境。她从不计较得失,默默无闻地工作,领导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她没有任何的名利思想。她写的稿子有思想,有深度。我来南斯拉夫工作时,特地带来一篇她与丈夫曹荣飞(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外交官)合作的稿子,那是一篇写于1992年的年终专稿。这篇稿子非常有水平。如果对塞尔维亚民族特性和政治状况没有很深了解,很难写出来这样的稿件。这次她到了贝尔格莱德以后,写了很多内参,为国内提供了宝贵的动态性分析。 由于电话线路问题,我只能每天去她家发稿。她一再坚持要给我把钥匙,让我无论何时都可以去她  相似文献   

5.
随着贯彻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负担政策的不断深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继不推荐中小学教辅用书目录以后,又要求学校和发行部门都不得统一征订和发行教辅用书。应当说教辅用书从此进入了市场化运作阶段,任凭家长和学生自愿购买。但最近发现,有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当前,除一些可能要推迟到从明年用书开始按照四部委文件精神规范管理教辅的省份外,已经执行教辅新政的省份的评审及选用工作接近尾声.一个突出的问题更加尖锐地摆在教辅出版与发行机构面前,这就是——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教辅到底应该由谁来发行?@@先看政府明文规定.从去年开始的新一轮教辅规范行动中,一共出台了三个国家级重要文件,即2011年8月16日下发的《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新出政发[2011]12号),2012年2月8日下发的《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二[2012]1号),2012年4月19日下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975号).  相似文献   

7.
2012年可以说是教辅新政年,也是全行业教辅转折之年.2月,教育部、总署、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确认了学校使用教辅"一科一辅"的基本原则,并从教辅评议、推荐、发行和编写等诸环节做了明文规定.4月,发改委、教育部和总署又发布了《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对于进入推荐目录的教辅材料规定了最高零售价格和最低发行折扣.  相似文献   

8.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3,(19):7
2013年广东中小学教辅评审乱象频生背离公平公正原则秦巴法制网报道:长达近两个月的广东中小学教辅材料评审工作基本结束了,可此次教辅材料评审乱象频生,背离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省教育厅组织了近两百名从小学到高中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参与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辅图书肇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为满足应试教育下的教学需要应运而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严格的出版社专业分工政策,对中小学教辅图书的管理相对简单,出版社审批制确定了中小学教辅图书出版资格的归属。从80年代开始,中小学教辅图书逐渐形成规模效益,国家亦加强了对教辅图书的管理:在对出版主体的管理上,严禁擅自编写、出版、销售学生复习资料;在图书内  相似文献   

10.
教辅的数字化,不仅仅是把纸质教辅简单地呈现在互联网之上,也不是把众多教辅数字化后以数字技术展示给用户,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教辅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流程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特征学生的需求,拓展编辑和出版的范围,提升教辅图书出版的竞争力,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以此来推动中小学教辅图书数字化出版市场快速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淑娟 《新闻传播》2023,(23):55-57
教材是教育的主要载体,而教辅是教材的补充。我国中小学教辅市场有庞大的消费人群,使得中小学教辅出版出现了规模化、系列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规模效益。但中小学教辅的出版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质量问题,缺乏创新性,缺乏品牌意识、营销意识,等等。这对中小学教辅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中小学教辅编辑更应具备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营销意识。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可以说是教辅新政年,也是全行业教辅转折之年。2月,教育部、总署、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确认了学校使用教辅"一科一辅"的基本原则,并从教辅评议、推荐、发行和编写等诸环节做了明文规定。4月,发改委、教育部和总署又发布了《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  相似文献   

13.
杨卫 《出版经济》2001,(1):21-22
对于教育类出版社而言,教辅图书的出版可谓是"立社之本".原因是中小学教材与教辅图书的出版,往往是教育类出版社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是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出版分工逐步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过渡,以及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辅读物出版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成为教育出版社无法回避的挑战.教辅读物要推陈出新,出版社也要进行图书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只有以这样的思路不断推进改革,才能确保出版社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才能为出版社带来经济增长的源源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下发后,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新闻媒体深入基层调研采访,曝光了几起涉嫌违法违规出版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事件。对此,新闻出版总署高度重视,并于9月8日下发《关于请调查核实有关教辅材料报道情况的函》,要求各相关省(区、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15.
月度大事     
《传媒》2011,(10)
管理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整治违法违规中小学教辅9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对涉及中小学教辅材料违法案件(第一批)挂牌督办的通知》,将吉林辽源11·21非法出版发行教辅期刊案等6起案件列为挂牌督办案件,并以此为突破  相似文献   

16.
谢琴  段维 《中国出版》2012,(15):63-67
由于人口众多而教育资源稀缺和分配不均衡,中国的教辅市场曾经异常火暴。全国有许多出版社涉足出版教辅。近几年来,随着教辅市场内部的份额抢占之争由白热化转为平缓,教辅市场又面临一场新的"危机":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代表的中小学教科书版权人[1]向教辅出版机构发出了维权宣言,声明未经中小学教科书版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其他出版机构不得出版配套教辅。一时间,教辅出版机构惶恐不已。虽然我们不难看出,这场维权之战的背后是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17.
有些通讯员写人物故事或通讯,写好后既不给当事人过目,也不打招呼,就盖章发给报刊或电台了。我认为这样做不妥。凡外发的人物报道,首先要取得当事人同意,其内容必须同本人见而。这样,如果材料有出入,能够在发稿前及时纠正。否则,一旦见诸报端或播  相似文献   

18.
减轻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提高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是增强我国在新世纪竞争能力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的需要。从全局讲,是件大好事。但对出版界来说,既是好事又有不利影响。好的是社会对教材教辅的综合  相似文献   

19.
对建立优质教辅评估指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中国图书出版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蛋糕,教辅图书出版一直受到各地出版者的重点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教辅市场每年的产值有100多亿元.但目前教辅的编写和出版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多有失范.因此规范教辅的编写和出版关系到中国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国2亿多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教育大计.编写并出版优质教辅需要一个指标去衡量.然而,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优质教辅的评估指标体系.本文基于这个目的,对优质教辅的概念、评估指标制订原则、指标的构建与运用做了建设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松 《出版视野》2004,(5):15-17
在中国出版界,中小学教辅多年来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是业内的焦点。外界曾将出版业排在中国暴利行业的第二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跟中小学教材及教辅在出版发行上的专营有关。据统计,全国580来家出版社中在出版中小学教辅的超过500家,一些小型出版社因此而得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