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小说要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就要讲究"计白当黑",注重空白美的营造.小小说营造空白美的主要手段有一是语言的乘法精炼;二是结构的富于张力;三是环境描写的暗示性;四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五是结尾的余响;六是借物写人.  相似文献   

2.
杜诗浪漫主义特色长期以来被他突出的现实主义成就所掩盖。杜诗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表现在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诗歌创作中,杜诗中大量使用想象、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体现出的浪漫主义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  相似文献   

3.
小小说要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就要讲究“计白当黑”,注重空白美的营造。小小说营造空白美的主要手段有:一是语言的乘法精炼;二是结构的富于张力;三是环境描写的暗示性;四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五是结尾的余响;六是借物写人。  相似文献   

4.
申涵光不仅在理论上推尊杜甫,而且其诗歌直接效法杜甫的“诗史”精神,关心民瘼,以诗存史。另外其诗歌从字句和艺术手法上对杜诗的学习痕迹也相当明显,其诗风虽与杜诗存在差异,但因入杜既深,有些诗歌颇得杜诗神韵。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9,(5):79-84
历代注杜诸家对杜甫前、后《出塞》的编年、主旨及创作手法存在多歧性阐释,通过梳理这一杜诗阐释史上的现象,进而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价值,以期丰富杜诗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杜诗“以丑为美”的创作手法,独树一帜,开后世之先路。杜甫用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将丑景、丑物、怪异的“鬼神”入诗,形成独特的悲怆美、情感美、奇谲美,使杜诗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羁旅意象是杜甫陇右诗的主体竞象之一,它最能表现诗人客秦时的特殊心境,也颇能体现杜甫用意象说话的创作特色和杜诗沉郁悲凉的风格,本试图用意象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对羁旅意象的审美内涵做一番审视,以提高人们对杜甫陇右诗创作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杜诗宏大的历史性叙事的基本特征:1、在题材上注重选择反映民族兴亡的宏大的历史题材;2、在叙事方式上采用司马迁《史记》中褒贬善恶的“春秋笔法”;3、在叙事手法和修辞技巧上向史传等叙事文学的借鉴。本文认为,杜诗作为“诗史”的重要价值,一方面体现在杜诗具有一定的鉴知与教化功能,另一方面又由于杜诗的“虚构”特性,从而又使杜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正是杜诗千百年来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晁补之独特的身世背景以及坎坷的仕途遭遇,使他的词满怀悲凉激愤之情,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都给后世以影响,本文就是以他的闲居词、谪居词为例来论述他词中的沉咽悲凉之音。  相似文献   

10.
陈云花 《现代语文》2008,(11):126-126
教材中“丰富多样”、“文质兼美”的美文占了很大的比例,《故都的秋》便是其中之一。这篇悲凉的颂秋之作,无论是其优美的语言、清幽的意境,还是其情感的意蕴,都能给学生美的启迪,美的收获。这样一篇秋意袭人、素淡雅致的美文自然需要美教、美学。学生可以在沉静、舒缓的朗读中体味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可以在五幅秋景图的鉴赏中品味故都秋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1.
晁补之独特的身世背景以及坎坷的仕途遭遇,使他的词满怀悲凉激愤之情,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都给后世以影响,本文就是以他的闲居词、谪居词为例来论述他词中的沉咽悲凉之音。  相似文献   

12.
杜诗评点是杜诗学史上数量繁夥且独具民族特征的文学批评形式之一,一直以来缺乏必要的关注与系统的梳理。历代公、私书目是著录杜诗评点的主要载体。杜诗评点伴随着杜集定本的形成而逐步发展和兴盛;唐代以来史志书目的杜集著录是杜诗研究的晴雨表,反映了杜诗研究的实际状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虽著录了不少杜诗评点之作,但在具体评判中多持贬抑态度;历代私家书目则相对比较重视杜诗评点著作的采撷,尤其注重杜诗未刊评点的著录。根据公、私目录对杜诗评点的选录标准和著录概况,可以管窥出目录学视阈下历代学者关于杜诗评点的观念嬗变和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3.
王士禛的杜诗学研究主要围绕六个层面进行:综论杜诗的诗歌史地位,探究杜诗的艺术性,论断杜诗的渊源,论说杜诗主变的特性,考证杜诗的相关性诗学问题,指摘杜诗之失。这六个层面的研究既有独立的品格,又有互融的性质;既有高明之处,又有浅见之失。由此折射出的文化蕴涵是:凸显经典的力量,弘扬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揭示复杂而深刻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4.
《杜诗注解摘参》是清中期宁锜的论杜专著。该书体例独特,既论杜诗,亦论杜注。其论杜诗具有鲜明的反穿凿倾向,具体体现在反对视杜诗为"预言",以考辨法、诗证法、"气""势"论评杜以及谨严的为学态度上。书中的评论涉及历代杜诗注解,但主要是对《杜诗详注》和《读杜心解》的吸收与批评。《杜诗注解摘参》对清代杜诗学研究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四方面论述了王昌龄诗歌的艺术特色:(一)境界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气势不凡;(二)善用七绝表现刹那间的心理感触;(三)善用层层深入手法,反复渲染环境气氛,为突出主题服务;(四)语言洗炼,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6.
黄生的《杜诗说》是影响于当时却淹没于后世的一部杜诗评论和研究著作。黄生在《杜诗说》中,将孟子所提出的“以意逆志”原则作了重新诠释和具体化,并以其作为评论和研究杜诗的基本方法,力图揭示杜诗的本意。对《杜诗说》评论和研究杜诗的方法所作的初步探讨,通过对《杜诗说》的钩稽认为:黄生所提出的“深悉公之生平”、“综贯公之全集”、“融会一诗之大旨”三原则,就是“以意逆志”的具体化,是黄生在《杜诗说》中分析和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黄生对杜诗创作本意的认真探寻,体现了他作为训诂考据学者的严谨学风。  相似文献   

17.
在《全唐诗》这一大的背景下,运用比较手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杜诗有许多用词是具有创造性的,这其中包括动词、虚词、双声叠韵词、叠音词、口语词等。  相似文献   

18.
寒山诗歌被刘大杰先生赞为有"高远空灵的情趣".寒山诗歌"高远空灵"背后却有"幽寂悲凉"的感伤.冷峻的对比手法,人生象喻及清冷色调与意象的运用是使寒山诗歌呈现"幽寂悲凉"的感伤的方式;人生无常的感受,坎坷悲辛的人生际遇,及佛学思想的影响则是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歌在钱谦益心目中占有极其车崇的地位.他称杜甫是"间代英灵,目空终古".其尊崇杜诗的主要表现是笺注杜诗和连受杜诗之<秋兴八首>原韵作大型七律组诗<后秋兴>.钱谦益崇杜的原因有四:(一)杜甫既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又有具体行动;(二)杜诗能表现世风时运;(三)杜诗有至真至深之情;(四)杜诗在艺术上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20.
蔡正孙《诗林广记》是一部晋、唐、宋诗选本,所选杜诗最多,通过附录诗话等大量资料来揭示杜诗的典实,帮助人们理解杜诗的真正内涵。由于蔡正孙附录的诗话等材料选择性非常强,这也透露了他对杜诗的独特理解。蔡正孙对杜诗艺术的评价主要归结在"奇"与"妙"之上,采用的方法是附录诗话等资料以及同类诗作的比照,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诗林广记》大致反映了宋末元初杜诗的研究水平,其研究方法对于今天研究杜诗乃至古代诗歌都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