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打破了电信、互联网、多种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的产业边界,形成一种新型的产业业态.在这一产业融合过程中,传媒机构的市场行为战略从一种基于静态的范式转变为一种基于动态的范式,信息竞争、标准竞争、自我竞争、边缘竞争、合作竞争对于传媒产业来说都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媒体产业是电信业和传媒业之间产业融合的必然结果。虽然大媒体产业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形态.但其演进趋势已经随着产业融合的发展而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3.
成毅涛 《新闻世界》2009,(9):116-117
随着数字传播的发展,产业融合、内容产业的生成、已有市场结构与竞争态势的改变等都预示着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技术逻辑的凸显。  相似文献   

4.
传媒产业是由电视、期刊、电影、网络等多个子产业组成,这些产业间的竞合关系以及各自在传媒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对整个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2004~2013年传媒产业各个子产业间的力量对比变化、传媒产业的主导产业、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未来变化趋势三个层面来考察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5.
产业融合对传媒产业边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融合使传媒产业内部以及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技术边界逐渐消失。在产业融合的推动下,不同媒介之间的业务出现更多的交叉互补现象,传媒产业内部各子产业之间以及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市场边界趋于模糊,整个产业结构体系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媒体的市场结构具有缝隙竞争的特征。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了针对电信产业和广播电视产业的非对称规制措施,这使得传统媒体产业的政策性进入成本依然存在。但是,产业外替代性产品/服务的出现使得拥有垄断地位的媒介机构更多地采取竞争性策略行为,因而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出现了新的特征:一是缝隙竞争市场结构的弱化更多地源自传媒产业内部机构对新技术的利用或重组,而不是来自于产业外企业的进入;二是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具有了一种动态的竞争和垄断,双双被强化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  相似文献   

7.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在技术基础上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产业融合是建立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逐步由产品到服务再到市场的全面融合。对出版产业来说,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它一方面会受到来自于其他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的新产品会对传统的产业形成挑战;另外一个方面它只要抓住机遇,发挥自己在内容和产业其他方面的优势,就可以在融合的条件下找到自己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赢得产业的新一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机融合,将有力提升传媒产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9.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群已成为数字出版乃至整个新闻出版产业最大的新增长极,数字出版业也实现了"点→线→面→网"四级跨越发展。研究认为,产业融合是基地集群升级的主导力量,并以"技术驱动→创新循环与层递传导→‘内→外→空间’结构演进融合→基地集群融合治理→中间性协同组织融合"为技术路线,文章以此分析了基地集群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再造机理,提出了制度安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5):47-5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广告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变革,在广告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广告产业边界渐趋模糊。本文从产业融合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的融合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交叉延伸融合与产业重组融合,并进一步探讨了大数据推动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业务-市场"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项晨 《声屏世界》2006,(5):12-14
中国刚刚迎来电视数字化的春天,IPTV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各大运营商对这个存在巨大经济诱惑的新兴产业存在着颇为盲目的乐观。IPTV产业的发展,除了雄心勃勃的激情,还需要对这个产业具有正确的理解和规划。本文正是以此为目的,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传播学原理对这个应运而生的新兴电视产业IPTV的产业链建构、产业经济特征,以及产业的市场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对IPTV产业的健康迅速发展有所裨益。IPTV的产业链分析产业价值链是以某种核心价值或技术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的,具有…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经济领域内出现了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原有产业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新产业形态出现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产业融合”[1]。产业融合使得原本市场边界清晰的产业之间出现了可相互替代的产品与服务,各产业的企业之间从原来没有竞争走向了新型的竞争与合  相似文献   

13.
受众选择、技术驱动、市场竞争以及舆论监管是促进报网融合的主要动因。报网融合背景下,媒介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流程将朝适应媒介技术进步与受众消费升级的方向演进,市场主体从单纯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到规模效应与范围效应并重,在此基础上,传媒产业价值链重新配置。内容生产、媒介传播和企业网络是媒介融合的范围经济效应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1.贵州经济的全面提速要求广播产业跟进。第一,贵州经济的大发展,使市场容量变大,为广播产业向周边产业延伸提供了足够大的市场空间。第二,产业升级与规范将会迫使小、弱、劣企业退出市场,为广播产业的进入腾出空间。第三,贵州广播产业的延伸、转型、扩张与贵州的大发展同步契合,广播产业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动漫产业。纵观其市场格局,中国动画产业的市场结构既不是垄断竞争也不是寡头垄断,而是一种行政性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的市场结构。我国动画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低,市场呈现出高度分散、高度弱小的产业格局,产业内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本文运用SCP理论范式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检视,指出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现实取向。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产业融合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数字出版基地集群已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研究基于SCP理论框架,以12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为对象,分析基地集群集中度、产品差异和进入壁垒的市场融合结构,探讨以“六商”所形成的技术、业务、市场等产业链重组与延伸的集群市场融合行为,并以张江基地等为案例实证分析基地集群市场融合绩效,以此印证高新技术驱动下产业融合是数字出版基地集群发展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7.
技术是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技术和文化融合发展成为一种趋势。电影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才是其未来发展和壮大的新思路。融合技术和文化发展电影产业,不仅能为电影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理念,更能带给用户全新的视听享受。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跨媒体的产业演进与融合已经成为众多出版公司的不二选择,那么漫威毫无疑问是最具借鉴意义的.经过近八十年的发展,漫威成功由一家出版商转变成以电影业务为核心的综合娱乐公司.文章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爬梳,系统地梳理了漫威的跨媒体产业演进之路,并由此指出其对以出版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跨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技术和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出版产业、电信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及信息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之间的融合也越来越频繁。在产业融合的趋势下,由于产业格局的变化和竞争范围的扩大,出版产业的产业链整合成为出版企业在新形势下谋求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产业融合趋势下整合出版产业链的必要性,并给出三种整合产业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原来壁垒森严的三大部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之间可以相互进入,融合对竞争的强化一直被津津乐道,但在产业融合进程中,未来传媒市场结构的嬗变不尽如此.一方面,竞争被强化的原由不尽其然;另一方面,不仅仅是竞争被强化,而是垄断和竞争双双被强化,垄断和竞争共生.由此未来传媒市场演化成一种超出经典理论视野的新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市场.同时,因传统传媒业的纵向市场结构日渐裂变为横向市场结构,未来传媒市场的合作与联盟成为必然,从另一个侧面看,未来传媒市场是一个网络型寡占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