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舛互("舛"意为"违背")这一修辞格,是1983年10月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编的<修辞新格>(福建教育出版社,谭良祥主编)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肯定,是为了衬托,强调否定部分;否定,是为了衬托、强调肯定部分.  相似文献   

2.
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是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这种有点儿"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我们把它叫作舛互。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训:"相违背,错乱。""舛互",意谓"交相抵触"。(《辞海》)这种"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既常见于名家名篇、书报杂志,也出现于语文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3.
“舛互”是一种修辞格,“自相矛盾”是病句的一种类型,但由于两者都具有“互相矛盾”的因素,所以常被混为一谈,那么,如何辨别“舛互”与“自相矛盾”呢?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舛互”?它与“自相矛盾”有什么不同?“舛互”是“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全部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的一种修辞格。肯定  相似文献   

4.
对于“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只有陈华一个人还没交”,认定不是病句的一方认为:这种说法符合语言习惯,属于修辞上舛互辞格的运用,不能全用逻辑来解释。认定是病句的一方认为:这种说法和舛互辞格是有本质区别的,违背了逻辑上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双方的共同点是都认可有舛互这种辞格,分歧在:(1)这种说法是否属于舛互;(2)这种说法是否违反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汉语修辞格中,的确有一种叫做“舛互”的辞格,定义是: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全部肯定,是为了强调、突出部分的否定;反之亦然。如“,大伯,…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读了贵刊2005第7 ̄8期《这类句子不是病句》一文。文中认为“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只有陈华一个人还没交”是舛互修辞手法的运用,不能算是病句。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特撰写此文与张老师商榷。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舛互的修辞手法。所谓舛互,就其实质来说,是指先对事物看似全部、实质并非全部的对象肯定或否定,接着再否定或肯定事物的部分对象;或者先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全部,再否定或肯定一个表面看似包含在该事物中、实际并不包含在该事物中的对象。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后者的作用。肯定,是为了更有力地衬托、强…  相似文献   

6.
汉语真奇妙,它能把两个看似自相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比如《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日,在名著阅读课上,一学生问:老师,既然连最重要的东风都没有,怎么能说是万事俱备了呢?或者说既然万事俱备了,为何还欠个东风呢?猝不及防之下,只好一时语塞。经查阅相关资料,找到答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是一种比较冷僻的修辞格--"舛互"。即"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肯定,是为了衬托、强调否定部分;否定,是为了衬托、强调肯定部分"。  相似文献   

7.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谭永祥在《修辞新格》一书中指出:“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是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这种有点儿‘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我们把它叫做舛互。”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训:“相违背,错乱。”“舛互”,意谓“交相抵触”。(《辞海》)这种“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既常见于名家名篇、书报杂志,也出现于小语教科书中。例如: [例句一]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第二册《诚实的孩子》) [例句二]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  相似文献   

8.
最近电视上常播出这样一句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不少师生认为这是一个病句。这种类型的句子之所以被认定为病句,是因为在不少学生看来。其中包含着逻辑矛盾。即“不收礼”与“只收脑白金”自相矛盾,而句意在逻辑上矛盾的句子自然是病句。笔者认为“脑白金”广告语写得很好,并没有错误。说它是病句是因为对“舛互”这种修辞方法不了解。所谓“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利用字面矛盾。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题例中,C、D两句的错误是很明显的,B句是很规范的。问题出在A句的判定上。A句并不是病句,而是采用了一种很少有人提到的特殊的修辞手法——舛互。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是先对某种事物全部否定,然后再肯定或否定其中一点,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是前后矛盾的病句。舛互的修辞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留一,是拟新建的一种汉语修辞格,是指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故意把整体中的某一部分或虚拟的一部分划出来,作为事物的相反的一面,从而使语言产生出特殊的生动的表达效果.这一辞格,不仅见之于某些夸张,还存在于貌似夸张却并非夸张的语言现象中.它与“舛互”辞格的主要区别是:留一辞格的运用者不是先全部肯定或全部否定,再部分否定或部分肯定,而是早就故意留出一点(一部分),并且前后句的语义指向基本是一致的,并不互相舛错.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一直强调,"新课程"理念强调"合作探究""自主",但是"合作探究"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切实的落脚点,"自主"更是悬而又悬。即便有,也是片面地理解为是"学生探究",而不是"师生共同探究"。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始终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师从一而终"讲"到底,而不是以"学"为主的课堂。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被知识、被重点、被难点、被举手、被提问、被幸福、被悲伤、被肯定、被否定、被表扬、被批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翻译中的否定与肯定的处理方法,即正说和反说的翻译技巧。首先回顾了前人对这一翻译技巧的研究和总结。翻译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英译汉中肯定和否定结构的三种一般处理方法:1.英语为肯定式,汉语译为否定式。2.英语为否定式,汉语译作肯定式。3.同一英语词语,既可译作汉语的肯定式,又可译作否定式。由于一般翻译著作中语言学家对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系统的做出概括和总结。本文从英译汉的角度出发,介绍并分析了正说反译,反说正译的翻译方法和原则,并结合译例给予证明。本文重点部分分析正说反译的几种条件:1.固定搭配2.表示强调或起修辞作用3.文化因素4.语境5.固定句式6.特殊词。以及反说正译的几种情况:1.固定搭配2.表示强调或起修辞作用3.双重否定4.迂回否定5.带否定前缀和后缀的特殊词。本文最后部分强调了正说反译,反说正译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这一翻译技巧的运用使译文更通顺,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更能表达原文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双重否定结构的功能,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强调说"和"委婉说",而"委婉说"的经典例子就是"你不是不知道",但我们穷尽考察了口语语体语篇老舍剧作中所有用例,没有发现一例语气委婉,原因在于双重否定的本质是一种否定表达,礼貌等级低于肯定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其实"的否定语义.根据否定量的不同,将"其实"分为全部否定和部分否定; "全部否定"又可分为有无"不"类否定标记等四类情况,并分别论述了"部分否定"中程度深与浅、数量多与少、一般与个别、主要与次要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的否定句比比皆是,但这些否定究竟是部分否定还是全部否定,甚至是否定的形式却表示肯定的意义,对这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很多学习者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或是误解其意,因此有必要总结not的否定范围及其意义,让学习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句意。  相似文献   

16.
杨红霞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45-47,50
通过以互文性为理论依据,采用托马斯.卡莱尔对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应论—"现金联结",对《荒凉山庄》中众多人物间的人际关系重新进行审视,揭示狄更斯既有力地批判了中产阶级和贵族阶级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观,又塑造了伊斯特和乔治这样的正面人物,作为对卡莱尔所批评的"现金哲学"的有力呼应。以此证明《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回应"进步"话语的又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17.
八、取舍式在作文结构中,还有一种较有趣的方法.为了说明一个观点的正确,先否定一些错误的观点,再阐明某一观点的正确;而有时又反其道而行之,先肯定某一观点的正确,然后又去否定别的错误观点.这种构思方法体现在结构上我们就称之为取舍式.根据肯定否定的排列顺序,又可分为否定肯定式,即先舍后取式和肯定否定式,即先取后舍式两种.从逻辑角度讲,实际上是选言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写作结构上的具体运用.选言推理就存在否定肯定式与肯定否定式.其思维模式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证实原则"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理论支柱.按照"证实原则",一个命题在理论上是否有意义,要看它能否在经验中得到证实.逻辑实证主义的这一原则遭到了后来各流派、尤其是被称为"批判理性主义者"的波普的批判.波普在对"证实原则"批判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证伪原则"."证伪原则"是对"证实原则"的扬弃,但我们不能片面地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一、要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数学教育家托利亚尔强调:"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暴露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正确描述思维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鉴于此,学生课堂答问后,教师不能仅用"对了"或"错了"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当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是这样",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缺陷,又能让学生在自查自理、自诊自治中,学会合理地调整思维方向,逐步不走或少走歧路.  相似文献   

20.
否定是英语里使用广泛而又较为灵活的语言现象。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否定概念时所用的词汇、语法手段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科技英语文献时,对于否定句须特别注意。英语里的否定句有全部否定与部分否定之分;有双重否定。实为强烈肯定的;有字面结构为肯定句,但实际合有否定意义的。对此,均须辨别清楚,才能正确地加以表达。本文就否定句的译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一、全部否定所谓全部否定是指否定整个句子的全部意思。全部否定句可以用no,never,non,nor,nesther,lobody,nothing,nowhere等否定词构成。不论这些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