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晓文 《传媒》2012,(3):39-41
上海曾是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申报》、《新闻报》等代表过中国近代报业的巅峰;进入新世纪后,与全国各地报业大战的烽火连天不同,上海报业却井然有序,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其表面平静却暗流汹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航之年,上海报业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整体发展情况如何?本期《报业观察》约请专家为您解答。  相似文献   

2.
"报业之发展,乃基于社会需要,历史演变",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源点.综观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以两次鸦片战争为历史轴线,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英近代报业发展呈现不同模式.英国近代报业的起源发生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是一种内生型报业发展模式.中国现代形态的报刊出现并非是内生的,而具有外生性.西方现代早期报业的出现是文化转型的结果;而中国近代报业的出现则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同文化碰撞的结果.中英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异同,革命战争在中西报业发展中都起到刺激推动作用,而新闻出版管制的存在则均制约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 1815—1874》追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源起,探讨了近代报业的发展轨迹。它清晰地展现了从1815年到1874年六十年间我国汉文报刊的发展变化,有不少独到见解。1966年他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就走上了一条略异于一般中国新闻史研究者的道路。也就是说,他那个时候就立志研究中国近代报刊。他首先翻阅了被许多学者忽略的“官版翻刻汉字新闻”。他获得了研究中国近代报业的珍贵史料。他还从著名的研究中国新闻史专家小  相似文献   

6.
租界对中国民营报业影响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租界的存在,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具体到中国民营报业的发展有其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重要民营报刊的发祥地和栖息地;第二,它客观上为进步民营报刊提供了庇护;第三,它给民营报业带来了近代报业文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人自古代以来,就有着论政议政的传统。中国近代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国报界王韬、张季鸾、梁启超等报人秉持着"文人论政"的办报思想,这不仅促进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更是成为了我国近代新闻史上十分独特的风景。基于此,以这"三个人"来浅析中国近代报人的"文人论政"思想的定义、嬗变过程、特征以及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曹汉现象"意指报人不以办报或从事新闻事业为终极目标,而将政治目的或个人政治地位等其他目标作为其新闻活动的最终归宿,直接与职业报人的理念相对.这种现象无论在中国或西方近代报业都曾短期或长期存在,但两相对比,其成因、发展、现实表现以及在新闻事业中所占据的地位都大相径庭.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入手,就中西方报人"曹汉现象"产生的背景、发生状态及对近代报业的影响作一比较分析,并以此管窥整个近代报业的报人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最激变的一百年中,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并存,资本主义经济与自然经济并存,各种政治思想不断更替,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整个中国陵谷沧桑,社会变迁跌宕起伏。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中国的新闻事业开始产生并发展,完成了从近代报刊向现代报刊的过渡。本文选取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时期对我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做一个梳理,旨在分析近代社会变迁语境下报纸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 作者:唐绪军 新华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20世纪末,中国报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强调政治属性的一枝独秀发展到政治和经济属性并重.高歌猛进的报业经济和市场实践闯进了我们的视野,使决策层、理论界和业界不容回避,急需一个理论系统来支持这个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唐先生的论著将经济理论同报业实践进行了有机对接.第一部分,分析了报业经济的形成与构成、现代报业产业化运作的基本特点、报业的两重性,以及报业市场的构成与分类;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特色下的报业经营观念、方式、机制和原则.以上两部分重点于"学",探讨了报业有限资源的科学配置.第三部分,以报业经营为平台,探讨了广告、发行、印务和多种经营,以及集团化和网上经营的特点和实际操作,重点在于"术",具体实施对报业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心理恐慌比的实际影响要重" 中国记者:金融危机对广东报业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您如何看待中国报业今后的发展? 梁国标: 这场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相当明显.报业经济作为整个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难以独善其身.广东报业市场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史量才时期的《申报》经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近代民营报纸也在外来帝国主义主义报业资本和中国官僚资本报业的夹缝中,经历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3.
朱蓉 《青年记者》2016,(32):95-96
鸦片战争过后,中国近代报业随即迎来一段跌宕起伏的发展期.面对国家命运的风雨飘摇,无数报人兴办报纸,救国图存,他们成为动荡年代里争取独立自由、匡扶正义、救世济贫的"侠士",用实际行动重燃了侠义精神的光辉.侠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象征,显示了民众对于公平正义亘古不变的心理期待.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侠义精神在中国近代报业发挥出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是吉林省报业发展的开端,这一时期,吉林省报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推动了吉林省报业向近代化转变的进程,而且其先进的办报理念与办报方式,对吉林省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中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揭开了中国报业史崭新的一页。自此,中国报业集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用了7年的时间,前后分三批共发展到了38家。集团化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报业的主要课题。报业集团促进了中国报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的改革,提高了中国报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了中国报业市场的资源整合,有效促进了中国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艺娜 《新闻窗》2008,(2):105-106
中西小型报溯源 1.《立报》——中国小型报溯源中国近代报业是由外国人开篇的。封建时代日渐没落,西学东渐蔚然成风。20世纪初,小报在上海得以迅速发展,其数量不仅雄据全国之冠,且种类纷繁多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报业市场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报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从区域范围来看,报业市场集中度较高,报业市场集中度总体上有提高的趋势;报纸产品向着差异化方向发展,但目前差异化程度较低;报业市场的进入壁垒正在发生变化,市场退出机制将逐步建立。随着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报业经营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报业市场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近代随着社会转型、中西文化的交汇等原因促使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出现了许多大都市.报纸杂志既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也是见证者,报业的繁荣也带来了报业的竞争.本文以民国时期的<北洋画报>为例,说明近代城市报业在竞争中的经营与发展策略也是可圈可点的.  相似文献   

19.
香港报业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不少的近代报刊,就是从香港创办起来的.可以说,香港的报业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孕育下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是像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华早报>)西文报纸在香港报界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像<明报>这样的中文报纸也深受西方文明和新闻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5,(6)
香港报业面面观美珍,东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仅有620万人,乃弹丸之地,但就在这狭小的地盘里,报业市场却十分发达。报业经济是香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十分巨大。香港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841年5月,《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